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提高产量 扩大用途 避免聚异戊二烯橡胶产能过剩
2013年34期 发行日期:2013-08-30
作者:zhoukan2012

 

提高产量 扩大用途 避免聚异戊二烯橡胶产能过剩
□ 晓 铭
  聚异戊二烯橡胶是由异戊二烯单体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溶液聚合制得的一种合成橡胶胶种,它具有与天然橡胶相似的化学组成、立体结构和力学性能,具有良好的原胶强度、基本粘性、老化性能和回弹性能,是替代天然橡胶制造客车轮胎、斜交胎、载重子午胎、半钢轿车与轻卡子午线轮胎等的重要原料,还可以广泛用于生产帘布胶、输送带、机械制品、胶管、胶带、海绵、胶粘剂、电线电缆、运动器械、医用材料以及胶鞋等,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天然橡胶或其他合成橡胶并用,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产能不断增加 出现过剩态势
  2010年4月,鲁华泓锦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广东茂名的1.5万吨工业装置建成投产,结束了我国无聚异戊二烯橡胶工业生产的历史。自此以后,我国聚异戊二烯橡胶的产能不断增加。2013年我国有聚异戊二烯橡胶生产厂家5家,总产能达到16.0万吨,约占世界总产能的20%,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的世界第二大聚异戊二烯橡胶生产国。2013年我国聚异戊二烯生产厂家情况见表1。
         1 2013年我国聚异戊二烯生产厂家情况     万吨
生产厂家名称                      装置产能  产品类型   投产时间
鲁华泓锦化工(茂名)股份有限公司    1.5         稀土    2010年4月
鲁华泓锦化工(淄博)股份有限公司    5.0         稀土    2013年1月
青岛伊科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3.0         稀土    2010年7月
濮阳林氏化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0.5         锂系    2012年7月
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        3.0         稀土    2013年5月
山东神驰石化有限公司                3.0         稀土    2012年9月
合计                                16.0   
 
未来需求潜力大 但实际需求量有限
  近几年,虽然我国轮胎工业发展比较迅速,但对聚异戊二烯橡胶的表观消费量基本上维持在7.3万吨左右,其中国内产品自给率约为30%左右,其余主要依靠从俄罗斯、日本和美国进口。消费结构为:轮胎行业约占65%,医用行业约占17%,鞋材等其他方面约占18%。
  聚异戊二烯橡胶的发展与天然橡胶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橡胶消费国,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的消费量均位居世界第一。虽然国内天然橡胶产量有所增加,但表观消费量增加更快。2006年我国天然橡胶的表观消费量为214.6万吨,2012年达到300.0万吨,产品自给率只有约27.0%,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较大。
      轮胎工业的发展将继续拉动我国橡胶市场需求的增长,根据有关行业预测,2016年我国天然橡胶的需求量将达到约400.0万吨(其中轮胎用天然橡胶需求量约为280.0万吨),而由于我国可供植胶的土地资源有限,天胶年产量大规模增长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我国仍将大量进口天然橡胶,天然橡胶在我国发展前景广阔。降低橡胶工业对国际天然橡胶市场的过分依赖,大力发展天然橡胶的代用胶是缓解市场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之一。虽然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已经将多种合成橡胶采取并用配合等方法在部分场合替代天然橡胶使用,有很多种合成橡胶也在不同的场合部分替代了天然橡胶,但是由于聚异戊二烯橡胶在分子结构和性能方面与天然橡胶十分类似,因此,它仍是天然橡胶的最佳替代品,在很多场合下用其他橡胶是无法取代天然橡胶的。
      根据近几年我国异戊二烯橡胶的需求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预计2017年我国对聚异戊二烯橡胶的实际需求量在15.0万吨左右,其中产品的自给率将提高到80%以上。
 
产不足需 仍需要进口
      近年来,我国聚异戊二烯橡胶每年都有一定的进口,2005年的进口量为1.64万吨,2007年达到5.32万吨,2010年达到6.57万吨,创造历史最高纪录。2012年的进口量为5.29万吨,同比增长约6.65%。其中初级形状异戊二烯橡胶的进口量为0.48万吨,同比减少约9.43%;异戊二烯橡胶板、片、带的进口量为4.81万吨,同比增长约8.58%。近几年我国聚异戊二烯橡胶的进口情况见表2。
       2 近几年我国聚异戊二烯橡胶的进口统计    万吨
年份   初级形状异戊二烯橡胶   异戊二烯橡胶板、片、材        合计
2008        1.22                   2.09                   3.31
2009        1.14                   2.47                   3.61
2010        1.57                   5.00                   6.57
2011            0.53                   4.43                   4.96
2012        0.48                   4.81                   5.29
 
多重因素影响未来发展
  有利因素
  (1)聚异戊二烯橡胶是天然橡胶的理想替代品,我国天然橡胶自给率不足为聚异戊二烯橡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生产所需原料有比较充足的保障。生产聚异戊二烯橡胶的单体主要是异戊二烯,近年来,我国C5分离装置的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异戊二烯资源量将不断增加。目前已经有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鲁华泓锦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濮阳市新豫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宁波金海德旗公司、伊科思(抚顺)新材料有限公司以及中石化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等,此外还有中石油兰州石油化工公司、福建炼化等多家企业也计划新建C5分离装置。随着多套C5利用装置的建成投产,我国异戊二烯资源得到很大发展,将能够逐渐满足聚异戊二烯橡胶装置的原料供应需求。
  (3)合成技术逐渐得到完善。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我国在聚异戊二烯橡胶的研究开发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先后成功开发采用钛系和稀土催化剂体系的聚异戊二烯橡胶合成技术;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以及青岛科技大学等都先后进行过聚异戊二烯橡胶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另外,多套工业装置的建成投产以及产品的应用,为今后大规模生产和产品推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不利因素
     1)盲目扩能现象严重。今后几年,我国将计划建设多套聚异戊二烯橡胶工业生产装置,主要有中石油吉林石油化工公司5.0万吨、青岛伊科思在抚顺4.0万吨,盘锦和运集团5.0万吨、青岛第派拟3.0万吨(反式产品),山东玉皇3.0万吨、山东神驰(东营)石化有限公司3.0万吨、宁波金海德旗3.0万吨、福建炼化公司3.0万吨,中石油兰州石油化工公司5.0万吨,山东红阳科技3.0万吨以及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俄罗斯西布尔控股股份公司合作在上海新建5.0万吨生产装置等,如果这些装置能够按计划实施,预计到2016年,我国聚异戊二烯橡胶的总产能将达到约60.0万吨,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聚异戊二烯橡胶生产国。由于对市场缺乏深入了解,盲目新建或者扩建,不仅可能会导致产能过剩,市场产生无序竞争,而且使得原料供应失衡,装置开工率低下,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影响长远发展。
  (2)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投产或者即将建设的装置,生产技术大部分脱胎于俄罗斯及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产品品种主要为稀土类产品,稳定生产的产品质量与进口俄罗斯进口的产品相当,而世界产能占主导地位的钛系产品还没有生产装置,这样未来市场上不仅存在于俄罗斯产品的竞争,更为主要的是国内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将加剧。
  (3)由于我国装置大都为新建装置,产品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应用推广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加上近期天然橡胶供应量比较充足,国际天然橡胶的库存增加,国际上种植量增加,这将在一定时期内影响我国聚异戊二烯橡胶的健康发展。
  (4)市场价格受天然橡胶价格因素影响较大,天然橡胶价格低时,聚异戊二烯橡胶的市场也会萎缩;反之,其生产和应用又会出现大幅回升,因此给聚异戊二烯橡胶的市场前景带来不确定影响。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