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电石法PVC产能过剩 迫在眉睫
□ 邯郸滏阳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刘自珍
我国PVC发展历程与产能过剩
我国PVC工业历经半个多世纪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生产规模从千吨级发展到万吨级、十万吨级、百万吨级。其工艺路线国外以石油乙烯法为主,我国以电石乙炔法为主。我国煤炭、石灰石丰富,电石法PVC符合我国富煤贫油的国情,有优势条件。目前我国电石法PVC生产企业已发展到90余家。电石法PVC的迅速发展,使我国PVC由上世纪每年纯进口20万~30万吨,发展到跨入新世纪既有进口又有出口PVC纯粉。到2007年我国PVC产能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成为世界PVC消费大国。但是近些年行业内外企业盲目扩大产能、无序竞争,加之全球金融危机,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外需萎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PVC尤其电石法PVC被列入化工行业产能过剩清单,2007年产能为1781万吨/a,产能过剩多达41.2%;2012年末总产能已达2341万吨,产能利用率仅为56%。201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产品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将新建乙炔法PVC列入了禁止类项目,从国家层面上电石法PVC的增量发展基本停止。截至2013年上半年,PVC产能仍净增51万吨,产能稳中有增的趋势仍在延续。详见表1。
表1 近五年我国PVC发展状况 万吨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PVC总产能 1581.0 1781.0 2042.7 2162.2 2341.0
PVC总产量 882.0 915.0 1130.1 1295.2 1317.8
电石法PVC产能 1200.0 1360.0 1651.7 1723.0 1893.9
电石法PVC产量 620 580 800 990 980
电石法PVC开工率/% 51.7 42.7 48.0 57.5 51.7
电石法PVC产能占比/% 75.9 76.4 80.9 79.7 80.9
PVC表观消费量 902.0 1054.4 1228.2 1363.4 1373.3
PVC表观产能过剩 679.0 726.6 814.5 798.8 967.7
产能过剩的深层次原因
我国PVC产能过剩主要是电石法PVC产能过剩,确切地说是低端通用型PVC产能过剩,其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1. 景气周期产需两旺,业内企业获利颇丰
跨入新世纪,随着我国PVC迅猛发展,消费市场更加火爆,出现供不足需的局面,2004年PVC产量达503万吨,而消费量为700万吨,缺口巨大,市场价格每吨PVC竟高达9000多元,丰厚的利润极大地刺激着行业外投资PVC项目,致使电石法PVC产能迅猛增加,超越消费增长速度,出现产能过剩。
2. 利益驱动外围行业,投资涉足氯碱产业
由于电石法PVC生产技术成熟,其上游行业(煤炭、电力、电石、原盐等)凭借拥有丰富的能源(煤炭、电力)和原料(石灰石、原盐)以及充足的资金,纷纷投资涉足加盟发展电石法PVC项目,延长产业链,以获取更大投资效益,如山西阳煤集团、河南平煤集团、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山东济宁金威煤电有限公司、安徽淮北矿业集团、青海盐湖海纳化工有限公司等。由于上游行业企业的能源资源优势,其新上电石法PVC项目建设速度快、成本低、竞争力强,既延长了产业链,又从氯碱PVC行业分得一杯羹,即使得产能本已过剩的电石法PVC雪上加霜。
3. 门槛较低监管不利,地方政府保护主义
2007年11月公布的氯碱准入条件,只是鼓励采用乙烯氧氯化法替代电石法PVC生产技术,鼓励干法制乙炔、大型转化器、变压吸附、无汞触煤等电石法PVC工艺技术的开发和改造、新建、改扩建PVC装置,电石消耗应小于1420千克/吨,乙烯消耗应低于480千克/吨。准入制度还在企业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管理方面提出了要求。但准入条件没有强制性标准,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疏于项目管理,只负责审批项目,建设中和建设后是否符合准入要求则监管不利。
由于电石法PVC进入门槛低,进入周期短,对当地GDP拉动很有帮助,且能解决部分人员就业和增加地方税收,投资建设电石法PVC项目规模大、见效快,成为政府争先竞逐的发展领域,鼓励地方企业自行发展,同时欢迎外商投资建设,旨在发展地方经济,致使电石法PVC产能过剩更加严重。
4. 金融危机需求低迷,贸易壁垒出口受阻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萎缩,市场消费低迷,加之全球市场贸易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我国企业产品贸易磨擦显著增多,一些国家对我国出口的PVC产品大量增加反倾销税,极大地损害了我国出口产品企业的合法权益。在内销萎缩的情况下,外销受阻,加重了PVC供大于求的局面。
产能过剩对行业内外造成的危害和负面影响
电石法PVC产能过剩严重损害了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将面临极大的考验,或将出现“产能过剩危机”,同时还给相关行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1.开工率低,浪费资金资源
产能过剩首先造成电石法PVC装置开工率低,亦即装置利用率低,2008~2012年其年均开工率分别为51.7%、42.7%、48.0%、57.5%、51.7%,5年平均开工率仅为50.32%,近半数生产装置闲置,既浪费了巨额投资和资源(包括设备、电器和材料等),又因装置长年闲置不用造成腐蚀和损坏,十分可惜。
2.价格低位,企业盈利颇微
随着企业间无序竞争,产能严重过剩,加之成本上涨和下游需求疲软,到2012年和2013年上半年PVC产品价格一直低位徘徊在6500元/吨左右,致使电石法PVC企业盈利大跳水,不少企业经营亏损,失去竞争力。
3.盲目扩能,影响相关行业
电石法PVC主要生产原料为氯碱行业的氯气和氢气,还有上游行业的电石。与此同时,凡是新建和改扩建电石法PVC项目都需要配套建设相当规模的烧碱项目,因为每生产1吨电石法PVC需配套建设0.9吨烧碱所产生的氯气,致使本已略显过剩的烧碱产能更加严重过剩,烧碱年均开工率在70%左右。能源资源价格上调,企业生产成本上涨,加上产能过剩等因素,导致2012年83家氯碱企业中36%的企业出现亏损;由于新增产能陆续释放,而需求低迷,中国氯碱协会称2013年上半年氯碱行业亏损面达到六成。
另一方面,对上游电石行业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每生产1吨电石法PVC需耗用电石1.5吨左右,而电石行业70%以上供电石法PVC生产使用,2012年我国电石表观消费量1985万吨,其中供PVC生产的电石为1421万吨,占71.6%以上。当电石法PVC迅速发展时,拥有丰富煤炭、电力、石灰石和资金优势的中西部地区企业纷纷投资大规模发展电石产业,并获得巨大投资效益。当电石法PVC产能严重过剩时,电石消耗量锐减,电石行业又未能开辟新消费领域,导致本已过剩的电石行业更是雪上加霜,到2012年底电石产能达3230万吨,产能利用率仅为61.9%,不少电石企业减产、停产并造成严重亏损。
4.过度发展,有损节能减排
因上游电石为“两高”产品,电石法PVC则属高耗能、高排放化工产品。对电石生产而言,采用传统内燃炉吨电石耗直流电高达3400 kW·h以上,同时排放8000~12000立方米含尘烟气;而采用密闭电石炉吨电石耗直流电3000kW.·h左右,同时只排放400~600立方米含尘烟气。目前国内密闭电石炉只占电石总产能的不足50%。包括电石耗电每生产1吨电石法PVC耗电5500 kW·h左右,折耗标准煤2.365吨,折排温室气体二氧化碳9.46吨。产能过剩产量提高,价格下滑无利可图,却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加重雾霾天气。
电石法PVC除了吨耗电石1.5吨左右外,同时约产生20千克电石粉尘。传统湿法乙炔技术仍排出14吨含量85%左右的电石渣浆(折合干基2吨多)及10吨含硫碱性废水,先进的干法乙炔技术可减少90%废水,可资源化利用生产电石渣水泥,目前仍有不少企业采用湿法乙炔技术。
电石法PVC生产过程中,氯乙烯聚合需用氯化汞催化剂(汞触媒),平均吨耗1.2~1.4千克,折合汞0.89~1.03千克,虽有部分采用了低汞触媒,但低汞触媒的整体应用以及先进清洁生产和汞污染防治技术的绝对应用比例还不高。故此,无节制地大量发展电石法PVC,必将对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5.雷同发展,产品结构异常
我国电石法PVC企业,无论是新建和改扩建项目一直是同质化雷同发展低端通用PVC树脂,产能严重过剩,并造成国内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难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下游需求,塑料加工行业需求的新品种PVC专用型特种树脂仍需从国外大量进口。致使我国PVC行业由上世纪的“整体性短缺”发展到本世纪的“结构性过剩”和“结构性短缺”,PVC行业的经济效益锐减,市场竞争力大大降低。
多措并举化解电石法PVC产能过剩
为解决电石法PVC产能过剩的问题,必须进行产品结构调整,转变产业发展方式。
1.用“减法”和“加法”并举
用“减法”化解低端通用型PVC树脂产能过剩。要加大政府部门的调控力度,根据消费市场实际需求实行总量控制,并建立产能过剩PVC行业预警机制,坚决杜绝盲目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对不符合国家规定擅自建设的项目及时预以披露,责成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进行清理和整顿,建立问责制度。
用“加法”解决结构性高端专用型特种树脂短缺。利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鼓励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加大高端产品研发投入,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弥补高端专用型特种PVC树脂的缺口,并且形成创新驱动PVC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最近几年,行业内已涌现出一批自主创新、自行研发成功的先行者,如金牛化工的消光PVC树脂、齐鲁石化的可氯化PVC专用树脂、河北盛华的高抗冲PVC复合树脂ACR-g-VC、上海氯碱的水相法氯化PVC和氯醋共聚掺混树脂、沈阳化工的氯醋糊树脂和医用手套专用PVC树脂、渤天化工的PVC掺混树脂、新疆天业的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等,这些企业已在行业内起到引领、示范和表率作用。
2.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对退出政策的支持同步进行
政府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首先要用先进的大型密闭电石炉淘汰能耗高、污染严重的内燃电石炉。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电石与电石法PVC两者相互依存。从源头上斩断电石法PVC生产原料电石的落后产能,也就相当于淘汰了电石法PVC的落后产能。对于电石法PVC的落后产能更要加大淘汰力度。如目前仍采用湿法乙炔工艺或普通高汞触媒的电石法PVC企业,应尽快进行技术改造,用干法乙炔淘汰湿法乙炔工艺,用低汞触媒替代普通高汞触媒,若无力改造或拒不改造的可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进行关停并转。要充分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和完善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制度,用先进工艺设备置换落后产能。政府有关部门应一方面加大工作组织、协调和督查力度,通过加严环保、能耗、标准和强化差别电价、水价和加大排污收费等政策执行等手段,促使落后产能退出;另一方面加大对落后产能退出政策的支持,设计切实有效的退出机制,建立落后产能退出的财政补贴和奖励机制,将国家、地方、企业各个利益相关方因淘汰落后产能的损失控制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由此可见,淘汰落后产能牵涉面广、难度大,既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化解电石法PVC产能过剩和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3.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和加强督查监管双管齐下
要充分发挥规划、政策、标准的引导和约束作用,严格电石法PVC项目的准入条件,尽快制定和完善强制性PVC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和污染物排放国家标准。推动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环保政策联动,健全行业监测体系,建立产能过剩长效机制。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监管,鼓励群众对违规企业大胆举报,坚决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决不能以发展地方经济为代价牺牲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