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我国PC供需 仍将快速增长
2013年47期 发行日期:2013-12-06
作者:zhoukan2012

 

中国热点化工产品市场分析420
 
我国PC供需 仍将快速增长
□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 高利平
  聚碳酸酯(PC)是一种线型聚合物,可分为脂肪族、脂肪-芳香族、芳香族3种类型。在实验室里虽已合成出了许多种类的PC,但是到目前为止,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PC品种仍以双酚A型为主。PC是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中惟一具有良好透明性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可见光的透过率可达90%,具有突出的抗冲击、耐蠕变性,以及较高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断裂伸长率、刚性、耐热性和耐寒性。PC可与其他树脂共混形成共混物或合金,改善其抗溶剂性和耐磨性。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数据载体、汽车部件、医疗设备、建筑以及纺织和包装等领域。
 
产能持续增长
  我国PC研制始于1958年,并于1965年实现工业化生产。先后有上海天原集团申聚化工厂、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重庆长风化工厂等从事生产。但由于装置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产品竞争力低,无法与国外产品相抗衡,这些企业中目前只有重庆长风化工厂(现在为重庆长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5000吨的装置仍存在,目前也基本处于停产中。
  2005年之后,我国掀起PC的投资热潮。世界级PC生产商帝人和拜耳先后在我国投资建厂。2005年,帝人化成在浙江嘉兴独资建立了帝人PC有限公司,并于当年5月投产5万吨的PC生产装置;2006年12月,该公司又将产能扩大至10万吨。2006年11月,拜耳(上海)聚合物有限公司的10万吨PC项目建成投产,其第2套10万吨装置于2008年12月建成投产。
  2012年,日本三菱化学在我国投资两个PC项目投产。首先,中国石化与日本三菱化学公司以50∶50股比合资在北京燕山地区投资兴建6万吨PC项目,于2012年2月投产;第二个项目是日本三菱化学在上海独资兴建一期8万吨PC项目,已于2012年5月投产。
  截至2012年底,我国PC产能为44万吨,产量约为19万吨,开工率偏低,为42.7%。
  近年来我国PC市场存在巨大的缺口,吸引众多国外投资者新建或扩建产能。日本三菱在上海独资的一期8万吨PC项目已于2012年5月投产,二期12万吨装置将会在一期装置运行平稳后开始建设;民营企业利华益维远化工有限公司新建6万吨PC项目正处于设备安装阶段,预计2013年底投产;萨比克与中石化在天津滨海新区合资建设26万吨项目,分2条13万吨生产线,预计将在2015年投产;拜耳材料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计划在上海一体化基地新建20万吨PC、20万吨双酚A和17.2万吨碳酸二苯酯装置,使上海一体化基地内PC和双酚A产能分别达到40万吨、碳酸二苯酯产能达到34.4万吨。此外,国内浙江省铁路投资集团全资子公司宁波镇洋化工发展有限公司组建的子公司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正在新建10万吨PC项目,预计2014年投产。预计未来5年,我国PC新增产能约80万吨左右。
 
消费需求重新启动
  2011年,受国家财政政策紧缩、信贷业务收紧、商品房限购、汽车限购等政策的影响,再加上全球经济不景气、下游产品出口受阻,我国PC消费量增速大幅下降,仅为2%。在经历了2011年的需求疲软之后,2012年我国PC需求意外强劲增长,下游汽车、建筑等行业发展均较去年有了大的起色,重启对PC消费的快速增长;同时,电子电气、包装等行业稳定快速发展,也拉动PC消费,全年PC消费量达到135万吨,同比增长20%。2012年我国PC消费结构:电子电气约占31%,建筑板材占25%,光盘行业占17%,汽车工业占11%,包装行业占8%,其他占8%。
  (1)电子电气
  在我国,PC最大的应用领域是制造电子电气配件,以及一些电子设备的外壳及装饰面、机箱、支架等。此外,PC还用于一些家用电器如吹风机、咖啡壶、微波炉、吸尘器、冰箱等产品的零部件及配套用具等,以及电动工具如电锯、电钻、除草机等设备的外壳及配件等。另外,一些高档的相机和数码相机的机身材料、手表等零部件也采用PC产品。同时,以超薄型电视为主的数字家电液晶显示用高性能薄膜,以及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手机的壳体材料和液晶盘对PC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尤其是3G的实施使多媒体手机产生颠覆性创新,极大地刺激消费增长,这些均是该领域PC消费进一步增长的推动力。
  (2)建筑板材
  PC板材具有良好的透光性、抗冲击性、耐紫外线辐射和尺寸稳定性,以及良好的成型加工性能,比传统使用的无机玻璃具有明显的技术性能优势,是近年来建筑装饰行业理想的采光材料之一。PC板材的隔热性能比玻璃高25%,抗冲击强度是玻璃的250倍,而重量仅为玻璃的1/2。近年来PC板材在各种形状的大面积采光屋顶、楼梯护栏及高层建筑采光设施等领域广泛应用。
  1997年拜耳北京PC中空阳光板流水线投入运营,标志着我国PC板材开始迅速普及。目前,国内PC中空阳光板流水线、PC实心耐力板流水线、PC采光波浪板流水线和PC薄膜薄板各有多条,分别以萨比克广东中山(Lexan、普特和Lexan Thermoclear板材)、拜耳北京光翌板材、广东固莱尔、上海汇丽、常熟巨力为代表,这些公司均引进国外先进共挤设备(如意大利OMIPA UV-PC、意大利尤尼设备等),生产高端阳光板产品。目前我国阳光板市场混乱,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由回收料和PC原料混合生产阳光板,甚至部分企业回收料占到80%以上,产品质量较差,使用年限短。
  (3)光盘
  PC以其优良的性能成为世界光盘制造业的主要原料,只读类光盘VCD、CD、DVD、CD-ROM、DVD-ROM,可录类光盘CD-R、DVD-R等多种格式光盘绝大部分都是用PC生产。由于我国复制产业特殊的优势(劳动力便宜、加工成本低),已在全球复制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据了解我国光盘的产能占全球光盘市场总量的1/5左右,已成为全球光盘复制加工生产基地。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光盘行业正面临危机和挑战。近年来,随着闪存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空白光盘作为便携存储工具的功能正不断弱化,光盘的一部分市场正被容量大、体积小、便于携带的存储媒体所替代。总体来说,我国及全球光盘业的发展趋势是:VCD、CD类光盘的产量和需求量将不断下降,由于CD-R市场快速萎缩加上毛利极低,国内光盘片业者纷纷转进DVD光盘片生产,目前大部分的光碟生产商已经将部分CD-R产能转到可刻录DVD碟上去,而且预计将来也不会再扩大CD-R的产量;DVD类光盘的产量和需求量将以年均6%左右的速度增长;蓝光光盘将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但由于基数小,其对整个光盘业的产量和需求量影响不大。由于国内生产的PC树脂性能不稳定且光学级PC产量少,无法与进口的PC竞争,因此在该行业内的供应商主要是进口供应商,占90%以上。该领域PC的供应商主要有拜耳、三菱、帝人、萨比克和奇美。
  (4)汽车工业
  现代汽车制造追求轻型、美观、安全、环保和节能,PC材料以其质量轻、强度高等特点,日益受到汽车行业的青睐。用PC制成的汽车零部件具有重量轻、成本低、造型美观、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抗冲击性好和韧性好等优点。汽车零件树脂化已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大幅带动了PC在汽车工业方面的应用。
  PC在汽车行业主要用于汽车的照明系统、仪表板、除霜器及保险杠等领域。在汽车照明系统中,目前所有车型几乎全部采用抗冲击性和透光性良好的PC材料,并且充分利用其易成型加工的特性,将车灯头部、连接片和灯体等全部模塑在透镜中,设计灵活性大,便于加工,是玻璃无法替代的。近年来,PC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开始由照明系统、合金材料等内外装饰向消音、减震等吸收材料发展,进而已扩展到敞篷车顶、后车窗等大型竖直玻璃部分。
  据“中汽协”报道,2012年我国汽车产量达1927万辆,同比增长4.6%,增速较上年有所上升。2012年我国汽车OEM市场,加上全年维修配件市场,PC的消费量估计达到15万吨左右。该领域PC用户主要集中在华东及华南等地区。
  (5)包装
  在包装方面,PC可制成饮水桶、饮料瓶、水瓶、婴儿奶瓶等。PC在包装领域消费量最大的市场是20L左右的大水瓶。由于质量轻、抗冲击和透明性好,用热水和腐蚀性溶液洗涤处理时不变形且保持透明,PC瓶在很多场合已取代玻璃瓶。不过,近年来关于PC可能释放有毒双酚A的争论较多,加拿大、美国等一些国家明令禁止PC作为奶瓶等原材料,因此,未来PC在包装领域的需求增有所将减缓,但主要体现在热饮用包装方面。
  (6)其他
  PC因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合金的独特优点及加工性,其应用领域正不断开拓。PC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主要有医疗设备、纺织行业、光学透镜、航空航天等。医疗设备包括医用设备部件、医用托盘、手推车、采血容器。PC产品由于具有较高的抗冲击强度、透明度高和耐高温性能在该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加,虽然丙烯酸树脂和聚酯树脂的透明度也较高,并在某些应用上可与PC树脂展开竞争,但是优良的透明度仍然决定了PC在该领域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PC在纺织行业中主要用于纺织纱管,由于PC使用温度高达140℃,经煮沸不变形、不开裂,因此可大大提高重复使用率。此外,在光学透镜领域,采用光学级PC制作的光学透镜不仅可用于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及光学测试仪器等,还可用于电影投影机透镜、复印机透镜、红外自动调焦投影仪透镜、激光束打印机透镜,以及各种棱镜、多面反射镜等诸多办公设备和家电领域,还可以作为儿童眼镜、太阳镜和安全镜和成人眼镜的镜片材料等。PC在航空、航天领域,可以制备飞机和航天器中的部件。
  
  世界性金融危机之前,帝人公司曾经预测,世界PC的需求会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亚洲和我国将维持10%和14%的高速增长。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使得这一预测无法兑现。但我国经济仍实现了持续稳定较快增长。未来5年,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环境下,建筑、电子电气、汽车等行业仍将保持稳定快速发展,预计我国PC需求将以年均7.0%的速度增长。
 
市场缺口大
  长期以来,我国PC的生产落后于需求的发展,导致进口量以较快的速度增长。2007年,我国PC进口量为102.1万吨。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进口量稍有下降,为101.7万吨。2009~2010年进口量恢复增长。2011年,受国内需求疲软拖累,进口量小幅下降。2012年,国内PC需求强劲增长,推动进口量大幅增长,达到137.5万吨,同比增长12.0%。
  2005年我国PC出口量13.2万吨,2007年达到30.6万吨,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美国GE公司(现被萨比克收购)在广州独资兴建了一套PC造粒装置,以及帝人和拜耳公司装置2007年达产。之后几年,由于国内PC产量停滞不前,供需缺口越来越大,出口量也出现下降,2012年为21.2万吨。
  2007~2012年我国PC进出口情况见表1。
  近5年,我国PC产量年均增长1.8%,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8.8%,消费量快速增长,但产量增长缓慢,从而导致市场缺口不断加大,自给率不断下降,由19.6%降至14.0%。未来几年,随着新的一批PC新增产能的释放,国内供应能力将大大增强,预计2017年产量将达到80多万吨。但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汽车工业、电子电气、建筑等行业将继续拉动PC的需求继续快速增长,届时我国PC市场仍存在100多万吨的缺口,供不应求的局面依然严峻,不过自给率将逐步提高至40%以上。
1 2007~2012年我国PC进出口情况    万吨
年份            进口            出口
2007            102.1           30.6
2008            101.7           27.9
2009            102.7           21.5
2010            126.4           29.5
2011            122.8           23.8
2012            137.5           21.2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