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点化工产品市场分析421
对苯二甲酸竞争力分析
□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胡世明 山东国信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周冬兴 北京化工大学 李雪梅
对苯二甲酸(TPA)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化工原料之一,其主要用途是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常简称聚酯,PET树脂),占全球TPA消费量的95%以上,少量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TPA按照纯度可分为高纯度对苯二甲酸又称精对苯二甲酸(PTA)和中纯度对苯二甲酸(MTA)。前者纯度大于99.99%,杂质对羧基苯甲醛(4-CBA)小于25mg/kg;后者纯度大于99.90%,而4-CBA高达400mg/kg。PET树脂根据用途分类,包括纤维级 PET 和非纤维级 PET。其中,纤维级 PET 用于制造涤纶短纤和涤纶长丝,是纺织服装及相关产品的原材料;非纤维级 PET用于制造瓶类、薄膜等产品,并广泛应用在包装、电子电器、医疗卫生等领域。
产能快速扩张,效益急速下落
截至2012年底,我国TPA产能已达3267万吨,同比增长62.8%,占全球总产能的近一半;产量达2040万吨,同比增长15.5%;开工率62.4%,同比下降25.6个百分点,产能利用率偏低主要是因为部分新装置尚未达产达标及部分装置检修。
我国TPA生产企业的装置规模大、技术先进、竞争力较强;由于TPA新装置陆续建成投产,装置规模越来越大,产能集中度越来越高。2012年我国TPA生产企业共有22家,其中逸盛石化产能最大,旗下逸盛大化石化有限公司、浙江逸盛石化有限公司和海南逸盛石化有限公司合计产能达1060万吨,见表1。从行业内企业性质看,随着TPA行业对民营及外(台)资企业的逐步放开,目前民营、合资企业已占据行业主导地位,占全国总产能的87%。从地区产能分布上看,我国TPA 的产能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包括浙江、江苏、福建、上海等省市),生产能力合计达1685万吨,约占全国总产能的51.6%,主要集中在浙江和江苏,分别约占28.8%和12.5%;其次是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目前是中国TPA第二大省,生产能力合计达1047万吨,约占全国总产能的32%。2012年我国TPA主要生产企业见表1。
近年来,在国内TPA市场供需矛盾大幅度缓解的同时,TPA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逐步下滑。2012年之前TPA产品盈利空间很大,众多民营企业快速上马TPA装置,比如逸盛集团涉足TPA行业短短数年,其产能就超过1000万吨,导致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同时,主要原料对二甲苯(PX)项目因近年来国内民众抵触,扩能步伐缓慢,PX产能远远落后于TPA产能增速,企业不得不从国外大量进口PX,2012年PX对外依存度高达46%,而日、韩等国趁机竞相大建PX装置并且不断提价,导致国产和进口PX原料价格高企。
2011年国内PTA均价约9980元/吨(含税,下同),PX均价约11865元/吨,则PTA边际利润约为2150元/吨(边际利润=销售额-主要原料成本,这里仅考虑PX,消耗定额取0.66,是一个宏观层面考量PTA生产效益的经验指标)。2012年国内PTA均价约8330元/吨,同比下降16.5%,PX均价约11340元/吨,则PTA边际利润约为840元/吨。2013年1~10月国内PTA均价约8120元/吨,同比下降2.5%,PX均价约11310元/吨,则PTA边际利润约为650元/吨。可以看出,2012年PTA边利急速下落,2013年前10个月进一步下降,国内PTA行业陷入全线亏损。预计未来几年我国PTA生产商的利润仍较微薄。图1为2006年以来我国PTA产品与PX的价格及边利走势图。
表1 2012年我国对苯二甲酸主要生产企业 万吨
企业 公司性质 建设地点 生产能力 投产期
中国石化 国有 337
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135 1989/2006
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仪征 95 1995/2003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40 1984
天津石油化工公司 天津 35 2000
洛阳石油化工公司 河南洛阳 32 2000
中国石油 国有 95
辽阳石油化工公司 辽宁辽阳 87 1996/2007
乌鲁木齐石化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 1995
逸盛集团 民营 1060
浙江逸盛石化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30 2005/2007/2011
逸盛大化石化有限公司 辽宁大连 520 2009/2012
海南逸盛石化有限公司 海南洋浦 210 2012
其他
翔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台资 福建厦门 165 2002
珠海碧辟化工有限公司 合资 广东珠海 160 2003/2007
绍兴远东石化有限公司 民营 浙江绍兴 320 包括60万吨MTA,
2005/2006/2012
亚东石化(上海)有限公司 台资 上海 70 2006
宁波三菱化学公司 外资 浙江宁波 60 2007
台化兴业(宁波)有限公司 台资 浙江宁波 80 2008
重庆蓬威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民营 重庆 90 2009
福建省佳龙石化纺纤有限公司民营 福建石狮 60 2010
汉邦(江阴)石化有限公司 民营 江苏江阴 60 2011
江苏海伦石化有限公司 合资 江苏江阴 120 2011
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 民营 辽宁大连 440 2012
桐昆集团嘉兴石化有限公司 民营 浙江嘉兴 150 2012
合计 - - 3267 -
产能过剩已成定局,发展方式有待调整
近年来,随着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提高,我国TPA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7年我国TPA产能约为1160万吨,之后每年均有新增产能,2012年更是新增1275万吨,同比增长64%。随着国内产能的继续扩张,我国TPA的对外依存度持续下降,2012年TPA进口量比2011年减少116万吨。在市场低迷的2012年,我国TPA总产能首次超过总需求,产能过剩苗头初步显现。然而,目前国内仍有大量新建或扩建TPA项目,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福建等华东地区,另外西北、西南、华中、东北地区也将建设大型TPA项目。2013~2017年我国在建拟建TPA项目统计见表2。
根据目前现状综合分析上述在建拟建项目,粗略估计2013~2017年将新增TPA产能约2400万吨,到2017年底我国TPA总生产能力将达5600万吨。
我国TPA主要用于生产PET,因此PET的需求直接决定了TPA行业的发展状况。从PET行业的发展情况看,1996~2005年期间是我国PET发展的黄金时期,产能的年均增长率达到约27%。“十一五”期间,由于国家宏观调控以及PET产能出现局部过剩,市场竞争激烈,利润大幅度下降,使得PET行业的发展开始转入平稳发展期,年均增长率基本上与国民经济的增速保持一致。按下游产品法可以推算TPA需求,预计2015年我国PET的生产能力将达到约4320万吨,如果按照PET行业80%的平均负荷率计算,产量将达到约3500万吨。PET对TPA的需求量将达到约3000万吨,而届时TPA的生产能力有望超过5000万吨,装置开工率只要达到约60%即可满足需求。可以看出,我国TPA产能过剩已成定局,未来市场竞争将较为激烈。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充分考虑原料供应条件和区域市场需求,依托大型PX项目就近安排建设相应大型TPA项目,以及在现有企业内通过改扩建方式扩大TPA生产能力,积极引导我国聚酯产业链健康发展,避免TPA产能严重过剩。
我国TPA工业已处于重要转折时期,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十五”以来,我国TPA工业发展重点是结合下游聚酯生产能力进行产业布局,多数TPA项目单独建设,未能与原料PX及其上游炼油装置一体化建设,致使原料供应、资源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比如大量外购PX液体原料,不仅造成来源稳定性的困扰,也带来一定的运输、环保压力;同时,由于TPA装置生产所需氢气来源不能依托PX及其炼油装置供应,副产蒸汽的热能等也有待进一步合理利用,配套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难以共享,这些都增加了投资费用及运行成本,从而不利于TPA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为此,未来国内TPA工业要调整发展方式,坚持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优先支持改扩建的原则,严格控制新布点,按照一体化、集约化、产业联合布局模式,优化产业布局,推进技术进步,进一步提高企业和行业国际竞争力。
此外,还应积极扩大出口,以消化过剩产能,应对TPA市场的激烈竞争。2013年1~10月,TPA出口量大幅增加,达10.1万吨,是2012年同期的12.5倍,可以预见未来我国TPA出口量还将稳步增长。
表2 2013~2017年我国TPA在建拟建项目情况 万吨
业主 公司性质 建设地点 新增产能 投产期 项目进度 备注
台化兴业(宁波)有限公司 台资 浙江宁波 40 2013.3 已投产 扩能改造
翔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台资 福建漳州 200 2013.12 在建 二期
盛虹集团江苏虹港石化有限公司 民营 江苏连云港 150 2013.12 在建
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 民营 辽宁大连 220 2014 在建 三期
绍兴远东石化有限公司 民营 浙江绍兴 120 2014 在建 三期
亚东石化(上海)有限公司 台资 上海 90 2014 在建 二期
台化兴业(宁波)有限公司 台资 浙江宁波 150 2014 在建 二期
宁波三菱化学公司 外资 浙江宁波 120 2014 在建 二期
汉邦(江阴)石化有限公司 民营控股江苏江阴 150 2014 在建 二期
四川晟达化学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国有 四川南充 100 2014 在建
珠海碧辟化工有限公司 合资 广东珠海 125 2014 在建 三期
石狮市佳龙石化纺纤有限公司 民营 福建石狮 110 2015 在建 二期
江苏海伦石化有限公司 合资 江苏江阴 150 2015 在建 MTA;二期
远东仪化石化(扬州)有限公司 合资 江苏扬州 200 2015 在建
新疆昆玉化学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国企 新疆乌鲁木齐 120 2015 前期工作
桐昆集团嘉兴石化有限公司 民营 浙江嘉兴 120 2015 前期工作 二期
洛阳龙宇化工有限公司 国有 河南洛阳 100 2015 前期工作 改扩建
江苏雅鹿石化有限公司 民企 江苏南通 140 2015 前期工作
合计 2405
供应量快速增长,供需缺口持续缩小
TPA的下游主要是聚酯行业,其中,75%的TPA用于生产聚酯纤维,20%用于生产瓶级聚酯,5%用于膜级聚酯。中国是聚酯纤维生产大国,产能占全球比重超过50%。近年来,我国聚酯产能增长较快,从 2002 年的1000万吨增长到2012年的近4000万吨,年均增长率约15%。
2012年,我国聚酯产量约为2950万吨(不包括以回收料以及下脚料为原料生产的聚酯),消耗TPA约2550万吨(消耗定额取0.865),再加上PBT、PTT等其他领域对TPA的消费量,合计TPA总消费量约为2576万吨,同比增长6.6%。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由于我国纺织服装业明显的国际竞争力,我国聚酯纤维(涤纶)及相应的PET产量将进一步增长。估计2013年我国PET产量约3120万吨,消耗TPA约2690万吨。预计2017年我国PET的产量将达3970万吨,TPA消费量将达3435万吨,PBT、PTT等领域对TPA的消费量约45万吨,合计TPA总消费量约为3480万吨。2012~2017年国内TPA需求的年均增长速率达到6.2%。
随着国内TPA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TPA产量逐年快速增长,产品自给率由2002年的36%稳步提升到2012年的79%。2013年我国TPA扩能增幅相比2012年有所放缓,新增产能只有390万吨,且几乎全部集中在年底投料试车;但由于2012年新增产能的逐步释放,估计2013年TPA产量将比2012年增长20%,达到2450万吨左右。但是,受上游原料PX的制约,国产TPA供应量仍不能满足下游聚酯行业的需求,每年都需要从国外进口相当大数量的产品。预计2013年全年TPA净进口量为260万吨,同比下降52%,供需缺口将大幅收窄,产品自给率超过90%,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预计未来几年中国TPA产品的自给率还将进一步提高,到2017年自给率将提高到98%左右。2006~2017年我国PTA供需平衡状况及预测见图2。
积极扩大应用领域,降低市场风险
TPA用途比较单一,约99%用于生产PET树脂,其他产品的市场份额非常小,市场风险很大。
近年来,我国聚酯行业发展迅速。随着国产化聚酯成套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投资成本大幅下降,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我国聚酯产能不断扩大,已成为世界上聚酯生产量最大的国家,聚酯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超过60%。国内聚酯的主要商品形式是聚酯纤维和聚酯切片,由于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导致对纺织品需求强劲,加上纺织品大量出口,拉动了对聚酯纤维的需求;聚酯切片以其优良的性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饮料容器(碳酸饮料瓶及少量啤酒瓶)、非食品包装及光碟等领域。作为“PX-TPA-聚酯-聚酯纤维、聚酯膜、包装物等”产业链上的中间原料,TPA价格受PX、PET的双重影响,常常发生剧烈波动。因此,除用于聚酯外,还应积极扩大新的应用市场,以拓展TPA的需求空间,规避市场风险。
目前TPA少量用于生产PBT和PTT,企业应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和国外大型企业的联合,以产学研一体模式,加大对PBT、PTT及其原料1,4-丁二醇、1,3-丙二醇的技术攻关力度,扩大PBT、PTT生产规模。
PBT是由TPA或对苯二甲酸酯(DMT)与1,4-丁二醇聚合而成。PBT树脂是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之一,主要用于PBT改性、PBT抽丝、拉膜、光纤护套等领域,增强改性后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电气、仪器仪表、照明用具、家电、纺织、机械和通讯等领域。国家鼓励PBT等工程塑料的开发、生产与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把PBT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新材料。
近年来由于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PBT 树脂需求逐年增加。未来PBT的消费领域将进一步扩展,特别是在通讯行业和电子行业,随着通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其用量将呈增长趋势。PBT在节能灯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我国节能灯因物美价廉而受到世界很多国家的欢迎。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我国PBT作为车用工程塑料的用量也会高速增长。
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我国PBT行业迅速进入成熟阶段。截至2012年底,我国PBT总产能达到32万吨,此外,早期建设的一些小规模生产装置处于停产或低负荷开工,生产能力合计约5万吨。2012年我国PBT产量约为27万吨,对TPA的消费量约为20.5万吨。
预计到2017年底,我国PBT产能将达到81万吨。由于未来5年国内PBT树脂的新建拟建项目较多,PBT生产将明显加速,预计2017年PBT对TPA的需求量将达到43万吨,2012~2017年均增速达16%。
PTT是TPA和1,3-丙二醇经缩聚而成。目前PTT主要作为纤维应用于服饰材料、地毯材料,少量用于工程塑料、薄膜材料等。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国内有多家单位进行PTT合成、PTT纤维的制造和应用技术的开发。《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积极开发PTT等新型聚酯,力争到2015年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
截至2012年底,国内只有两家PTT生产企业,总能力为6万吨,产量约为2.4万吨,对TPA的消费量约为2万吨。预计到2017年我国PTT产能将达到9万吨,产量约为5.4万吨,对TPA的需求量约为4.5万吨,2012~2017年均增速达18%。2012年和2017年我国TPA的消费构成见图3。
此外,还有共聚聚酯产品值得关注。共聚可以赋予产品兼具两种聚合物各有的优异特性,因此已成为制备新型材料的有效途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酯是以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为改性单体经共缩聚而生成的高聚物,称为PETG或PCTG,其中单体CHDM占总单体的摩尔分数小于50%者称为PETG,等于或大于50%者则称为PCTG。这种高端特种聚酯切片具有透明性好、韧性强、耐冲击性好等特点,可部分替代高档聚碳酸酯(PC)、透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B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K树脂等产品。近年来,我国共聚聚酯的应用市场不断开发、开拓,目前国内共聚聚酯的年消费量约3万吨,主要依靠进口产品满足。2012年10月,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年产10万吨PETG共聚酯工业化试验项目产出合格产品,有力地推动了聚酯新产品在国内的产业化进程。
列入国家统计序列,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目前,国内缺乏明确、公开的TPA生产、建设统计数据,各生产企业的能力、产量数据比较混乱。特别是,随着政府机构和投资体制深化改革,针对竞争性行业或产业发展,国家逐步下放了审批或者核准权限。2013年5月1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3]19号),其中将企业投资TPA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此举旨在促进TPA行业健康发展,以合理安排产能建设,提高国内TPA行业科技创新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但是,由于缺乏公开透明的产业市场数据,国内TPA产业发展难免失控,很可能出现市场供给严重过剩、整个市场恶性竞争的局面。
为促进TPA行业规范有序发展,使生产、建设者心中有数,使管理者准确把握发展事态,建议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加强管理,考虑将TPA的相关统计列入国家统计序列,对TPA建设和生产数据进行系统、准确的统计并充分公开,为社会提供准确的信息,避免微观决策的盲目性。
TPA没能列入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录,在行业相关统计中缺乏系统的统计也是影响TPA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生产数量、社会经济影响和国际影响看,目前国内缺乏明确、公开的TPA生产、建设统计数据都是欠缺的。一方面国内TPA产量一直与乙烯产量不相上下,也都是在近年突破千万吨产量大关,而且增速比乙烯更快,同时国内TPA占全球的比重也远大于乙烯;另一方面TPA对我国纺织工业的影响重大,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直接影响下游聚酯、涤纶、纺织乃至服装、产业用纺织品和家用纺织品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投资者通过统计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准确把握TPA行业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项目的原料来源、技术先进性及下游配套等各方面情况,合理决策,从而避免盲目性、“一窝蜂”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我国过去发展中出现的“缺少、进口—快上、盲目跟进—供大于求、全线亏损—压缩清理—缺少”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