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战略布局 推进乙烯工业规模化发展
□ 天津石化经营计划部 王君立
我国乙烯工业发展迅猛,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乙烯生产国。2012年我国乙烯产能1648.9万吨、产量1486.8万吨,表观消费量1629万吨。2013年1~10月份我国乙烯产量1330.7万吨,表观消费量1470.9万吨,随着我国乙烯工业规模化装置建设增速加快、装置规模不断增大、消费自给率逐步提高,预计2015年我国乙烯产能将达到约2600万吨。但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也日趋加大,乙烯原料进一步向轻质化、多样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未来,我国乙烯工业应更加注重科学发展,更加突出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加抓紧结构调整,以促进我国由乙烯生产大国向乙烯生产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生产发展迅猛
近年来,我国乙烯工业发展迅猛,产能已由2005年的785.9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1648.9万吨,年均增长率达11.2%,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也提高到61.1万吨,超过世界平均规模的52万吨,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乙烯生产国,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世界十大乙烯生产商中位列第5名。2012年我国乙烯产能情况见表1。
近年来,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我国煤制烯烃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成为乙烯工业新亮点。2013年建成投产的甲醇制烯烃项目包括,中石化中原乙烯20万吨烯烃项目、宁波禾元化学有限公司60万吨甲醇制烯烃项目。同时,国内还有多套装置已开始建设,如延长石油靖边油气煤盐综合利用项目(一期煤制烯烃产能为60万吨)和陕西蒲城清洁能源化工公司年产68万吨的煤制烯烃项目等。油价持续走高的情况下,煤制烯烃路线相对石脑油裂解制乙烯路线具有成本优势,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冲击,预计未来仍将有煤制烯烃项目陆续上马。
表1 2012年我国乙烯产能情况 万吨
生产厂家 2012年
燕山石化 71.0
北京东方石化 15.0
上海石化1号 14.5
上海石化2号 70.0
齐鲁石化 80.0
扬子石化 70.0
天津石化1号 20.0
天津石化2号 100.0
茂名石化 100.0
中原石化 18.0
广州石化 21.0
南京扬巴乙烯 74.0
上海赛科石化 119.0
福建联合石油化工 80.0
镇海炼化 100.0
中石化合计 951.5
兰州石化 70.0
辽阳石化 20.0
大庆石化 120.0
抚顺石化 94.4
独山子石化1号 22.0
独山子石化2号 100.0
吉林石化聚乙烯厂 70.0
吉林石化有机厂 15.0
中石油合计 511.4
壳牌/中海油乙烯 95.0
中海油合计 95.0
辽宁华锦化工 61.0
蓝星沈阳化工集团1号 15.0
蓝星沈阳化工集团2号 15.0
地方石油化工 91.0
合计 1648.9
消费持续增长
我国乙烯表观消费量已由2000年的478.6万吨增长到2012年的1629万吨,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10.7%。2012年我国乙烯产量1486.8万吨,进口142万吨,自给率为91.3%。
2013年1~10月份表观消费量1417万吨,进口140万吨,自给率为90.4%,近年来我国乙烯产销平衡情况见表2。
表2 2008~2012年我国乙烯产销平衡情况 万吨
年份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自给率/%
2008 1025.6 72.1 1.4 1096.3 93.6
2009 1077.1 97.5 1.5 1173.1 91.8
2010 1421.6 81.5 3.4 1499.7 94.8
2011 1527.5 106.0 1.0 1632.5 93.6
2012 1486.8 142.2 - 1629.0 91.3
规模化装置建设增速加快
根据国家发布的《烯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我国将继续做大做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石化产业群,改造提升东北地区乙烯工业的同时,建设中西部乙烯基地,进一步优化乙烯布局。按照《规划》,到2015年我国乙烯产能将达到2700万吨,产量达到2430万吨。石脑油路线制乙烯装置平均规模达到70万吨以上,烯烃原料多元化率达到20%以上,形成3个200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
“十二五”期间,全国炼油企业平均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使我国乙烯工业向“炼油-乙烯-芳烃-高端产品”深度集成的一体化模式发展成为可能。今后我国乙烯建设和发展将注重调整下游衍生产品结构,努力向生产适销对路的功能化、差别化、高附加值、高端产品拓展,以满足我国发展新兴产业和各类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十二五”期间,我国乙烯工业仍将持续推进规模化发展,随着大庆石化、抚顺石化、四川彭州石化、武汉石化、惠州乙烯二期、海南炼化、湛江中科合资炼化一体化项目等一批大乙烯项目的建成投产,预计到2015年,我国乙烯总产能将达到2500万~2700万吨,接近美国目前的乙烯产能水平,其中,中石化将新增乙烯产能457万吨,中石油将新增226万吨,其他企业将增加289万吨。
“十二五”将新建大乙烯项目5~7个,增加乙烯产能600万吨,通过扩能改造现有装置将增加产能400万吨;同时,建设一批MTO/MTP项目,新增煤基甲醇制烯烃产能450万吨,使其占全国乙烯总产能的比例从现在的不足8%增加至2015年的20%。全国乙烯产量也将由2012年的1486.8万吨增加至2015年的2200万吨。“十二五”期间我国乙烯新建拟建项目见表3。
表3 “十二五”期间我国乙烯新建拟建项目 万吨
企业或项目 地址 投产时间 产能 备注
中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 彭州 2013年 80 2006年奠基
中国石化武汉分公司 武汉 2013年 80 在建
扬巴石化 南京 2011年 74 完成扩建14万吨
中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 抚顺 2012年 100 扩建80万吨
中石油大庆石化分公司 大庆 2012年 120 扩建60万吨
湛江石化(中科合资) 湛江 2015年 100 2011年11月奠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惠州 - 100 拟建
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 茂名 - 100 可行性研究阶段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 上海 - 150 拟扩建50万吨
中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 台州 - 120 国家发改委核准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 海南 2013年后 100 建设中
陕西省&中石油集团 延安 2015年 100 论证中
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 大连 2015年后 150 可行性研究阶段
MTO项目 - - 450 -
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多元化来源的供应体系
我国乙烯工业的发展对原油需求巨大,2010年原油缺口1.74亿吨,进口依存度54%,预计2015年以后,原油进口依存度更将大于60%,从国家能源安全角度考虑,高于50%的原油进口依存度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存在极大风险,原油供给紧张必将制约我国乙烯工业的发展,而原油价格的高企使得这种紧张程度进一步加剧。
乙烯原料进一步向轻质化、多样化发展是大势所趋。随着我国乙烯产能、产量的迅速增加,今后完全依赖国内炼油装置生产乙烯原料来满足需求将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多用乙烯原料又将影响炼厂的成品油产量。因此,企业需要在优化乙烯原料、尽量利用油气田轻质资源、内部挖潜互供、适当发展煤基甲醇制烯烃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乙烯主要原料石脑油、轻烃等的进口量,并要注意实现进口来源的多元化,建立多元化来源的供应体系,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外部竞争压力加大
近年来中东国家尤其是沙特凭借其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的轻烃原料,大力发展乙烯工业,并以中国和东亚为主要目标市场,对我国乙烯行业的冲击十分明显。中东原料以乙烷为主,产出大量的乙烯及衍生物,拉低了全球的聚乙烯和乙二醇的价格,而中东地区自身消费能力又十分有限,这对我国乙烯行业的影响是持续和深远的。
另外,美国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带来充足而价格低廉的乙烷及凝析液,这使美国在继金融危机后本土乙烯行业萎靡不振的情况下信心大增,如果美国企业大力增加乙烯产能,凭借其低价原料优势和技术优势,竞争力会所向披靡,也必将影响未来全球乙烯及下游衍生物的市场格局。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乙烯行业面临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国家有关部门也应大力支持并推动乙烯行业发展,帮助企业快速占领新技术、新产业的制高点。同时也要有效引导和控制行业发展,适度提高准入门槛,防止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缺少大型复杂化工装置运营经验的企业蜂拥而上、盲目投资。
总之,随着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先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乙烯工业在原料缺乏成本优势的情况下,既面临着以常规、中低档产品为主的中东乙烯工业的追赶和冲击,又面临着以功能化、差别化、高附加值、高档产品为主的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堵截和阻挡,还存在着产能过剩、以中国大陆为目标市场的韩国、中国台湾以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地区的围困和竞争。
全球石油资源日益减少,国际油价仍处高位且不断攀升,以石脑油为原料生产乙烯的技术成本也随之高涨。应不断拓宽乙烯裂解原料领域,鼓励非油基原料制乙烯工艺,提高科技含量,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努力降低乙烯成本,加快开发生产路线新工艺,原料的轻质化、多元化是发展所向。
综上,我国乙烯工业应持续推进规模化发展,坚持基地化、一体化、园区化的发展原则,优化战略布局,通过武汉乙烯、抚顺石化、大庆石化、扬-巴工程、上海石化等项目及煤化工示范项目投产,产能将大幅提高,国内供应能力得到增强,产业布局将进一步优化,形成以“有效投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高效益”为特征的科学发展模式,逐步实现我国石化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