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化肥:2013艰难前行 2014温和回暖
2014年1期 发行日期:2014-01-03
作者:zhoukan2012

 

化肥:2013艰难前行 2014温和回暖
□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陈丽
  2013年,我国化肥行业在产能过剩、需求不旺、国际竞争加剧、全球经济不景气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市场持续低迷,开工率低下,经济效益大幅度下滑,亏损企业不断增加,整个行业举步维艰,蹒跚前行。
  2014年,随着全球经济回缓、原材料成本上升、出口政策宽松等利好出现,再加上企业积极调结构、转方式,使综合竞争力提高,预计化肥行业形势将好于2013年。但由于产能过剩依然严重、需求增长迟缓、国际竞争日趋激烈,2014年要谨慎乐观。
 
2013年 蹒跚前行
  1.产能继续增加,产量增幅下降
  尽管“十二五”期间因产能过剩严重,国家原则上不再批准新建氮肥和磷肥项目,但由于“十一五”期间化肥市场形势较好,企业积极性较高,新立项项目较多,而化肥项目建设周期较长,一些装置延续到“十二五”期间才能投产。2013年,我国新增尿素产能接近800万吨实物,新增钾肥产能100万吨实物。到 2013年底,我国化肥总产能预计达到8010万吨(折纯,下同),同比增长5%。其中,氮肥5300万吨,磷肥2200万吨,钾肥510万吨,同比分别为增长6%,持平和增长13%。
  据国家统计局调度数据,2013年1~10月我国化肥总产量为6716.97万吨,同比上涨7.11%。其中,氮肥产量4481.86万吨,同比增长7.34%;磷肥产量1719.16万吨,同比上升5.05%;钾肥产量515.95万吨,同比增长12.48%。虽然化肥产量同比上升,但与前几年连续的两位数增速相比,增幅出现大幅度回调。
  2.出口数量增加,金额同比下降
  考虑到企业的实际困难,2013年我国化肥出口政策有所放松,其中氮肥淡季出口关税由5%下调至2%,磷肥淡季窗口期由上年的4个月延长至5个月。同时,尿素和磷铵的基准价格均有所上调,有利于企业化肥产品出口。
  据我国海关总署统计,2013年1~10月我国共出口化肥1545万吨,同比增长约17%,其中尿素出口653万吨,同比增加70%;硫铵出口247万吨,同比增长40%(详见表1)。这主要是由于氮肥淡季出口关税大幅度下调所致。但由于2013年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尽管出口量大增,出口金额却出现大幅度下降现象,致使企业出口效益越来越差。2013年磷肥的出口政策也相对放宽,淡季出口期延长了一个月,但2013年磷肥国际市场萎靡不振,导致磷肥产品出口量价齐跌。
  3.市场持续低迷,经济效益下滑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2013年我国化肥市场持续低迷,各种化肥产品价格均一直低于上年同期,竞争十分激烈。
  尿素: 2013年我国尿素出厂均价走出了先小幅走高后持续下跌的行情。1~4月,延续2012年底上涨态势,加上春耕用肥旺季需求拉动,价格平稳上升,由年初的2000~2100元/t上升到4月份2200~2300元/吨。随后,受行业产能过剩、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下降、国际价格下跌和经济不景气等因素影响,价格一路走低,一直跌至11月初的1600元/吨左右。年底,因前期市场低迷开工率下降、库存较少,冬季供暖原料煤和气供应紧张、原料价格回调,冬储启动,春耕备肥需求拉动和2014年出口关税继续放松的影响,11月份起价格开始触底反弹,到12月末,均价回升了50~100元/吨。
  磷铵:近年来,我国磷铵价格同比持续走低,主要由于产能严重过剩引起,目前我国磷铵产能过剩率高达50%。2013年,我国磷铵平均出厂价格在2012年一路走低的前提下,继续全年下滑态势。55%粉状磷酸一铵主流出厂价格由1月份的2300~2550元/吨一直跌至10月底的1750~1800元/吨;11月起,随着春耕备肥起动,复合肥企业开工率有所上升,一铵需求上涨,价格才略有持稳回升迹象。同样,64%粒状磷酸二铵主流出厂价格也由1月份的3000~3100元/吨一直跌至10月底的2500~2600元/吨。年底,春耕备肥起动,二铵价格开始小幅企稳回升。
  钾肥:我国钾肥因对外依存度高达50%,其价格主要受国际市场影响。全球范围内,钾肥销售采取大合同制,每年定价1~2次,因此价格相对稳定。2013年1~6月,钾肥价格基本保持在2600~2700元/吨。7月份,乌钾宣布退出BPC,其销售策略也由之前的“限产保价”调整为“数量优先”原则,价格降幅加大,60%氯化钾年底价格在2000~2100元/吨。
  由于市场持续不景气,开工率下降,企业效益也不断下滑。2013年1~10月,我国化肥销售利润率为3.64%,同比下降1.79%,氮肥、磷肥、钾肥各行业销售利润率均同比出现下滑现象。企业亏损严重,化肥企业亏损率17%,其中氮肥42%、磷肥22%。
  4.国际竞争激烈,供需格局打破
  2012年世界化肥生产能力约2.778亿吨 (纯养分,下同),产量2.376亿,需求量分别2.163亿吨,过剩10%。其中,氮肥产能1.69亿吨,产量约1.41亿吨,总需求为1.37亿吨,过剩400万吨;磷肥产能5333.8万吨,产量4431.2万吨,需求4254.4万吨,富余4%;钾肥产能为4320万吨,产量4018万吨,需求量3203万吨,富余815万吨,即过剩20%。
  2013年,世界化肥新增产能继续增加,无论是资源丰富国家出口型项目的建成,还是市场需求国为满足自给而投产的项目,均加重了产能过剩程度,使得世界化肥供需格局发生改变,导致竞争更加激烈。
  从需求方面来说,2013年印度补贴额度下降、越南和美国自给率上升等均减少了国际需求意向。而中东出口导向型新建尿素和磷铵项目的投产,使得国际贸易格局打破。2013年7月乌钾退出BPC和10月Phoschem的解体都打破了原有的供需格局,进一步加重了市场低迷的氛围。
1 2013年1~10月我国主要化肥品种出口统计 万吨
产品                出口数量    同比/%     出口金额      同比/%
化肥                1545.06     17.40      507367.61   -6.06
尿素                652.67     69.88      208629.94   -87.77
硫酸铵              247.11     40.37        41075.83   7.56
硝酸铵              37.30      -7.28        13263.23   -25.10
肥料用氯化铵        31.51      -28.39        4128.24   -54.86
重过磷酸钙          52.01      -27.92        19509.3   -40.28
其他过磷酸钙        55.26      -28.96       11404.81   -53.71
磷酸二铵            292.40      -7.67       135669.22   -22.18
磷酸一铵            56.58      23.11        22480.52   0.89
氮磷钾三元素肥料     4.16      22.71         2451.34   18.42
氮、磷二元肥肥料    49.37      -34.91       16188.14   -45.90
10千克以下小包装    22.52      -34.78       14380.47   -30.23
其它                44.17      -2.43        18186.57   -8.43
 
2014年 谨慎乐观
  2014年,全球经济预计温和回暖,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我国经济“稳中求进”的总体基调,宏观环境对行业的发展相对宽松。2014年对化肥市场有利的信号比较多。
  1.政策利好 中央继续提高对“三农”的补贴力度,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农民种粮积极性将进一步提高,对肥料需求利好。
  2.产能增速放缓 因2013年化肥市场持续低迷,一些新建项目延缓了建设进度,2014年新增产能低于预期,供需矛盾将会有所缓和。
  3.出口政策进一步宽松 在2013年放宽出口政策的前提下,为了支持化肥企业的稳定发展,国家对2014年的出口政策进一步放松。首先尿素、磷铵等重点品种旺季关税大幅度下调,其次钾肥和三元复合肥高关税品种下跌幅度大,第三重钙、钙镁磷肥、其他磷肥、肥料用氯化铵等部分小肥种关税下跌幅度大。总之,2014年我国化肥出口竞争力将提升,预计出口量增加,可减缓国内供需压力。
  4.国际市场条件好转 首先,2013年市场不景气,导致部分新建项目延期投产,减缓了供需矛盾;其次全球最大的磷肥公司美盛宣布解散全球最大的磷肥贸易公司Phoschem后,一直致力于收购世界磷资源,一方面说明未来磷肥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美盛对国际磷肥行业充满信心;第三, BPC成员重归于好对稳定国际钾肥市场是个利好消息。乌拉尔钾肥退出BPC之初宣布市场策略由“限产保价”改为“数量从优”,一段时间以来,国际钾肥价格大幅度下跌的消息充斥着市场,造成人心不稳。BPC的重新组建,说明价格战告一段落,一个稳定的新型的钾肥贸易格局正在重新构建。总之,国际上这几个变化都在向着有利于市场稳定的方向迈进。
  尽管化肥市场有以上诸多利好因素,但由于化肥供过于求的总体格局不会变,再加上测土配方施肥和新型肥料提高利用率的共同作用下需求增速的减缓,化肥总体竞争仍将十分激烈,市场回调力度有限。
  新一轮优胜劣汰的大潮已经波及化肥行业,建议企业坚持走“调结构,转方式”,“稳定化肥,走出化肥”之路,在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方面加大力度,向上游抓原料以降低成本、向下游下沉占领终端市场,尽快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