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氯丁橡胶产能过剩 竞争激烈
2014年3期 发行日期:2014-01-17
作者:zhoukan2012

 

氯丁橡胶产能过剩 竞争激烈
□ 崔小明
    氯丁橡胶(CR)是以2-氯-1,3-丁二烯为主要单体,通过均聚或共聚反应制得的一种弹性体。工业上有乙炔法和丁二烯法2种生产方法。由于氯丁橡胶分子链中含有极性氯原子基团,一方面保护双键使其活性减弱,另一方面又使聚合物对非极性物质有很大的稳定性,因而氯丁橡胶的耐光、耐热、耐老化、耐油以及耐化学品腐蚀性能均优于天然橡胶,尤其是耐臭氧老化性、耐天候以及耐燃性能更为突出。另外还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电性能,能在苛刻而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使用,且制品寿命很长,其综合性能是天然橡胶和其他合成橡胶所无法比拟的,使得其在汽车工业、家具制造、制鞋、建筑工业上PVC地毯敷设和防水涂膜、铁路枕木垫片、隧道构件、车厢密封体、矿用和船用电缆护套、电线被覆层、飞机油箱、印刷胶辊以及其它工农业用胶管、胶带、V型带、同步带、运输带和橡胶坝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氯丁橡胶是合成橡胶中牌号最多的一个胶种。按照外观形态可分为干胶和乳胶;按照制造工艺所采用分子量调节剂的不同,可分为硫(黄)调节型、非硫(采用硫醇调节,如调节剂丁)调节型和混合(即前两者混配使用)调节型,其中非硫调节型为主要品种,又可分为硫醇调节型和黄原二硫化物衍生物(XD)调节型两类;按照所添加防老剂的污染分类,可分为污染型和非污染型;按其使用时结晶速度可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如作为粘结剂专用的粘结型、耐寒制品专用的耐寒型以及耐油型、电缆专用型等。
 
世界产能下滑
  自1931年美国杜邦公司采用本体聚合工艺开始氯丁橡胶工业生产以来,世界氯丁橡胶生产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高峰,生产能力曾经一度达到80.0万吨,但在90年代以后,由于西欧和美国部分工厂停产或消减了生产能力,世界氯丁橡胶的生产较为稳定。截止到2013年11月底,全世界氯丁橡胶的总生产能力为43.3万吨(不包括氯丁橡胶胶乳产品产能,下同),2013年世界氯丁橡胶的主要生产厂家情况见表1。
  近年来,世界氯丁橡胶的需求量总体变化不大,其主要原因是是它的价格较高且正在逐渐被其它更有竞争力的弹性体(如三元乙丙橡胶等)所替代。这种替代趋势在汽车部件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由于产品取代,西欧和北美地区的消费量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亚洲地区的需求虽然有所增加,但增长幅度很小。2012年,世界氯丁橡胶的消费量约为33.0万吨,其中西欧地区的消费量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2.5%,北美地区约占21.0%,亚太地区约占50.0%,其他国家和地区约占6.4%。预计今后几年,世界对氯丁橡胶的总需求量将以年均2.3%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17年总需求量将达到37.0万吨。世界氯丁橡胶发展的总趋势是欧美市场在缩小,中国、东欧以及东南亚地区处于上升阶段。
 表1 2013年世界氯丁橡胶的主要生产厂家情况       万吨
生产厂家名称                  生产能力
美国杜邦-陶氏弹性体化学公司     10.0
德国朗盛公司                    6.3
日本电气化学公司                10.0
日本Showa Denko K K公司        2.0
日本东曹公司                    3.4
重庆长寿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2.8
山西合成橡胶集团公司            2.5
山纳合成橡胶有限责任公司        3.0
亚美尼亚Erevang公司            0.8
印度Pidilite公司               2.5
合计                            43.3
 
国内需求稳定增长
    我国氯丁橡胶近年来的发展与世界发展趋势一致,较为稳定。截止到2013年11月,我国氯丁橡胶的总生产能力为8.3万吨,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19.44%。2012年产量为5.90万吨,同比增长约7.27%。今后几年,我国将有重庆长寿化工有限公司新建4.0万吨、山纳合成橡胶有限责任公司新建8.0万吨、内蒙古兰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建2.0万吨以及四川长宁计划新建5.0万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计划新建5.0万吨等扩能计划,预计到2017年,我国氯丁橡胶的生产能力将超过20.0万吨。
  由于我国产不足需,近年来。每年还需要进口。2006年我国氯丁橡胶的进口量为2.31万吨(不包括氯丁橡胶胶乳产品,下同),2010年为2.47万吨,同比增长约30.00%。2012年的进口量为2.00万吨,同比减少约1.96%。2013年(1~9)月份的进口量为1.47万吨,同比增长约2.80%。
  在进口的同时,我国氯丁橡胶也有少量出口,2006年出口量为0.66万吨,2010年为0.42万吨,同比增长约55.55%。2012年的出口量为0.57万吨,同比减少约28.75%。2013年1~9月份的出口量为0.28万吨,同比减少长约41.67%。
  2005年5月,我国对原产于日本、美国、欧盟的进口氯丁橡胶开始征收反倾销税,期限为5年。这一反倾销保护措施使得2005年以来国内市场上的进口货物量相对减少,且价格也一直远高于国内产品,国内市场竞争并不激烈,对进口依存度也较低。2011年5月10日起,我国继续对原产于日本、美国和欧盟的进口氯丁橡胶实施反倾销措施,期限为5年。从目前情况来看,近两年进口量减少并不是太明显。
  近几年,从总体上来说,我国氯丁橡胶的消费量变化不是很大。2006年我国氯丁橡胶的表观消费量为6.48万吨,2010年为6.13万吨,同比增长约9.27%。2012年的表观消费量为7.33万吨,同比增长约8.75%,2007~2012年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2.37%。产品自给率2006年为74.54%,2010年为66.56%,2012年为80.49%。近年来我国氯丁橡胶的供需情况见表2。
  制鞋及建筑领域用胶粘剂是我国氯丁橡胶最大的应用领域,约占总消费量的60.0%,其次是工业橡胶制品,约占总消费量30.0%,另外有约10.0%用于电线电缆及其他领域。从地域分布来看,华南、华东地区消费量最大,约占全国总消费量的65.0%,华北、华中地区约占25.0%,其他地区约占10.0%。由于全球经济走势仍陷于衰退之中,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将放缓,再加上三元乙丙橡胶等其他产品的替代,国内对氯丁橡胶需求的增长幅度不会很大,预计到2017年,我国氯丁橡胶的总消费量只有9.0万~9.5万吨。
       2 近年来我国氯丁橡胶的供需情况     万吨
年份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产品自给率/%
2006    4.83    2.31    0.66       6.48        74.54
2007    5.20    2.27    0.95       6.52        79.75
2008    4.50    2.24    0.72       6.02        74.75
2009    3.98    1.90    0.27       5.61        70.94
2010    4.08    2.47    0.42       6.13        66.56
2011    5.50    2.04    0.80       6.74        81.60
2012    5.90    2.00    0.57       7.33        80.49
 
生产消费将滞涨
    由于替代产品的出现,未来世界氯丁橡胶发展的趋势是缓慢下降或停滞,但替代产品只能代替部分性能,不能代替氯丁橡胶的全部性能(如乙丙橡胶可以替代氯丁橡胶作为抗老化的用途,但不能替代氯丁橡胶作为粘合剂的用途),因此,氯丁橡胶的生产与消费将会持续存在。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氯丁橡胶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8.3万吨,加上未来的新建或扩建计划,产能将出现过剩,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新建装置应慎重。在生产工艺上,除了继续完善乙炔法生产工艺技术外,还应积极开发丁二烯法氯丁橡胶生产技术,以提升我国氯丁橡胶的整体技术水平。
  目前,我国氯丁橡胶的生产全部采用电石乙炔法工艺,在物耗和能耗消耗、安全生产、环境污染以及品种质量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缺乏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为此,应加大科技投入,降低消耗和物耗,提高乙炔利用率以及副产品的利用率,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能力。
  目前国产氯丁橡胶的产品牌号少,且大多数为中低档产品,高档产品绝大部分依靠进口,今后应加紧开发,以满足国内需求。
  行业企业还应积极扩大向俄罗斯、东亚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以化解国内市场竞争压力,确保该行业健康稳步发展。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