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 质量升级 竞争加剧 2014炼油行业值得关注的3 件事
□ 朱 和
2014年我国炼油企业值得关注的事主要有三:一是近年我国首次初步显现的炼油能力过剩的问题;二是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城镇化进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大,环保节能减排要求趋严形势下,如何低成本、持续有效地完成油品质量升级,如何打造中国炼油“升级版”,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三是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对符合资质条件的一些民营和地方炼厂放开进口原油加工限制和中化集团泉州炼厂投产后,国内炼油市场的竞争新形势及其应对之策。
产能过剩初显 需齐努力 强调控 推举措 积极化解
过去三年,由于国内在以往经济高速增长,汽车业、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实施的新建、改扩建项目陆续投产,我国炼油能力保持了连年持续较快增长的态势,炼油能力从2011年的5.59亿吨增至2013年的约6.27亿吨,年均增长3400万吨,年均增速达5.9%。但由于同期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期,经济增速放缓,由高速转为中高速,成品油年消费量增速从2011年的7.6%下滑至3.5%。这“一升一降”使我国出现了炼厂年均开工率连年下滑,从2011年的86.9%降至2013年的83.2%。国内油品总体供过于求,主要成品油(汽、煤、柴油)转为全面净出口,且数量连年增加,从2011年的407万吨猛增至2013年的逼近千万吨,净出口率连年较快攀升,从0.9%升至3.4%。从测算情况看,2014年我国炼油能力将新增超4000万吨,增速超前三年平均值。若炼厂开工率和国内经济增长保持上年水平,则今年我国成品油供过于求的情况可能进一步加剧,净出口量将可能扩大至1600~2000万吨左右。
未来随着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国内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常态化,节能汽车的推广、替代能源用量的进一步增加等,将使国内成品油消费量增速逐渐回稳放缓。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放任炼能过快的增长,这“一增一减”将有可能使成品油供需差和净出口量持续扩大,从而使炼油能力走向严重过剩,影响我国炼油工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应该看到,虽然我国目前仍处于战略发展机遇期,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双百”达到的发展目标看,从汽车业、城镇化进程和经济总量的发展看,我国炼油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从亚太地区成品油市场目前及今后供大于求的形势看,从我国石油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看,从国际能源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和严峻形势看,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不宜走超大量进口原油加工、既满足国内需求又大量对外出口的道路,只能走适量进口原油加工,满足国内合理有效需求为主、少量出口调节局部或季节性余缺的道路。
化解炼油能力过剩的问题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上下各方共同努力。首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强宏观调控,摸清国内炼油业的真实家底和状况,搞好炼油新建扩建规划计划的监管,完善相关的产业政策和建设项目的审批备案制度,打破部门保护和地方保护主义,健全优胜劣汰的市场化退出机制,从科学发展观出发果断坚决而又妥善地淘汰落后炼油能力。其次,炼油企业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形势变化,控制调整好在建项目的投资节奏和建设速度,避免出现某个时期投产过分集中和局部地区扎堆无序建设的现象,造成中短期内炼油能力增长过快、布局出现新的不合理;还要统筹合理安排好炼厂检修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安排生产计划,增产适销对路油品和化工原料及高附加值产品。再次,要下决心不护短,主动淘汰那些能耗物耗高、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达不到要求、规模偏小、经济效益一直欠佳的老装置、老设备,以提高国内炼油能力的“含金量”和“内在质量”。
可喜的是,我国炼油能力初显过剩的问题已引起国家有关方面的关注,已逐渐加强宏观调控,监控炼油扩能计划,进一步完善炼油项目的审批和产业政策。一些炼油企业也已主动采取措施,取消了一些改扩建项目,推迟了一些炼油项目的建成投产时间,如中石化已取消北京燕山石化的800万吨扩能计划,中石油也推迟了华北石化、昆明石化等炼油项目的建成投产时间,暂缓或取消了一批炼油项目等。
总的来说,就是要通过努力使今后国内炼油能力的增长与转型升级期国内经济增长、油品消费增长同步,使炼油工业稳步健康发展。
油品质量升级 炼油业机遇挑战并存
近年来,由于我国不少地区天气频繁出现雾霾,污染情况加重,国家油品质量升级的步伐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我国决定在2014年元旦和2014年底前先后推广使用国IV质量标准的汽油和柴油,并部署推出了加快油品质量升级的新举措,正式公布了第五阶段车用汽油国家标准,将于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国V汽油标准总体上与现行欧洲标准水平相当。与此同时,车用柴油国V标准也已对外颁布,过渡期也至2017年12月31日。该标准规定国V车用柴油硫含量不大于10ppm,这一指标已达到目前欧盟标准的水平。这样快的车用汽柴油质量提升步伐对于我国炼油工业而言,既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带来了技术进步、装置改造、工艺改进、投入增加的巨大压力,对很多小炼油企业则更甚。这对炼油企业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如能跟上形势则将获得上台阶、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如若不然,将面临着大浪淘沙和大洗牌的窘境。
为满足不断提高的清洁燃料生产的需要,我国炼油工业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通过不断优化生产方案,精心组织炼油工艺装置优化运行,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采用自主开发的新技术、新工艺,优化工艺组合、优化组分调合等措施,努力降低油品质量升级的成本。同时,国家也要继续采取激励政策,优质优价,支持炼油企业质量升级。
除此之外,我国炼油企业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十八大后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执法执纪部门处罚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公众对环境保护更加敏感的新形势。2014年要加大投入、加大力度,更好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的目标要求,实施“碧水蓝天”环保计划,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改革深化 政策放开 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将进一步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将得到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将得到国家的支持,现代市场体系将加快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被进一步强调。据此,2014年我国地方炼厂和民营炼厂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预计,今年一些符合产业政策、具备资质条件的地方炼厂和民营炼厂将在制定有序规范运作的具体办法后,有可能陆续获得进口原油加工的资格,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一些有条件的民营储运企业也将在上年基础上进一步获得进口原油储备资格,或以混合所有制形式参与进口原油的储运。同时,今年中化集团福建泉州1200万吨大炼厂将建成投产。一些煤制油项目建成投产后也将进入油品市场。今后,国内炼油市场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仍将继续,不可逆转。由此,将使国内炼油市场的多元化竞争更趋激烈。我国各炼油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要取得发展的主动权,必须未雨绸缪,及早应对,着力降成本、提质量、增效益,着力科技进步,着力市场调研,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