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我国油品消费增长的思考
□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 郭一凡
近两年随着我国经济加速调整,石油消费弹性系数大幅回落。成品油消费呈现新特点,汽油和煤油较快增长,柴油增速大幅下降。这种现象不单单是经济增长放缓造成的,还是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用油行业调整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随着我国经济进入转型期,成品油消费双速增长可能不是短期异动,而是长期趋势。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因素,拉动柴油消费进入低速增长期
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速”对柴油影响大于汽油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系统、深入推进和我国经济总量的进一步增大,未来十年我国经济增长区间将有所下移,相比过去经济的大起大落,未来经济波动区间可能更加平缓,7%左右的中速增长将成为常态。相比汽油需求变化,我国柴油需求变化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更为密切,经测算,我国GDP每下滑1个百分点,则汽柴油需求增速将分别平均下滑4.8个百分点和6.2个百分点,柴油需求增速下滑幅度是汽油的1.3倍。因此,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对柴油消费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第二产业占比下降将抑制柴油消费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随着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将逐步提升,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将不断下降。预计2020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将超过50%,第二产业占GDP比重降至40%左右。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将对柴油消费增长产生明显抑制作用。经测算,我国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每下降1个百分点,同时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每上升一个百分点,我国柴油消费将平均减少约950万吨。
制造业投资降速抑制柴油消费 受资源、环境等客观因素限制,单纯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未来十年我国经济增长结构将会发生重大变化,投资拉动将被需求拉动所替代,预计到2020年投资占GDP的比重将降至40%,且投资的项目也将逐步“轻型化”,更多的关注民生。投资与柴油需求密切相关,经测算,制造业投资增长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柴油消费增速将下降0.6个百分点。
铁路、电力等行业转型或将抑制柴油消费 近年来高铁建设快速发展,铁路投资带动电气化改造加快。截至2013年9月,我国高铁总里程达到10.5万公里。随着铁路电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车逐步被替代,2011~2013年铁路运输用油需求已连续3年负增长。柴油消费和电力供需情况密切相关,当工业用电量不能满足工业生产扩张时,柴油发电现象将较为突出,甚至出现“柴油荒”。我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期,重化工业占比持续下降,电力需求将随之放缓,中电联预计未来十年发电量年均增速将降为7.5%,低于2000~2012年的平均增速11.4%,发电用油需求增速也将明显放缓。
现代物流业发展将支撑柴油消费 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保持较快增长,2008~2012年年均增长19%。现代物流业悄然兴起并快速发展,将带动公路、铁路、水路等现代交通运输业加速发展。中央明确推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西部发展再添新动力,公路等基础设施建将进一步加强。物流业发展将带动交通运输用柴油需求的增加。
受上述因素影响,柴油消费将进入低速增长期,基准情景下,2013~2020年柴油消费弹性系数降至0.42,柴油消费量年均增速3.0%,2020年柴油消费量为2.03亿吨;2020~2030年我国柴油消费年均增速将下滑至2.5%,2030年柴油消费量将达到2.6亿吨。
汽车销量较快增长和城镇化加速发展,将带动汽油消费较快增长
汽车市场持续快速发展对汽油消费的促进作用明显 汽油需求与汽车行业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汽油车销量增长明显快于柴油车,2008 ~2012年汽油车销量增速为21.1%,远高于柴油车销量10%的增速。在居民收入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带动下,2020年之前我国汽车产销年均增速有望保持10%~15%的较快增长,预计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3亿辆。经测算,若我国汽车保有量每增加100万辆,则汽柴油消费量增速将分别提高0.64个百分点和0.40个百分点,汽车保有量增加对汽油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城镇化带动汽油需求增长 2002~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由39%上升到52.6%,是建国以来增长最快的10年。2013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三个“1亿”目标,即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将带动消费的较快增长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继而拉动汽油和煤油消费。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汽油和煤油消费 2013年我国消费占GDP比重仅在4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预计2020年有望升到55%,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汽车消费持续增加,旅游出行成为新兴消费增长点,从而带动汽油和煤油的消费。经测算,消费增长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汽油消费增速将增加0.2个百分点,煤油消费增速将增加0.3个百分点。
2020年汽油消费增速将迎来下行拐点 按照2012年特大城市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每千人车辆保有量200辆测算,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趋于饱和,达到拥堵峰值2.3亿辆,届时有可能普遍采取限购限行政策。因此,2020年后汽车消费增速将逐步放缓,汽油消费增速也将随之放缓。
综合以上因素,预计2020年前我国汽油消费将保持中速增长,2020年后进入低速增长期。基准情景下,2013~2020年汽油消费弹性系数为0.85,我国汽油消费量年均增速6%,2020年汽油消费量将达到1.3亿吨;2020~2030年我国汽油消费年均增速下滑至2.0%,2030年汽油消费量将达到1.6亿吨。
航空、高铁等运输业的发展,将带动煤油消费较快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年均增长17.3%,远高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国内外贸易与旅游交往将十分活跃,对航空运输需求将空前旺盛。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航空运输业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我国目前正处于这一阶段。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到2020年航空运输规模将不断扩大,年运输总周转量达到1700亿吨公里,年均增长12.2%,全国人均乘机次数达到0.5次。
目前我国机场建设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未来仍有发展空间。截至2012年底,我国民用航空机场已达183个(不含港澳)。“十二五”期间,我国民航业基础设施建设达4250亿元,将新建机场56个,迁建机场16个,改(扩)建机场91个。随着机场建设快速发展,航空周转率持续提升,我国煤油消费将保持较快增长。
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对航煤形成直接替代。截至2013年9月,我国高铁总里程已突破1万公里,按照规划2020年将达到3万公里。经测算,在每年客运运输淡季(二季度),铁路客运周转量每提升1个百分点,导致民航客运周转量下降1.7个百分点,将减缓航煤全年消费增速0.5个百分点。
综合以上因素,预计2020年前我国煤油消费将保持较快增长。基准情景下,2013~2020年煤油消费弹性系数为1.1,煤油消费量年均增速8.0%,2020年煤油消费量为3511万吨;2020~2030年我国煤油消费年均增速将降至4.0%,2030年煤油消费量将达5198万吨。
其他能源对汽油的替代要强于柴油
未来,燃料甲醇、燃料乙醇、电动汽车等均以替代汽油消费为主;天然气汽车对汽柴油均有替代,但对汽油的替代量大于柴油;煤制油以替代柴油为主;高铁替代航空煤油和柴油。预计2020年替代能源占成品油(汽煤柴)消费量的比重将达17%左右,将替代汽油3450万吨、替代柴油2800万吨、替代煤油250万吨。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转型期,石油需求将呈现新的特点和规律。今后,还需加强对转型升级期我国成品油市场消费增长规律的研究与认识,由此更好地把握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节奏,更好地促进国内石油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