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橡胶品种进口态势表现各异
□ 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 张国明
近几年我国合成橡胶产业发展迅速,2012年产能在400万吨左右,2013年又新增约100万吨,但我国合成橡胶需求持续上升,每年的进口量仍然很大。
2013年合成橡胶价格整体回落,我国合成橡胶进口量突破150万吨,达152.8万吨。受国内合成橡胶产能上升、下游企业开工率下降和进口价格上升等因素影响,自2010年以来我国合成橡胶进口量处于冲高回落态势。
合成橡胶的进口价格与原油价格关系密切,2000年合成橡胶进口平均价为1016.0美元/吨,2005年上升至1650美元/吨。2009年原油价格大跌,合成橡胶的进口价也跌至2037.6美元/吨。随后几年,进口价上升至历史高位3709美元/吨后逐步回调至2013年的2899.0美元/吨。详见表1。
全球合成橡胶产能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和中东欧等地区,因此我国进口来源国主要集中在以上3个地区,进口主要为韩国、日本、美国、中国香港、俄罗斯和中国台湾等6个国家地区,2013年从以上国家和地区进口106.9万吨,占进口总量的70.0%。随着东南亚、印巴和中东等地的合成橡胶装置建成投产,我国合成橡胶进口国家将呈现更加多元化趋势。具体进口国家中,韩国从2009年开始取代中国香港成为我国合成橡胶进口最多的国家,从日本的进口量基本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近几年从香港进口的合成橡胶呈下降趋势。主要进口国家近年进口情况统计见表2。
表1 2009~2013年我国合成橡胶进口情况统计 万吨
年份 进口总量 进口金额/美元 进口单价/美元·吨-1
2009 146.8 299113 2037.6
2010 156.5 426816 2726.7
2011 144.5 536136 3709.0
2012 143.7 509240 3543.8
2013 152.8 443034 2899.0
表2 2009~2013年我国合成橡胶主要进口国统计 万吨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韩国 33.1 32.2 31.2 32.2 34.1
日本 17.2 18.8 17.8 18.8 21.6
美国 16.5 20.1 19.7 18.4 19.6
香港 21.9 21.2 16.8 14.4 12.5
俄罗斯 14.6 15.4 12.3 13.3 12.7
中国台湾 8.6 8.9 7.9 6.4 6.5
合计 111.9 116.6 105.8 103.5 106.9
在我国进口的合成橡胶中,丁苯橡胶(SBR)、丁二烯橡胶(BR)、丁基橡胶(IIR)、乙丙橡胶(EPR)、丁腈橡胶(NBR)、异戊二烯橡胶(IR)和丁苯热塑性弹性体七个胶种占进口总量的80%以上。2000年七大胶种共进口32.2万吨,占进口总量的45.4%,进口总金额为36094万美元。到2013年进口量达124.2万吨,占进口总量的81.3%,进口总金额为370248万美元。详见表3。
丁苯橡胶 2012年我国丁苯橡胶生产能力突破150万吨,产量在110万吨左右。目前我国丁苯橡胶生产装置以生产乳聚丁苯橡胶为主,只有4家溶聚丁苯生产企业。4家企业由于产品牌号较落后、生产不稳定等因素,开工率不到20%,因此溶聚丁苯产品目前主要依靠进口。丁苯橡胶是我国进口量最大的胶种,2010年进口量超过30万吨,2013年进口再创新高达36.0万吨。根据进口来源和进口单价估算,2012年我国进口的溶聚丁苯产品已经超过10万吨,2013年进口量还在增加。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Cs)2008年台湾李长荣公司和台湾橡胶工业公司在大陆投资的SBCs装置,打破了国内中石化一家供应的格局。2013年国内SBCs产能突破100万吨,产量也有70万吨左右。随着我国新建产能的投产,SBCs进口量也开始下降,2009年进口量高达12.7万吨,之后急剧下降,2012年进口量不到5万吨,而2013年仅为4.3万吨。
聚丁二烯橡胶 1971年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合成橡胶厂建成我国第一套镍系顺丁装置,2011年我国聚丁二烯橡胶生产能力接近100万吨,2013年更是突破150万吨。产能增加的同时,进口量也在稳步上升。2000年进口5.2万吨,之后逐年上升,2009年达到最高的30.6万吨,2013年进口23.3万吨,较上年略有下降。一方面是国内产能迅速扩大,另一方面进口量仍然居高不下,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聚丁二烯橡胶品种相对比较单一(主要以镍系BR9000为主),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虽然近几年也有钕系、锂系和钴系装置投产,产品结构有所改变,但新产品的结构和性能仍需得到市场的认可。目前国内镍系聚丁二烯橡胶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苗头,钕系、锂系装置仍需要积累经验,提高和稳定产品性能,加大产品应用推广力度。
乙丙橡胶 我国乙丙橡胶生产能力增加较慢,目前仅有两套装置,产能为4.5万吨。1997年吉林石化建成第一套钒系乙丙橡胶生产装置,2008年新建一套2.5万吨生产线,生产少量的二元乙丙橡胶。国内乙丙橡胶产量较低且稳定性差,用于密封条、电线电缆、TPV改性方面的产品主要依赖进口。随着我国汽车、建筑、电力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乙丙橡胶的用量逐年增加,进口量增加明显。2000年进口量仅2.3万吨,2010年达16.3万吨,2013年创出新高达到23.5万吨。
丁基橡胶 我国丁基橡胶在2010年前进口量呈现逐年增加趋势,2010年进口7.9万吨,此后开始下降,2013年进口5.5万吨,较上年增加0.9万吨。卤化丁基橡胶方面,2010年燕山石化正式投产,2013年盘锦和运实业集团开车成功,由于工业化时间较短,产品和市场都有待开拓。目前我国卤化丁基橡胶仍然主要依靠进口,进口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00年进口1.7万吨,2005年进口8.2万吨,2010年达到17.0万吨,2013年继续升至19.7万吨。
丁腈橡胶 2009年以来我国丁腈橡胶产能快速扩张,2013年产能达到24万吨,产量约为15万吨,国产丁腈橡胶部分已经代替了进口产品,但仍有一些高质量、差别化产品产量很小或还不能生产,仍需要进口解决。与产能增加对应,我国丁腈橡胶在2009年进口达到最高的11.1万吨,之后逐年下降,2013年全年进口7.9万吨。
异戊橡胶 2013年我国共有8套异戊橡胶装置,总产能约20万吨。2010年前我国异戊橡胶全部依赖进口,主要来自俄罗斯、日本、美国等国家,2010年之后进口量开始减少。2010年异戊橡胶进口量6.6万吨,2013年下降到4.0万吨。
表3 2009~2013年我国主要胶种进口统计 万吨
胶种 项目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BR 进口量 30.6 26.2 24.7 23.6 23.3
进口金额/美元 46784 63716 90838 74954 55060
IIR进口量 6.8 7.9 6.7 4.6 5.5
进口金额/美元 20840 33873 32020 18854 20532
HIIR 进口量 15.7 17.0 16.8 18.5 19.7
进口金额/美元 56646 69364 80426 93276 86786
EPR进口量 16.3 20.2 20.7 19.8 23.5
进口金额/美元 37907 57114 85021 81593 72087
IR 进口量 3.6 6.6 5.0 5.3 4.0
进口金额/美元 7261 19809 22022 20139 12329
NBR 进口量 11.1 10.5 8.5 8.6 7.9
进口金额/美元 21816 28558 32754 30595 23410
SBCs 进口量 12.7 9.9 7.2 4.9 4.3
进口金额/美元 23180 22837 20828 14731 13206
SBR进口量 31.3 32.9 29.8 32.4 36.0
进口金额/美元 47188 74116 101947 101569 86838
合计 进口量 128.1 131.2 119.4 117.7 124.2
进口金额/美元 261622 369387 465856 435711 370248
三、未来预测
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2012年我国轮胎产量达4.7亿条,占到全球轮胎产量1/3以上,2013年产量增加至5.8亿条。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期2014年中国汽车产业仍会以8%~12%的速度增长。为了满足国内需求的增长,预计未来两年我国合成橡胶的进口总量仍将在140万吨左右。
主要胶种的进口量变化 丁苯橡胶中,乳聚丁苯的进口将逐步减少,溶聚丁苯的将增加。我国溶聚丁苯的产品比较落后,无法满产品质量要求,自身技术开发仍在探索阶段,未来几年工业化后市场的认可还需一段时间,因此溶聚丁苯的进口量仍将增加。目前乳聚丁苯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未来进口量将减少。
从历年进口情况来看,聚丁二烯橡胶进口量下降比较快,目前国内投产的锂系和钕系产品仍在技术改进和完善中,未来几年随着产品结构的调整,我国聚丁二烯橡胶进口量还有下降的空间。
汽车工业的发展带动乙丙橡胶的应用增长,未来几年可能仍然看不到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乙丙橡胶装置,因此乙丙橡胶的进口量仍将增加。
目前丁基橡胶的进口已经出现卤代丁基进口量增大、单价上升,而普通丁基进口量减少、单价下降的趋势,今后几年这种趋势还会延续下去。
国内目前还不能生产特殊要求的丁腈橡胶,从价格、市场供应和可代替胶种等因素来看,预计未来几年丁腈橡胶的进口会维持在每年8万吨左右的水平。
随着我国异戊橡胶生产装置的投产和生产工艺的成熟,国产的异戊橡胶会逐步满足国内自身的需求,进口量会在几年后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