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PX市场 缺口有待填平
□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胡世明
对二甲苯(PX)是重要的芳烃产品之一,其主要用途是生产对精苯二甲酸(PTA)和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近年来,PX用于生产DMT的用量逐步减少,其消费领域主要集中于PTA的生产。PTA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化工原料之一,其主要用途是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常简称聚酯,PET树脂),少量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
实际供应能力未增长 产量持平
受聚酯和PTA工业快速发展的拉动,PX需求量日益增长,直接从重整油和裂解汽油中抽提和分离的二甲苯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工业上大多通过甲苯歧化和烷基转移等方法增产二甲苯,再通过碳八芳烃异构化达到增产PX的目的。
截至2013年底,我国PX总生产能力为1110.8万吨,新增PX产能包括: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160万吨(8月试车),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60万吨(12月试车),中国石化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从70万吨扩容至77万吨(2013年10月关停检修,12月重启不久后因故障停车)。尽管新增能力较大,但受原料供应困难及生产设备故障、检修等影响,实际供应能力没有增长。而受炼油负荷下降的影响,全年实际PX产量跟上年基本相当,约为770万吨,开工率69.3%。
截至2014年2月底,中国已投产PX装置还有:青岛丽东化工有限公司从70万吨扩容至100万吨(2013年10月开始检修及脱瓶颈,原计划12月恢复开工,因青岛石化输油管爆炸引发事故延期至2014年2月重启),中国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65万吨(原计划10月底或11月初开车,后延期至2014年2月投产)。2014年我国PX主要生产企业见表1。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石化两套设计产能加起来83.5万吨的PX装置,通过增加外购中间原料混二甲苯的手段,保持装置安稳满负荷运行,全年生产PX达93.92万吨,创历史产量新高。2013年12月27日,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60万吨PX工程最后一套工艺单元异构化单元投运,吸附分离单元大量产出99.80%的高纯度PX,一次投料试车成功。标志着中国石化芳烃成套技术大型工业化装置应用成功,打破了国外公司在全球的长期垄断局面。中国石化成为继美国环球油品公司(UOP)、法国石油研究院(IFP)之后,全球第三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化芳烃生产技术专利商。
表1 2013年我国对二甲苯主要生产企业 万吨
生产企业 产能
中国石化 486.8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83.5
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80.0
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 77.0
镇海炼化分公司 65.0
金陵分公司 60.0
天津分公司 33.4
洛阳分公司 21.5
齐鲁分公司 6.4
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 60.0
中国石油 170.0
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 100.0
辽阳石化分公司 70.0
中国海油 84.0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 84.0
其他 370.0
大连福佳·大化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140.0
青岛丽东化工有限公司 70.0
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 160.0
合计 1110.8
价格震荡下行 利润仍较可观
2013年,受下游PTA不景气以及亚洲PX产能扩产等因素影响,亚洲地区PX价格前高后低,趋势以震荡下行为主。总体来看,2013年PX现货均价在1471美元/吨FOB韩国,比2012年均价下跌25美元/吨,跌幅为1.67%。
PX直接生产原料是异构混合二甲苯,而混合二甲苯主要来自石脑油。目前PX主要是通过石脑油和混合二甲苯两条路径生产。从2013年上游原料走势来看,亚洲PX生产利润在年初处于较高位置,MX及石脑油路径利润高点分别曾达到180及400美元/吨左右;下半年开始逐步走低,九月份后PX-MX价差基本已处在利润平衡点附近,由此导致韩国部分装置开始降负关停,而PX-石脑油价差虽然下降,不过总体仍维持在400~500美元/吨左右,利润空间在100~200美元/吨之间。由于当前亚洲约八成装置是采用石脑油路径生产PX,因此相对于聚酯产业中下游面临的亏损困境,PX生产环节总体利润水平仍较可观,依然享受着聚酯产业链的绝大部分利润。
从国内市场看,2013年年初在PTA产能集中投放以及宏观预期向好的推动下,PX延续2012年年末的小牛市,价格一路走高,2月均价12500元/吨为全年价格高点,此后缓慢下跌,7月跌至10550元/吨,9~10月反弹到11100元/吨后又开始下跌,12月跌至10500元/吨。从2013年起,随着PX市场供应预期的改善,PX环节的高额利润有开始向下游PTA及聚酯转移的趋势。2014年亚洲地区有望迎来PX大幅扩产,供应紧张局面将逐步缓和,PX生产商的议价能力面临削弱。预计2014年及今后几年我国PX生产商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收窄。图1为2006年以来我国PX产品与石脑油的价格及价差走势图。
规划项目多 在建项目少
近年来,国内环保意识增强,加之市场“妖魔化”PX,多地出现抵制PX的情况,导致PX扩能受阻,供应缺口逐年加大。2013年5月,新一届政府首批取消和下放的117项行政审批项目正式对外公布,其中国家发改委对企业投资PX改扩建项目的核准被取消。此举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目前开工在建的PX项目主要有宁波中金70万吨和上海石化23.5万吨改扩建到33万吨,预计2015年投产。中国石化海南炼化二期项目和北京燕山分公司曹妃甸炼油项目正在施工准备中,此外辽宁华锦、广西钦州佳龙、中化泉州、中海油惠州、恒力大连等均有PX新建或扩建计划,以上项目大多进展缓慢,将主要在2018年以后投产。详见表2。
预计2014年国内PX产量将达到约950万吨,较2013年增长23.4%。根据目前现状综合分析上述在建拟建项目,再加上其他未见报道的项目,预计到2020年底,我国PX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2300万吨左右,产量约2200万吨,开工率约96%。
表2 我国对二甲苯新建扩建拟建项目 万吨
业主 公司性质 建设地点 新增产能 投产期 项目进度 备注
宁波中金石化有限公司 民营 浙江宁波 70 2015 在建 新建
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公司 中国石化 上海 10 2015 在建 老装置改扩建
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 海南 60 - 施工准备 二期
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 中国石化 河北曹妃甸 90 - 施工准备 新建
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 中国石化 广东茂名 60 - 前期工作 新建
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 中国石化 河南洛阳 60 - 前期工作 扩建
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 中国石化 江西九江 60 - 前期工作 新建
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 中国石化 山东淄博 10 - 前期工作 扩建
中国石化扬子石化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 江苏南京 40 - 前期工作 改扩建
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 中国石化 天津 27 - 前期工作 改扩建
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兵器 辽宁盘锦 130 - 前期工作 新建
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 中国中化 福建泉州 80 - 前期工作 新建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海油 广东惠州 80 - 前期工作 二期
佳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 广西钦州 100 - 前期工作 新建
河北玖瑞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 河北任丘 80 - 前期工作 新建
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 民营 辽宁大连 300 - 前期工作 新建,
分两期各150
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方国有 云南昆明 65 - 前期工作 新建
合计 1322
下游PTA生产规模快速扩大
我国PX几乎全部用于生产PTA。2013年我国PTA新增产能只有台化兴业(宁波)有限公司的40万吨扩建项目,而原计划2013年底投产的翔鹭石化二期450万吨和江苏虹港石化有限公司150万吨分别延期至2014年上半年开车。截至2013年底,我国PTA生产企业仍为22家,总产能约为3307万吨,同比仅增长1.2%;受2012年下半年新投放大量PTA项目释放产能的影响,2013年产量增加较多,达到2500万吨,同比增长25.5%;由于国内PTA产量大幅增长,2013年进口量大幅减少,进口274.3万吨,同比减少48.9%;出口12.6万吨,同比增长13倍;表观消费量2761.7万吨,同比增长7.2%;自给率大幅提高,达到90.5%,同比增长了11.3个百分点。我国PTA企业装置规模大、技术先进、竞争力较强,进口产品市场份额快速下降。但由于PTA新装置陆续建成投产,竞争压力骤增,企业处境艰难。
今后几年中国PTA产业仍将处于产能增长的高峰期,民营资本的延续投入仍将成为推动我国PTA发展的主要动力。预计2014~2020年我国将新增PTA产能2200万吨左右,到2020年产能将达到5500万吨。未来几年,我国聚酯产业仍将稳步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聚酯产能将达到5600万吨左右,将有力地拉动对原料PTA的需求。
多年来,受上游原料PX的制约,中国PTA产量不能满足下游聚酯行业的需求,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相当大数量的产品。随着国内PTA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国内PTA供应量增多,进口量逐步减少,产品自给率由2007年的56.4%提高至2013年的90.5%,预计未来自给率将逐年提高,到2020年自给率将提高到107.3%左右,将成为PTA净出口国家。2007~2020年我国PTA供需平衡状况及预测见图2。
国内供应量严重不足 进口依存度上升
2013年我国PX的表观消费量为1657.2万吨,同比增长19.9%;产量770万吨,与上年持平;进口量猛增至905.3万吨,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4.0%;出口18.1万吨,同比减少5.7%;进口依存度53.5%,上升了9.4个百分点。主要进口自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三地进口量分别达281万吨、217万吨和163万吨,占进口总量的72.9%;同2012年相比,三地的进口量分别增长了47.5%、22.4%和184.2%。
预计2014年PX的供需缺口或将扩大,净进口量将达到900万吨左右,供应持续紧张。按照目前PX和PTA项目建设进度,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仍然需要大量进口PX,预计到2020年PTA产量约为4400万吨,对PX的需求量约为2880万吨,而同期PX产量只有约2200万吨,供应缺口达680万吨,自给率约为76.4%。2007~2013年我国PX供需平衡状况及2020年预测见图3。
推进项目建设 保障产业安全
在纺织行业(聚酯纤维/涤纶)和包装行业(饮料瓶和薄膜)的发展带动下,特别是国内最终用途的增长,我国PET产品仍将保持稳定的增长,因而带动PTA/PX的需求增加。但是近年来国内规划了很多PX新建或扩建项目,但是真正投产的很少,大量依赖从海外进口,结果PX价格高企,严重挤压了下游PTA/聚酯生产企业的利润,2013年甚至陷入全线亏损。
韩国的PX建设速度同中国形成鲜明对比。受中国涤纶/PTA市场需求强劲增长的刺激,韩国展开了新一轮的PX大幅扩能。2013年1月,韩国HC石化公司于大山投产了一套80万吨PX装置。2014年,三星道达尔石化公司100万吨、SK全球化学130万吨和SK JX日本公司100万吨(SK全球和JX新日本石油的合资公司)共计330万吨PX产能将投产。2015年,GSC太阳公司(GS加德士与日本昭和壳牌石油及太阳石油之间的合资公司)还将在丽水投产一套100万吨装置。总体来看,这些项目将使韩国在3年内PX产能增加近1倍,即由2012年的552万吨快速增至2015年的1062万吨。
2012年我国炼油能力为6.6亿吨,预计2015年和2020年将分别增至7.24亿吨和8.4亿吨。2012年国内原油加工量为4.7亿吨,预计2015年和2020年将分别增至5.4亿吨和6.6亿吨左右。未来中国快速增长的炼油项目将为发展PX产品提供更多的原料。政府和企业要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加快PX产能建设步伐,解决我国PX进口依存度继续提高的压力,保障PX-PTA-聚酯产业链的产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