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A即将进入恢复期 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 乌鲁木齐石化公司 王海滨
中国成为世界生产重心
精对苯二甲酸(PTA)主要用于生产聚酯,而聚酯纤维是合成纤维中最主要的品种,国内聚酯纤维在合成纤维总产量中超过80%。近年来,非纤领域聚酯的用量持续增长,包括瓶级聚酯和聚酯薄膜,已经广泛用于各种饮料的包装、胶片、光盘等领域,消费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另外PBT、PTT等新型聚酯产品随着工业应用的普及,消费量大幅增加。新兴市场为PTA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但是,国内PTA产能迅猛扩张,已经逐渐呈供过于求的局面,而且短期内尚无向好迹象。2013年国内PTA企业开工率平均在75%,年产量约2700万吨,全年进口PTA 210万吨,自给率为92%。进口PTA主要来自韩国、泰国及台湾等亚洲地区,中国已经成为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大的PTA及聚酯化纤产品生产中心。截至2013年底,国内PTA生产能力统计见表1。
表1 2013年国内PTA生产能力统计 万吨
生产企业 产能 运行情况
厦门翔鹭 315 运转
BP-珠海 170 运转
浙江远东 320 运转
宁波三菱 60 运转
宁波逸盛 335 运转
逸盛大化 520 运转
宁波台塑 120 运转
重庆蓬威 90 运转
桐昆石化 150 运转
海伦石化 120 运转
福建佳龙 60 运转
上海石化 40 运转
亚东石化 80 运转
江阴汉邦 60 运转
仪征化纤 95 运转
扬子石化 135 运转
天津石化 34 运转
辽阳石化 80 停产
海南逸盛 220 运转
虹港石化 150 运转
恒力石化 440 运转
洛阳石化 32 运转
乌鲁木齐石化 9 运转
合计 3635
原料价格主导市场走势
PTA生产原料为PX,而PX也主要用于生产PTA,因此,PTA市场价格与PX价格紧密相关,而且呈线性关系。2004~2013年PTA及PX市场价格走势见图1。
根据近十年国内PX、PTA价格走势分析,PTA价格与PX价格呈正相关性,即PX价格上升也会相应带动PTA价格上升。但由于国内PX产能增速远低于PTA产业,尤其是2009年之后,国内PTA产能增加过快,国内PX产量不足,PX进口量大幅上升,价格上涨过快,PTA价格走势明显滞后于PX价格。
PTA生产采用PX为原料,与空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TA,随后经加氢精制而得。同时,还采用醋酸为溶剂,并辅助使用催化剂;生产过程还消耗水、电、汽、风等能源。因此,PTA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化工原材料以及燃动力成本。
PTA生产成本中,PX原料因价格高、消耗高,成为PTA成本中主要组成部分,约占85%。目前国内PTA生产正常的PX消耗基本在0.655吨/吨。行业通行的PTA生产成本计算公式=0.655×PX价格+制造成本。
根据目前国内PTA生产企业实际情况,以华东地区为基准,结合近年来能源资料价格不断上升的实际情况,估算上述七项的总费用约为1600元/吨。因此,目前国内PTA企业的生产总成本计算公式=0.655×PX价格+1600。
根据2004~2013年PTA、PX价格数据,结合PTA生产成本计算公式,对国内PTA行业(以华东地区为基准)的盈利状况进行了计算,同时也对PX/PTA价格系数进行统计,见图2。
根据上述图表分析,近十年PTA行业盈利状况总体呈震荡态势,与图1的市场价格走势图相比,周期性规律较为明显,表明PTA产业已经进入成熟发展期,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行业生产利润的作用日益突出。同时,PTA/PX的价格系数趋势也呈现出周期性。根据相关研究,PTA/PX价格系数的均衡点为0.76~0.77之间,在该点时国内PTA企业处于盈亏平衡状态。
随着国内PTA产能的迅速扩张,产品价格已经步入市场化状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较大。而PX由于国内产能严重不足,需要大量进口,造成PX价格处于高位运行,PX价格对PTA成本的拉动作用日趋减弱,受下游聚酯产业发展状况的影响日益增大。从PTA行业生产利润以及PTA/PX的价格系数走势分析,国内PTA产业的景气周期为5~6年。
行业处于低谷期
根据国内近十年的PTA产业发展情况分析,随着国内PTA产能的迅猛扩张,中国已经成为全球PTA产业链的发展中心,PTA产业发展已经步入成熟期。目前国内PTA行业巨头基本为民营、台资企业,但基本无配套PX装置,原料PX的供给受到限制,大多需要进口。而PX价格的高位运行,必将导致PTA原料成本居高不下,大规模装置的低开工率,又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而且国内PTA供过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解决,长期的生产亏损或微利状态必定使企业失去竞争优势。另外一方面,PTA产业属于资金需求较大的产业,企业必须有雄厚的流动资金予以支持,才能维持正常运转。一旦市场持续低迷,盈利能力下降,民营企业将首当其冲受到冲击。2013年底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确定,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也为PTA行业今后发展明确了方向。
国内PTA产业链发展格局极不平衡,PTA下游的聚酯化纤产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也造成该地区PTA产业集聚度较高。随着PX供需矛盾的加大,近年来在沿海地区PTA发展迅猛,以大连、厦门最为明显,而且均为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建设的PTA项目单线规模大,PX原料主要依靠进口,而生产的PTA产品市场主要面向内需,进一步加剧国内市场竞争。但是,终端的纺织服装行业又受国际市场需求不振的制约,中国的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已经呈下降趋势。上下游产业链的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而“十二五”期间国家仍将实施金融紧缩政策,将进一步造成民营企业融资困难。一旦民营资本追逐利润的目标无法实现,将对PTA产业失去信心,部分企业将逐步退出。
根据上述走势图以及PTA、PX的相互关联度预测,PTA行业目前处于低谷期,预计至2015年可以进入恢复期,企业进入盈利状态。
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国内PTA行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生产企业众多,但普遍存在单线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成本较高、竞争力较差的问题。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PTA行业已经进入产业整合期,竞争能力处于劣势的中小规模PTA企业将逐步淘汰,退出市场。另外,不具备PX-PTA-聚酯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的企业也将逐步退出。PTA国产化技术的大规模应用,PTA投资成本大幅降低,也带动工艺技术的不断创新,以节能降耗、清洁环保为核心的新工艺、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也为国内PTA行业发展明确了方向。
因此,可以预见PTA产业在历经产能扩展后,将面临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问题,将逐步由做大向做精做强发展。国内PTA行业的发展将以优化生产运行、节能降耗、提升竞争力为重点,通过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获取竞争优势,推动PTA产业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