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PC市场缺口 逐渐缩小 市场难有起色
2014年14期 发行日期:2014-04-18
作者:zhoukan2012

 

PC市场缺口 逐渐缩小 价格难有起色
□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 孙欲晓
世界生产重心转向亚洲
  2013年全球聚碳酸酯(PC)总生产能力约为488.1万吨。世界前4位PC生产商及其产能分别为:拜耳公司(Bayer)130万吨、萨比克(SABIC)119.4万吨、三菱气体/三菱化学公司48.2万吨、帝人公司(Teijin)48万吨、,其生产能力分别占世界总能力的26.6%、24.5%、9.9%和9.8%,合计占世界PC总能力的70.8%。表1为2013年世界PC生产厂商及生产能力。
  目前,亚洲需求增长带动了世界PC生产能力的迅速增加,世界生产中心已向亚洲,尤其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将成为全球PC需求的中心,在2014~2017年间,除中国有约64万吨的新增产能外,其它国家和地区基本没有新建装置计划,预计2017年全球PC产能将达到550万吨以上。
  2012年全球对PC的消费量大约380万吨,预计2017年需求量将达到约461万吨,预计2012~2017年世界PC总的消费增长率约为3.9%。其中美国为2.9%,西欧为1.6%,日本2.4%,中国为4.9%、印度为8.0%。全球PC开工率有望从2012年的80%提升至2017年的85%。随着数字媒体日益普及,人们逐渐减少对CD和DVD的使用,电气/电子以及薄膜和板材将取代光学介质成为PC最大的市场。2012年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消费结构见表2。
              表1   2013年世界PC生产厂商及生产能力        万吨
国家及地区               生产厂商        生产能力          备 注
美国                Bayer                   26.0    界面缩聚工艺
                    Styron                  9.0     界面缩聚工艺
                    SABIC                   59.8    界面缩聚工艺
北美合计                                    94.8   
巴西        Policarbonatos do Brasil S.A    1.5    界面缩聚工艺
南美合计                                    1.5   
德国                Bayer                   33     界面缩聚工艺
                    Styron                  10.5    界面缩聚工艺
荷兰                SABIC                   22.5    界面缩聚工艺
西班牙              SABIC                   28     非光气工艺
比利时              Bayer                   24     界面缩聚工艺
西欧合计                                    118.0  
俄罗斯和波罗的海诸国Kazanorgsintez           6.5   
           
沙特阿拉伯          SABIC                   26
伊朗               PCCI                    2.5   
中东合计                                    28.5   
日本                出光兴产                4.7    界面缩聚工艺
                    住友-Dow化学            7.6    界面缩聚工艺
                    帝人化成                12.5    界面缩聚工艺
                    三菱化学                8.0    界面缩聚工艺
                    三菱气体化学            12.0    界面缩聚工艺
日本合计                                    44.8   
韩国                LG                      16.0    界面缩聚工艺
                    SamYang                 12.0    日本三菱化学技术
                    韩国湖南石化            6.5   
                    三星第一毛织            13.0   
韩国合计                                    47.5   
中国台湾            奇美/旭化成公司         14     非光气工艺
                    台塑/出光公司           20.0    界面缩聚工艺
中国台湾合计                                34.0   
泰国                Bayer                    27    界面缩聚工艺
                    泰国PC公司              16    三菱瓦斯化学技术
泰国合计                                    43
新加坡              帝人化成                22.5    界面缩聚工艺
中国                帝人化成                13     界面缩聚工艺
            中石化三菱化学PC(北京)有限公司  6     光气工艺
                    菱优塑料工程公司         8     非光气工艺
                    Bayer                   20     光气工艺
中国合计                                    47
亚太国家和地区合计                          238.8  
总计                                        488.1  
 
2 2012年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消费结构   %
项目       美国    西欧     日本   中国
汽车        25      17      14      13
/膜       19      25      25      24
家电        14      15      3      12
电子/电气   12      16      27      30
光学介质    9      10      10      12
医药/镜片   10      3      4      2
其它        11      14      17      7
 
中国市场地位举足轻重
  我国PC于1965年实现工业化生产,先后有上海天原集团申聚化工厂、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重庆长风化工厂等从事生产,产品大部分自用。但由于装置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产品竞争力低,无法与国外产品相抗衡,且大部分已停产。
  2005年之后,在我国掀起PC的投资热潮。世界级PC生产商帝人和拜耳等先后在我国投资建厂:拜耳公司在上海化学工业区建设20万吨Makrolon品牌PC装置;日本帝人化学公司在浙江嘉兴建设13万吨PC生产线;三菱化工公司与中石化燕山石化合资建设6万吨 PC装置;菱优塑料工程公司(日本三菱气体化学与三菱工程塑料公司80﹕20股份合资)在上海工业园区(拜耳聚合物对面)新建一套8万吨PC装置,目前我国PC产能为47.0万吨。
  国内企业投资PC项目方面,虽然近年PC拟建项目很多,但基本上都没有实质性进展。最近又有报导中海油珠海PC项目已签订总承包合同;鲁西化工拟投资建设PC项目一期年产6.5万吨工程,计划投资8.5亿元。
  由于我国PC市场需求强劲,消费量占到全球消费总量的30%左右。因此,中国市场对国际PC巨头巩固行业地位及长久发展来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战略要地。事实上,随着金融危机阴霾的消散,国际化工材料巨头已纷纷采取措施,在中国市场展开了新一轮市场份额的角逐分配战。拜耳公司计划在上海一体化基地新建产能为20.0万吨的PC生产设施。此外,还计划将其现有PC生产能力扩增至30.0万吨,到2016年之前,拜耳上海一体化基地PC产能将达到50.0万吨;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已与中国石化合资在天津石化的新厂区建立了一个新的生产能力达26万吨的PC装置,预计于2015年投产;另外,日本帝人也决定在2014年对浙江嘉兴PC项目扩能6万吨;菱优塑料工程公司也计划扩能2万吨。预计到2017年我国PC的产能将达到111万吨。目前国内PC在建、拟建项目情况见表3。
        表3 国内PC在建、拟建项目情况    万吨
公司名称          建设规模        采用技术      计划投产时间
天津中沙集团        26          非光气法            2015
拜耳(上海)聚合物    30          光气法              2016
日本帝人            6           界面缩聚工艺        2015
菱优塑料工程公司    2           非光气工艺 
合计                64     
 
国内市场缺口逐渐缩小
  近年来我国PC市场消费快速增长,电子/电气、建筑行业已经成为PC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消费量由2007年88.9万吨增加到2013年约160万吨。2007~2013年我国PC消费量年均增长率约为11.0%。预计2012~2017年我国PC的年均需求增长率约为4.9%。表4为2007~2017年我国PC市场情况及预测。
  我国PC最大的消费领域是电子/电气,2007年其消费量为25.9万吨,2012年达到45.5万吨,预计2017年将达到65.6万吨,2012~2017年的消费增长率约为7.6%;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国内板材消耗PC为18.9万吨,近年消费量以13.5%的速度增长,由于电子、电器制造业发展迅速,PC薄膜、片材需求迅速增加,生产企业数量及产量有所增加。2012年板材PC消耗量约为35.6万吨,占国内总的 PC 消费量的23.8%左右。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与农业工厂化及电子、电器制造业的发展PC在阳光板、隔音屏障、采光天棚、电器元件的需求迅速增长。预计2012~2017年,我国PC板材需求量将以每年5.7%的速度增长;PC在我国汽车/运输行业的应用比其它行业的用量要少,目前主要是用在汽车小的部件上,如控制面板的加热部件、打火器、轮胎罩等,未来几年PC在汽车的高端市场方面如汽车玻璃等会有一定的增长。预计在2012~2017年,PC在汽车方面的消费增长率将达4%左右;在光学介质方面,随着CD和DVD等用量的减少,其消费量会逐年减少。近年我国PC消费量及预测见表5。
  目前我国PC行业严重供不应求,每年需大量进口,自给率只有20%。2012年我国进口PC达到了137.45万吨,同比增长11.94%。2013年由于新增产能的释放,故2013年进口量与2012年基本持平。未来5年,虽然我国PC新投产项目较多,国内供应能力大大增强。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工业、电子电器、建筑等行业将拉动PC的需求快速增长,预计PC的供应仍无法满足需求。不过,未来5年,随着新增产能的逐步释放,我国PC的市场缺口将逐渐缩小,供不应求的局面将有所缓解,自给率将达到50%左右。表6为近年我国初级形状PC的进口情况。
  2005~2007年,我国PC出口贸易也一直保持快速增势,2007年我国PC的出口量为30.61万吨,比上年增加了12.11万吨,同比增长65.10%,增幅较大。但2008~2009年由于全球经济衰退,致使PC出口贸易也受到影响,出口量有所下降,2010年出口量又有所增加,但近三年仍维持在较低位。从出口流向看,亚洲为中国PC出口主要集中地,其中,中国香港作为主要转口地成为最主要出口市场,预计未来几年,随着国内产能的增加,出口量还会保持一定的增长。
4 2007~2017年我国PC市场情况及预测    万吨
年份     产能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2007    21.5   17.4   102.1   30.6       88.9
2008    23.0   16.3   101.7   27.9       90.2
2009    33.0   19.8   102.7   21.5       101.0
2010    34.5   21.3   126.4   29.5       118.2
2011    40.5   30.1   122.8   23.8       129.1
2012    47.0   33.5   137.5   21.2       149.8
2013    47.0   45.0   137.9   20.9       162.0
2017    111.0       -       -       -       190.7
 
            表5 近年我国PC消费量及预测      万吨
年份         电子/电气 片/膜 汽车/运输 光学   包装   其它    合计
2007            25.9    18.9    7.9     18.6  8.6   8.9    88.9
2008            26.3    19.0    8.2     18.8  8.8   9.1    90.2
2009            28.0    21.8    12.5     18.4  9.7   10.6    101.0
2010            33.6    27.2    15.4     17.6 11.0   13.4    118.2
2011            38.0    30.2    16.7     17.3 12.1   14.8    129.1
2012            45.5    35.6    19.1     18.1 14.1   17.4    149.8
2017            65.6    47.0    23.3     13.8 18.3   22.8    190.7
2012~2017年    7.6    5.7    4.0     -5.3  5.3   5.6     4.9
 消费增长率/%
 
 表6 近年我国初级形状PC的进口情况    万吨
年份                     进口量  
2006                    89.93
2007                    102.1
2008                    101.7
2009                    102.7
2010                    126.4
2011                    122.79
2012                    137.45
2013                    137.88
 
市场难有起色
  由于供需矛盾突出,进口依存度高,我国PC价格不断走高。在2002~2004年中期,价格保持在1.6万元/吨左右,市场比较稳定;从2004年下半年以后价格一路攀升,当年年底达到3.5万元/吨左右;2005年价格一直维持在高位,最高达到3.85万元/吨;2006年价格在2005年的基础上有所滑落,但仍在3万~3.4万元/吨之间波动;2007年基本维持在3.1万~3.2万元/吨之间波动,但年底价格有所下滑,降至2.95万~3.0万元/吨。2008年由于全球经济衰退,市场需求非常疲软,PC价格在2007年底的基础上继续有所下滑,且一直持续到2009年的上半年,最低达到2.6万元/吨。2009年的下半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好转,PC价格才得到快速回升,最高至3.3万元/吨。2010年由于PC用量大幅增加,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致使PC的价格一路攀升,上半年最高价格达到3.7万元/吨,下半年一直在此高位盘整。2011年的PC价格一直维持在2010年的高水平,直至年底突降到3.1万元/吨左右,2012年更是在2011年底的基础上一路下滑,直至跌至目前的2.5万元/吨左右。2012年1月~2013年3月PC价格走势(长三角地区)见图1。
  由于新装置投运以及汽车销量和建筑产出下降等需求疲软拖累,使PC的供应超过了需求。因下游行业传统的PC应用不能消耗掉目前的产量,故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价格已经下降,市场供货变得充斥;2013年更是延续2012年的走势,价格一路下滑,直至跌至目前的1.8万~1.9万元/吨,见图2。预计2014年PC的市场情况仍然比较惨淡,故PC价格不会有大的起色。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