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天胶市场供需矛盾升级
近期,受泰国抛储预期以及新胶上市的影响,沪胶承压下行。然而,当期价跌破14000元/吨一线时,买盘资金的介入又推升了期价。不过,鉴于产业层面的状况还是整体偏弱,沪胶后市仍将延续弱势。
供应过剩预估值调增 5月迎来国内外割胶旺季,目前中国海南、云南天胶全面开割,泰国北部、中部产区也全面开割。国际橡胶研究组织IRSG称,2014年全球天胶供应过剩量将较此前预估高出逾三倍,达到10年来的最高水平。该组织去年12月预计过剩量至多为24.1万吨,目前的预估量超过71.4万吨,而且未来产量数据仍存在上调的可能。
港口库存持续膨胀 东南亚产胶国巨大的供应增量令中国和日本等主要消费国库存持续膨胀。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1~4月,我国累计进口158万吨,同比增长14.5%。截至5月15日,青岛保税区橡胶库存再度增加,总库存为36.22万吨。在库容饱和的前提下,复合胶出库的几率增加,给了天胶入库的机会,进而带动天胶库存继续增加。另外,截至5月10日,日本港口天胶库存为2.18万吨,保持在近几年的高位。
交易所库存周报显示,截至5月16日,交易所天胶库存仍为16.3097万吨。虽然近两个月交易所库存处于下降态势,但其中有部分超过规定期限的老胶被注销的因素。5月,海南新产全乳胶集中上市,新的注册仓单对后期盘面的压力不容忽视。
汽车市场销售萎缩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4年4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0.01万辆和39.52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1.8%和13.9%。重卡市场出现逐步下行的态势。
汽车经销商库存指数历来被视为体察需求冷暖变化的“温度计”。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数据,4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46.3%,比3月上升了1.8个百分点,虽仍处于警戒线以下,但重新转入回升状态。其中,分项指标中的市场总需求指数为47.7%,环比下降13.1个百分点;销量指数为46.6%,环比下降10.9个百分点。二者均透露出4月国内汽车市场销量萎缩,终端需求缺乏持续增长动力。而下游轮胎厂月初新一轮价格调整消息相继传出,伴随着规模厂家轮胎出厂价的大幅调整,市场悲观气氛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