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传统油制烯烃企业竞争力日趋下降
2014年27期 发行日期:2014-07-18
作者:zhoukan2012

 

传统油制烯烃企业竞争力日趋下降
□ 齐鲁石化销运部 陈起云
全球主要地区烯烃原料结构
  目前世界98%乙烯来源于轻质原料蒸汽裂解。石脑油仍为最主要的乙烯裂解原料,占世界乙烯生产的比重为50%,但这一比例正在不断下降中;乙烷是第二大类裂解原料,占世界乙烯生产的28%;此外主要以液化石油气、凝析油和加氢裂化尾油和粗柴油为原料。
  中东地区烯烃产业起步较晚。在2006年整个中东地区乙烯产能仅1300万吨,规模非常小。但只经过5年多的发展,中东乙烯产能翻了一番多,2013年产能达到3000余万吨。实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中东地区乙烷来源丰富,而且乙烷定价机制是国家定价,使得乙烷成为非常廉价的乙烯原料。
  中东地区本身是原油资源集中地,生产成本极低。但由于人口少,没有下游产业与下游需求,所以只能依赖出口。中东地区烯烃主要出口地是中国,其它还包括东南亚、印度、以及欧洲。2011年以前,亚洲需要进口的和中东需要出口的烯烃量基本吻合。2012年后,中国、东南亚等国的进口需求量增长幅度放缓,而中东地区的乙烯产能逐步投入运营,需要出口的量越来越大。中东地区的烯烃凭借其廉价的成本,大量销往亚洲,同时也销往欧美,给全球烯烃产业带来冲击。这也是我国虽然烯烃供不应求,但国内烯烃生产企业连续两年亏损的主要原因。
  随着美国油气资源的开发,大规模页岩气正在进入市场,页岩气经利用甲烷后分离出的乙烷、丙烷量急剧增加,致使美国乙烷、丙烷价格大幅下跌。现美国烯烃装置大部分都设计裂解轻质原料,乙烯裂解原料轻质化率不断提高,目前乙烷、丙烷、丁烷原料约占83.4%,预计2015年这一比例进一步提升至92.5%,美国烯烃行业重回有竞争力的地位。
  欧洲、东南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主要以重质原料、石脑油等为裂解原料,欧洲的轻质化率略高于亚洲地区。
 
我国的烯烃原料结构
  我国烯烃裂解原料结构偏重,以石脑油为主,占65%,轻柴油、加氢尾油也占较大比例。丙烯除乙烯蒸汽裂解联产以外,还有较大部分来源于炼厂催化裂化装置。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采用煤制烯烃、外采甲醇制烯烃、丙烷脱氢制丙烯、轻烃催化制烯烃、重油制烯烃等所占比例将逐步增加。
  2012年工信部发布的《烯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乙烯产能达到2700万吨,国内保障能力64%,丙烯产能达到2400万吨,国内保障能力77%。《规划》还提出,要坚持原料多元化,积极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拓宽原料路线,鼓励进口凝析油、轻烃等资源,保障烯烃原料供给,首次提出烯烃原料多元化率达到20%以上。依托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和自主开发的煤制烯烃技术,适度发展煤制烯烃。发挥炼化一体化优势,最大限度利用炼厂副产品生产烯烃。同时,严格控制石脑油制烯烃项目新布点,新建项目乙烯规模要达到100万吨以上。在煤炭净调出省区,从严布局煤制烯烃项目,新建项目烯烃规模要达到50万吨以上。其余地区,尤其是煤炭调入省区,要严格限制发展煤制烯烃。在原料可保证长期稳定供应前提下,在沿海地区慎重布局进口甲醇制烯烃项目。
  自“十一五”末开始至今,凭借具有自主技术产权的甲醇制烯烃技术MTO/MTP,我国的煤(甲醇)制烯烃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截止2013年底中国已投入运行6个煤(甲醇)制烯烃装置,总产能达276万吨。据亚化咨询分析,到2018年,中国煤(甲醇)制烯烃产能将达2365万吨,其中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分别占35%和47%,另外18%的煤(甲醇)制烯烃产能配套了其它下游化学品,如乙烯下游衍生物装置乙二醇、环氧乙烷、EVA、PVC,丙烯下游衍生物装置丁辛醇、环氧丙烷、乙丙橡胶等。
  2012年开始,随着世界丙烷价格的下跌,丙烷脱氢制丙烯项目在我国也快速发展起来。据统计,目前中国已经投产、在建及规划的丙烷脱氢项目有10个以上,预计到2016年底行业产能将达到600万~800万吨。
 
传统油制烯烃企业竞争力分析
  当前,美国乙烯成本是中国典型乙烯装置成本的1/2,中东地区的乙烯成本是中国典型乙烯装置成本的1/3,我国西部煤制烯烃成本是东部典型乙烯装置成本的60%左右。面对这样的态势,中国传统的烯烃企业只能以西欧、东南亚、日本、韩国作为竞争对象。与周边以重质原料、石脑油等为原料的企业相比,中国的石脑油裂解装置比同等的重质原料裂解有一些优势。主要原因是中国的乙烯装置相对比较新,规模比较大,新装置起点在100万吨,基本上全部是上下游整合,上游有炼厂,下游有乙烯装置,甚至还配备芳烃装置,综合效益比较好。
  当前,已连续两年以上亏损的国内传统炼化企业效益压力沉重,面对中东、美国廉价烯烃的竞争,及国内西部煤制烯烃、丙烷脱氢制丙烯的快速发展,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自身竞争力:首先,要努力降低综合能耗,采用新技术或催化剂提高乙烯收率;其次,要利用好以石脑油作为乙烯主要原料带来的副产品和下游衍生物多、附加值高、增值空间大、可供选择产品组合多的有利之处,多生产高附加值、高档产品,以及差别化、功能化产品,更好地发挥炼化一体化优势;最后,要积极推动乙烯原料多样化改造,探索利用低碳烯烃(C4-C8)催化裂解制烯烃的新途径,探讨利用天然气、进口液化气或进口甲醇制烯烃的可能性。随着我国页岩气的加速开发,如果条件具备,未来也可考虑积极发展天然气制乙烯。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