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国内丙烯酸市场 竞争日趋激烈
2014年32期 发行日期:2014-08-22
作者:zhoukan2012

 

国内丙烯酸市场 竞争日趋激烈
□ 中国感光学会辐射固化专委会 吕延晓
  丙烯酸在20世纪30年代实现丙烯酸工业化生产。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改良Reppe法一度曾经占据丙烯酸生产的统治地位。以后,丙烯直接氧化两步法由于丙烯酸单程收率高等优势,逐步取代了改良Reppe法,成为当今丙烯酸生产的主流。而丙烯这种原材料又是来自裂解丙烯、煤制丙烯、石化炼油厂丙烯,以及丙烷脱氢制取丙烯等。由此可见,“丙烯酸产业”在很大程度与上游石化产业相关,而下游又与各种应用产业密不可分,上下游共同构成一条完整的“丙烯酸产业链”。
  据统计,全球各国2013年丙烯酸生产装置总的生产能力可能已达到600万吨,近几年国外市场总体供求平衡。我国丙烯酸的生产近30年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2013年中国丙烯酸产业无论从装置产能(189.8万吨)上看、或是从实际产量(152.6万吨)上看,都超越了欧美各国而位列世界第一。
 
全球供需基本平衡
  表1列出了欧美对全球粗丙烯酸需求量与装置产能(不包括中国)2008~2016年市场供求趋势的预测。从表1可以看出,自2008年以来全球粗丙烯酸市场需求量与生产供应量基本保持平衡。全球各地生产装置的开工率接近80%。
  全球目前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将近30家企业生产丙烯酸,主要分布在美国、西欧、亚洲、中南美洲和南非(详见表2)。德国巴斯夫(BASF)公司、美国陶氏化学(Dow Chemical)公司、法国阿科玛(Arkema)公司和日本触媒公司(NSKK)为全球四大丙烯酸单体生产商,产能分别占世界总产能的22%、21%、12%、11%(2012年)。近年来,中东地区由于石油丰富在原料上具有优势,因而也在积极开展丙烯酸生产装置的建设。有些生产装置不仅生产粗丙烯酸(CAA),而且还生产通用型丙烯酸酯(AE)。
  中南美洲还有一些国家,例如墨西哥国也建有一定生产规模的粗丙烯酸和通用型丙烯酸酯生产装置。巴西只有通用型丙烯酸酯(AE)生产装置。欧洲另外一些国家,如捷克与俄罗斯,也建有生产能力较小的粗丙烯酸和通用型丙烯酸酯(AE)生产装置。亚洲另外一些国家,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也建有一定生产规模的粗丙烯酸和通用型丙烯酸酯生产装置。
           1 国外2008年至2016年粗丙烯酸市场供求趋势     万吨
项目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全球需求量 360.4   369.1   369.3   406.6   441.1   422.8   461.6   482.1
产量        354.6   372.4   391.8   409.1   425.2   443.5   464.6   484.2
总能力      461.0   479.4   487.4   506.9   530.9   577.4   585.4   588.4
开工率/%     77     78     80     81     80     77     77     77
 
             2   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丙烯酸产能统计            万吨
国家        生产企业           装置所在地                 产能
                                            粗丙烯酸(CAA) 通用型丙烯酸酯(AE)
美国    陶氏化学公司        德克萨斯州迪尔帕克 57.5           41.0
                            路易斯安那州塔夫特 11.0           18.0
        American Acryl公司 德克萨斯州          12.0            6.0
        阿科玛公司          德克萨斯州          52.0           19.5
德国    巴斯夫公司          路德维希港          27.0           38.0
        StoHaas Monomer公司马尔                26.5            6.0
        陶氏化学公司        伯伦                 8.0            6.0
法国    阿科玛公司          卡林                27.5           27.0
比利时 巴斯夫公司          安特卫普            32.0           15.0
日本    日本触媒化学公司    姬路                46.0           13.0
        三菱化学公司        三重县              11.0           11.5
        出光石化公司        爱知县               5.0            5.0
        大分化学公司        大分县               6.0               -
韩国    LG化学公司          丽川                20.8           23.0
                            丽珠                 6.5               -
中国台湾 台塑集团公司      麦寮                10.0           10.0
                            高雄                 6.0           10.0
南非                                             8.0           11.5
 
消费市场集中在欧美和日本
  国外丙烯酸酯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和日本三个地区。在丙烯酸的各种主要应用领域中,通用型丙烯酸酯的消费量最大,其次为超吸水性树脂(SAP),其他尚有洁水剂、洗涤助剂等领域。特种丙烯酸酯的消费量仅为消费总量的1%~6%,根据地区不同而异。
  各种通用型丙烯酸酯目前主要用于涂料、胶黏剂和密封剂、纺织助剂、塑料助剂等产品的生产。其中,涂料约占总消费量的39%。其次为生产胶黏剂和密封剂,约占23%。再次,为纺织助剂约占12%,而塑料助剂/共聚单体约占6%,其他约占20%。值得指出的是,丙烯酸涂料过去几年的发展已超过醇酸涂料,成为世界涂料和油漆行业增长最快的品种之一。据统计,2012年全球各种涂料的总产量为3982万吨,销售额1200亿美元。而同期全球丙烯酸涂料的销售量约600万吨,按生产现值计算约200亿美元。目前丙烯酸涂料已占世界全部涂料市场约25%,主要用于建筑、汽车、卷材、容器、交通运输、船舶防腐、耐用设备与工业成品(木器用漆与金属用漆)等的漆面涂装。世界生产丙烯酸酯最主要厂商是巴斯夫、陶氏和台塑集团公司。
  超吸水性树脂是丙烯酸的另一个国外市场消费亮点。除了在个人卫生用品,例如婴儿纸尿裤、妇女卫生巾与成人失禁垫等有强烈需求外。超吸水性树脂在工农业生产与土木建筑等领域也有巨大的潜在的市场需求。当前日本正引领世界超吸水性树脂生产的发展,日本触媒化学公司、三大雅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和住友化学有限公司的装置产能,约占超吸水性树脂全球总产能的44%,其他主要厂商还包括德国巴斯夫公司、德国赢创工业集团、韩国LG化学公司和中国台湾的台塑集团公司。
 
国内产能迅速攀升
  我国丙烯酸产业起步落后于国外,自1984年北京东方石油化工厂建立起第一座丙烯酸生产装置以来,至今已经历过30个年头。20世纪90年代国内生产发展处于平稳势头,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利润。从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国外一些有竞争实力的丙烯酸企业乘我国经济改革开放之机,大肆进行产品倾销,致使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性伤害。当时我国外贸部两次作出征收反倾销税的裁定,引起国内丙烯酸市场价格剧烈反弹,同时迎来国内兴建丙烯酸生产装置的高峰期。据统计,国内2013年共有13家丙烯酸生产企业从事丙烯酸生产,装置产能达到189.2万吨,占全球丙烯酸装置产能的31.1%。国内企业2013年实际生产丙烯酸总共达到152.6万吨,开工率为80.7%。因此,无论从装置产能还是实际产量上看,中国丙烯酸产业目前都位于世界第一。
  30年来,我国丙烯酸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特别是国内丙烯酸生产装置的产能近年来增长迅速,表3列出了2010~2013年我国丙烯酸装置生产发展状况。表4列出了2013年国内丙烯酸生产企业的地理分布及其生产装置的产能。
  随着我国近年来丙烯酸生产量的不断提升,产品价格一直处于平稳运行状态,基本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出现市场强烈反弹之机,我国的丙烯酸产品乘势而上向国外出口。从此,我国丙烯酸产品从过去的进口国转变为丙烯酸的出口国。表5列出了我国丙烯酸产品2010~2013年进出口情况。
  据报道,我国在2014~2015年还有8家企业正在兴建丙烯酸(酯)生产装置(见表6)。这些装置全部投产后,国内丙烯酸又将增加产能153万吨。这些潜在产能加上现有产能,国内丙烯酸产能总共将达到342.2万吨。届时,我国丙烯酸产能将占全球40%以上。
3   我国2010~2013年丙烯酸装置生产情况 万吨
年份        产能        产量     开工率/%
2010        113.8       102.8       90.3
2011        124.6       116.4       93.4
2012        168.2       136.2       81.0
2013        189.2       152.6       80.7
 
4 我国2013年丙烯酸生产企业分布及其装置产能 万吨
生产企业    装置地址    产能     投产时间
北京东方    北京        8.0        1984年5月
吉林石化    吉林市      3.3        1993年1月
上海华谊    上海        19.0        1994年1月
南京扬巴    南京        16.0        2004年12月
江苏裕廊    江苏盐城、泰州52.5      2005年1月
宁波台塑    浙江宁波    16.0        2006年4月
浙江卫星    浙江嘉兴    16.0        2006年7月
沈阳蜡化    沈阳        8.0        2006年10月
山东开泰    山东淄博    11.0        2006年11月
山东正和    山东广饶    4.0        2007年12月
兰州石化    兰州        8.0        2008年6月
江苏三木    江苏泰州    14.0        2012年1月
中海惠州    广东惠州    14.0        2012年9月
 
5 我丙烯酸产品2010~2013年进出口统计 吨
年份        进口量          出口量
2010        50890           55684
2011        49437           40843
2012        52588           68974
2013        48117           133044
 
6 国内2014-2015年丙烯酸装置在建项目 万吨
建设单位       产能      预计投产时间
扬子-巴斯夫     19          2014
浙江卫星        32          2014
江苏裕廊        32          2014
烟台万华        30          2014
宁波台塑        16      2014或2015年
江苏炎州集团    8          2014
天津碱厂        8      2014或2015年
山东宏信        8          2014
 计         153  
 
国内市场价格剧烈波动
  国内丙烯酸产业从1999年起,就一直遭遇到美国、欧洲和日本,以及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台湾等一些有竞争实力的丙烯酸企业的不正当竞争,一度使国内丙烯酸市场价格受到国外企业的操纵。当时的中国外贸部受理了国内丙烯酸企业的反倾销立案调查申请,并分别于2000年与2003年两次作出对这些国外公司征收反倾销税的裁定。这一举动充分显示出了我国丙烯酸业界敢于拿起法律武器面对挑战,捍卫国际公平贸易原则,并维护自身权益。这种精神可圈可点。
  然而值得指出的是,反倾销武器是一把双刃剑。两次反倾销裁定,使得国内丙烯酸价格产生空前的剧烈波动。由于丙烯酸市场高价位的持续运行,使得国内下游丙烯酸应用产业(例如超吸水性树脂产品与辐射固化材料生产企业)苦不堪言,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同时,国内丙烯酸市场利益回报的刺激,为投资商持续扩建和增建丙烯酸生产装置、扩大生产能力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如今这种势头似乎并没有停歇。
  2008~2009年国际市场一度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国内丙烯酸产业也经历了这股寒潮的影响。不过2010年,国际市场表现出强烈的反弹,导致产品供应极度紧张,价格直线上升。国内丙烯酸市场2010年从原来的每吨1.2万元(人民币)猛涨至每吨2.5万元(人民币)甚至2.8万元(人民币),而且有时还有价无货。当时,中国大陆丙烯酸产品出口欧美市场,每吨价格甚至比国内售价还高出1000~2000元(人民币)。究其原因,主要是上游石油原料价格的上涨,下游用户需求量激增,以及欧美多套生产装置非计划停车。
  2011~2013年,国外生产装置恢复正常运行,我国丙烯酸出口数量明显下降。而国内产能与产量却持续上升,致使丙烯酸市场价格一路走低,例如高纯丙烯酸产品从每吨2.3万元(人民币)下滑至每吨1.4万元(人民币)。
 
国内过剩生产能力的消化对策
  全国2013年各地丙烯酸生产装置的总生产能力已达到189.2万吨,实际产量为152.6万吨,开工率为80.7%。预计2015年全国产能将达到340万吨,2017年将进一步增长到412万吨以上。而国内丙烯酸的产量预计到2017年将会达到262万吨。由此可见,国内丙烯酸生产装置未来几年产能过剩已成定局。如何消化过剩产能,将是今后我国丙烯酸产业面临的严重挑战。表7对国内丙烯酸生产装置今后几年开工率进行了预测。
  我国对原产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进口丙烯酸酯反倾销措施于2014年4月9日到期,反倾销措施到期即终止实施,今后的市场竞争必然不可避免。另外,美国、欧洲和日本等经济发达地区多年来丙烯酸的市场供求关系基本保持平衡,我国丙烯酸出口增长的空间极为有限。因此,为了避免极端不利局面的出现,惟一的出路就是寄希望于国内下游应用领域的推广与开发。一些传统的下游产品,如胶粘剂、涂料、建材等,在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取得较大的发展空间。然而,一些新的应用领域,例如超吸水性树脂、助洗剂、高效混凝土减水剂(外加剂)等则必须进一步改善产品性能,采取联合攻关的方式,提高产品档次才能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国内一些有实力的丙烯酸生产企业,今后不得不为下游的潜在应用承担起艰巨的研究开发任务。
 表7 国内丙烯酸生产装置今后几年产能和开工率预测    万吨
年份    2013(实际)    2014   2015    2016    2017
生产能力    189         200     340     372     412
产量        152         177     201     230     262
开工率/%    81         61     59     62     64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