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再造化纤竞争力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在萧山隆重召开
本刊讯 中国化纤业曾长期处于粗放式快速发展的模式中,生产总量和投资规模不断上升。在遇到全球经济环境低潮的这个时期,阶段性产能过剩、原油价格波动导致的原材料成本挤压、较低的议价能力等导致了整体行业处于产业链利润的低端。9月3~4日,在“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在讲话中指出,阶段性结构性产能过剩已成为市场经济的一种常态,化纤企业首先要紧紧跟上形势的变化,从认识上看清新常态下的价值所在,并积极尝试多种模式,依靠外部资源,打造企业竞争力。
端小平认为,解决当前的发展问题,大企业需要更加开放自己的眼界,继续发挥在资金、人员和技术储备上的优势,同时也关注到中小企业在某个细分市场上的能量。另外,整合全产业链资源已经成为突破发展的关键。在进入资本经营时代后,技术与资本的勾联更紧密,企业突破自我局限还需要更大的平台,也就需要企业之间以更开放的心态展开合作。端小平特别提到,国家科技部正联合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等15个部门积极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动我国大学研究机构的联合,围绕未来产业链的构建部署创新链,形成协同创新的新组织形式,从而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
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主办,来自美国、欧洲、日本、印度、韩国和泰国的化纤协会及帝人株式会社等国外代表和中国化纤纺织行业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打造化纤行业健康可持续的金融环境、市场环境和发展环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嘉宾代表达500余人。(胡志宏 路元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