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内外部环境依然严峻
2014年36期 发行日期:2014-09-19
作者:zhoukan2012

 

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内外部环境依然严峻
□ 海 纳 
  当前在传统石化产业产能普遍过剩、成本持续上升、盈利空间狭窄的情况下,研发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产品高端化、差异化,也已成为国际石化企业赢得未来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其中化工新材料将成为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的产业,大部分跨国公司均把化工新材料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不断增加科研投入。特别是生物医药、包装材料、汽车轻量化、电子化学品、建筑材料等将加快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化工新材料产业得到了我国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取得了快速发展。9月1~3日,“2014中国化工新材料发展交流会”在哈尔滨举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潘爱华对于当前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等问题做了深刻剖析,本刊摘录其讲话要点,以飨读者。
 
新材料产业是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重要基础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战场。当前我国正在扎实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原材料工业是工业发展的基础性、支柱性、战略性产业。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于提高我国原材料工业的市场竞争力,保障国防安全,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国工业由大变强都具有重要作用。
  新材料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石。新材料产业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息息相关。以先进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更是工业发展的助推器,例如电子化学品对于集成电路产业,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对于航空航天产业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将带动下游产业提高产品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总体竞争力,对我国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要迎难而上,开拓进取
    化工新材料具有质量轻、性能优异,功能性强,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在应对全球性的能源危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及水资源匮乏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以塑代钢观念的强化,化工新材料在工程材料、日用品材料中的替代作用将不断增强,市场空间很大。
    近几年,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工程塑料、特种橡胶、聚氨酯、氟硅材料、电子化学品等重点产品产能居世界前列。但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依然严峻。
    从内部看,一是技术创新能力还不强。我国化工新材料总体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成果不多,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产品相对较少。以氟材料为例,我国含氟制冷剂主要生产国外专利到期的品种,随着消耗臭氧层物质削减和温室气体减排等国际公约的实施,我国含氟制冷剂行业面临新产品匮乏,老产品被迫削减的困难局面;二是化工新材料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程度不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一些重要品种难以实现规模化稳定生产。以碳纤维为例,近几年国家利用中央财政资金对碳纤维生产技术研发进行了重点支持,但只解决了“从无到有”问题,如何保证碳纤维的批次稳定生产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下游应用市场还没有打开。
    二是企业总体竞争力弱。目前我国化工新材料市场主要由世界五百强的外资企业主导。这些企业产业经验丰富、产业基础完整、装置规模大、技术水平高、销售能力强、产品链较为匹配、战略清晰并运作规范,通常以较高质量的基础产品和改性产品占据中高端市场,利润水平较高。国内化工新材料企业的主力军是以蓝星集团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和一批高科技民营企业。前者进入市场较早、产业基础完整、装置有一定规模、有较强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运作和管理规范但机制不灵活,多数产品进入中端市场,部分产品还处于低端。后者则研发能力强,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反应快,机制灵活,但产业链不完整,装置规模较小。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我国更多的是数量众多的民营中小型化工企业,这些企业技术水平普遍不高,研发能力弱,主要通过购买技术和装备,产品方案灵活,但存在忽视环保和质量,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
    从外部看,为打压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国外大企业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在我国企业没有通过自主研发获得技术突破之前,国外竞争对手通过垄断中国市场获得高额利润,或者限制对中国的出口。一旦国内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在某些领域获得实质性技术突破,国外竞争对手又会马上将已被打破垄断的、比较低端的技术和设备转让给国内企业,获得技术转移利润并大幅降价打压国内产业进入市场,同时把重点转向较高端的产品。其中,碳纤维、含氟离子膜就是典型的例子。国内企业在引进了国外技术设备后,无论是在产能和成本上,还是在产品质量上,与国外竞争对手仍存在较大差距。与此同时,国外竞争对手往往采用在中国市场大幅度降低价格倾销的行为,挤压这些新引进设备的公司的生存空间,使国内企业难以积累起自主研发能力,无法通过技术进步取得产品升级,而国外竞争对手仍然可以保持在较高端产品上的领先地位,继续获取高额利润。
  尽管如此,我国化工新材料企业仍然要牢牢把握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攻克技术难关,逐步占领高端市场。
 
政产学研用紧密合作,多措并举,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
    长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利用863、973等科技计划,对重点化工新材料技术研发进行了系统支持。2011年,工信部围绕新材料产业发展,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细化了先进高分子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等化工新材料的发展方向和重点。2013年,财政部、发改委组织实施了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专项,对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膜材料等化工新材料项目给予了重点支持。去年,围绕碳纤维关键技术创新、产业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下游应用拓展四个方面,工信部制定了《加快推进碳纤维行业发展行动计划》。2014年8月,在工信部指导下,由中国建材集团牵头,成立了中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发展联盟,旨在以应用为牵引,突破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应用瓶颈。下一步,工信部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
    ()加强政策引导,推进产业化进程。工信部将继续会同其他部门通过技术改造、强基工程、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等专项,支持化工新材料的产业化及示范应用,支持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加强行业管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作用。政府要通过制订标准、规划和政策并加强政策执行的监管力度,为企业创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政府可以为行业牵线搭桥,在重点化工新材料行业,引导建立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联盟,消除阻碍行业发展的壁垒。行业协会要发挥政府与企业桥梁与纽带作用。
    ()鼓励企业开放发展,走国际化道路。一方面,我们欢迎国外先进企业“走进来”。我们应当抓住国外企业希望在中国市场寻求更大利润,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这一机遇,鼓励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并在合作中尽可能扩大外方的技术溢出效应。另一方面,我们也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全世界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人才资源等。
    ()培育企业做大做强,推进产业集约发展。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合作做大做强,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化工新材料企业集团。同时,我们鼓励围绕大型企业建设化工产业集群。化工新材料产业的上下游关联性非常强,化工产业集群的建立能够大大节约运输成本,同时有利于企业之间的产业链相互配套,提高整体竞争力。
    ()适当利用公平贸易手段,保护民族工业。在过去几年里,我国在化工新材料产业领域积极运用反倾销等国际公平贸易手段,来应对国外竞争对手对中国民族工业的打压。例如在有机硅、双酚A等行业实施的反倾销对我国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行业协会,继续支持化工新材料企业维护公平竞争的国际贸易环境。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