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烯由生产大国向技术强国转变
□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 孙欲晓 中国石油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吉林设计院 王立恒
全球生产需求增速放缓
2013年国外没有大型苯乙烯装置投产,只有中国新增了38万吨苯乙烯产能。2013年全球苯乙烯总生产能力约达3270.6万吨。其中亚洲为1654.9万吨、北美为592.5万吨、西欧为545.6万吨、中东为309.5万吨、中南美地区约为69.6万吨、中东欧为98.5万吨。2013年世界苯乙烯的开工率约为85%,预计到2017年产能将增至3604.8万吨,界时开工率将达到约90%。
近年来,国外部分苯乙烯产业不断地进行关停重组。由于中国和韩国生产商不断增加苯乙烯产能,造成苯乙烯市场供过于求。致使日本旭化成公司宣布在2016年3月前关闭在水岛的32万吨苯乙烯装置;全球大型石化生产商西布尔集团将旗下OJSC Plastik子公司的全部苯乙烯业务,股权转让给一些私有企业。该苯乙烯生产工厂坐落于俄罗斯乌兹洛瓦亚地区,其交易额为5.75亿卢布(1300万欧元)。此次公开出售苯乙烯业务股权并非西布尔首次剥离OJSC旗下业务。苯乙烯业务的转让是出于公司整体战略布局的需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资源整合。
2014~2017年国外主要苯乙烯新增产能见表1。
由于聚苯乙烯和ABS树脂等苯乙烯下游产品消费的强劲增长,近年来世界苯乙烯的生产发展很快。2013年全球苯乙烯总生产能力约达3270.6万吨。2013年产量和消费量均约为2853.9万t。
预计2013~2018年,全球苯乙烯供应和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明显低于前5年。产能年均增速降至2.2%,而需求的年均增速为3.5%。2018年全球苯乙烯的需求量将达到3388.6万t。其中亚洲苯乙烯需求量将达到2034.7万吨,约占世界总需求量的60%,基本能够实现供需平衡,其中中国对苯乙烯的需求量最大;其次美国、西欧、日本三大地区由于聚苯乙烯的原料价格上涨和需求的下降,导致未来几年苯乙烯的消费在该三大地区基本上没有增长;中东地区在未来几年需求增长率最高,达到15.4%。2012年世界各地苯乙烯供需情况及2017年预测见表2。
表1 2014~2017年国外主要苯乙烯新增产能
公司名称 国家 新增产能/(万吨) 计划投产时间
Innova 巴西 25.0 2015年
Jubail Chevron Phillips 沙特 20.0 2014年
泰国炼化生产商(IRPC) 泰国 6 扩能,2014年
埃及苯乙烯制造公司(EStyrenics)埃及 30
表2 2012年世界各地区苯乙烯供需情况及预测
地区或国家 2012年 2017年 2012~2017年
产量/万t 进口量/万t 出口量/万t 表观消费量/万t 表观消费量/万t 表观消费增长率/%
美国 396.1 67.0 137.1 326.0 ` 334.4 0.5
加拿大 72.0 0.5 67.0 5.5 6.0 1.8
墨西哥 11.8 50.0 0 61.8 69.2 2.3
中南美 52.5 42.7 2.0 93.2 117.8 4.8
西欧 483.6 58.0 36.5 505.1 526.0 0.8
中欧 23.4 32.7 0.5 55.6 70.3 4.8
独联体和
波罗地海国家59.1 2.2 21.2 40.1 64.1 9.8
中东和非洲 265.0 20.5 226.8 58.7 120.3 15.4
亚洲 1393.9 601.5 384.0 1611.4 1965.9 4.1
总计 2757.4 875.1 875.1 2757.4 3274.0 3.5
国内产能将大幅增长
2013年我国苯乙烯新增产能38万吨,其中包括江苏新浦化学(泰兴)的32万吨装置和湛江东兴的6万吨装置。至2013年底,我国苯乙烯产能已达到693.9万吨,2013年国内苯乙烯装置整体开工率与2012年基本持平,装置产能涨幅约6%。主要生产厂家及生产能力见表3。
2014~2017年我国拟、在建苯乙烯装置计划见表4。预计2017年我国苯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1000万吨左右。
表3 2013年我国苯乙烯主要生产厂家及生产能力
企业名称 生产能力 采用工艺
中海壳牌(CSPC) 70.0 采用壳牌SM/PO专利技术和ABB/Lummus乙苯技术
上海赛科(SECCO)石化(中 65.0 UOP/Lummus
石化公司与BP Amoco合资)
中石化镇海炼化(ZRCC) 与莱昂 62.0 采用美国利安德化学公司共氧化法生产
戴尔(Lyondell)合资公司 环氧丙烷联产苯乙烯工艺技术
天津大沽 50.0 采用美国绍尔集团石伟公司专利技术
中油吉林石化分公司 32.0 UOP/Lummus
10.0 UOP/Lummus+国内等温绝热技术
江苏利士德化工公司 42.0 Lummus/Monsanto+国内技术
新疆独山子 32.0 UOP/Lummus
新浦化学(泰兴)有限公司 32.0 分子筛液相烷基化、负压绝热脱氢
常州新日化学 25.0 乙苯脱氢技术
盘锦乙烯 22.5 Fina/Badger
中石化齐鲁石化分公司 20.0 Monsanto/Lummus,采用国产技术扩能至20万t/a
山东菏泽玉皇 20.0 采用乙醇直接气相烃化制备乙苯和负压绝
热脱氢制备苯乙烯
中石油大庆石化公司 19.0 Fina/Badger+催化干气制乙苯技术
常州东昊化工有限公司 20.0 采用国内负压绝热技术(中石化上海化
工研究所),制乙苯采用气相法
巴陵石化 12.0 中国石化自主开发的绝热负压脱氢制苯乙烯技术
延长石油集团 12.0 催化干气制乙苯技术
扬子-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 12.0 UOP/Lummus
中石化茂名石化分公司 12.0 UOP/Lummus
3.0 裂解汽油抽提苯乙烯技术
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 10.0 国内负压绝热技术
安徽安庆石化 10.0 催化干气制乙苯技术
中石化燕山石化分公司 8.4(EB10.0) Monsanto/Lummus+Smart技术
青岛炼化 8.0 催化干气制乙苯、国内负压绝热技术
中石化广州分公司 8.0 Fina/Badger
浙江宁波科元 8.0 乙苯负压脱氢工艺
山东大王华星 8.0
海南实华嘉盛化工有限公司 8.0 催化干气制乙苯技术
中石油锦州石化公司 8.0 国内负压绝热技术
中石化湛江东兴炼油厂 6.0
中石油锦西炼化公司 6.0 国内技术
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 6.0 国内等温绝热技术
中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 6.0 国内负压绝热技术
华北石油管理局石油化工厂 8.0
广东中山市南荣化工有限公司 5.0
蓝星石油大庆分公司 8.0 催化干气制乙苯技术
合计 693.9
表4 2014~2017年我国拟、在建的苯乙烯装置计划 万吨
公司名称 新增产能 装置所在地 备注
中海油东方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12 海南 2014年投产
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区 10 惠州 2015年投产
阿贝尔化学 50 江苏 2014年上半年投产
九江石化 8 江苏 2014年后投产
上海金山石化 60 上海 2016年投产
荆门石化公司 8 荆门 2014年投产
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 28 宁波
茂名石化实华股份有限公司 20 茂名
江苏利士德化工公司 8 江苏
山东汇能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50 山东
鲲鹏石化 70 江苏
合计 324
国内需求持续增长
近年来,在下游产品市场需求的强力推动下,我国已经成为苯乙烯需求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2008~2013年间,我国苯乙烯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速率为11.8%。预计2014~2017年,我国苯乙烯的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速为5.2%,2013年,中国苯乙烯表观消费量约为921万t,同比增长约12.0%,产品自给率达到60.68%。
近年来我国苯乙烯的市场供需情况见表5。
目前,我国苯乙烯主要应用于聚苯乙烯/发泡聚苯乙烯(EPS)、ABS/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不饱和聚酯树脂、SBR、SB弹性体(包括SBS、SBC、SIS)及其他化工产品,分别占到55%、14%、10%、5%、2%和14%。
随着建材、家电和汽车工业的稳步发展,国内市场对PS、ABS树脂等的需求将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速。其中,建筑物节能降耗工作将进一步受到重视,EPS产品作为优良的保温材料将大量用于建筑业,同时,SAN树脂、热塑性弹性体的需求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此外,随着中国玻璃纤维增强领域(玻璃钢)、浇铸工艺品、涂料等领域的发展,中国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产量将会继续增长,对苯乙烯的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加。预计到2017年,我国对苯乙烯的总消费量将达到约1000万吨以上。
近年来,随着我国苯乙烯新建装置的不断投产,国内供应连年增加,苯乙烯进口依存度明显下降。2013年我国进口苯乙烯367.5万吨,同比增加10.1%。自给率达到近年来最高60.68%。考虑到苯乙烯下游的稳步发展,预计未来几年,每年进口数量仍将保持在300万吨以上。
由于我国是苯乙烯的主要进口国,其出口量很少,2013年其出口量为5.28万。
2013年我国进口的苯乙烯主要来自韩国(31.10%)、日本(13.81%)、台湾(13.24%)、沙特阿拉伯(12.16%)、伊朗(9.56%)和美国(5.85%)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来自日本和韩国的苯乙烯进口量占我国苯乙烯进口总量的44.91%。
表5 近年来我国苯乙烯市场供需情况 万吨
年份 产能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2005 187.4 125.0 281.20 1.25 404.95
2006 279.4 218.0 234.30 0.59 451.71
2007 287.4 210.0 310.15 0.016 520.13
2008 317.4 246.0 281.08 0.206 526.87
2009 476.9 270.0 364.59 0.792 633.80
2010 567.9 380.6 368.7 1.13 748.17
2011 615.9 442.32 360.77 7.11 795.98
2012 659.9 492.32 333.68 3.40 822.60
2013 693.9 558.9 367.5 5.28 921.12
市场大起大落
苯乙烯价格随油价波动较大。2013年国内苯乙烯产品均价为12657元/吨,较2012年上涨13.85%。但进入2014年,苯乙烯吨盈利在300~400元,相比去年有大幅下跌。
2013年7月苯乙烯市场价格创下了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的新高,达到13800元/吨,主要原因之一是下游需求发生了变化,国内苯乙烯有近60%用于生产聚苯乙烯(PS),特别是可发性聚苯乙烯(EPS),随着EPS在建筑外保温材料领域重新占有一席之地以及14年来一直禁产禁用被称为“白色污染”的一次性发泡餐具从2013年5月起解禁,对EPS在包装领域的应用形成重大利好,苯乙烯需求旺盛;另外得益于欧盟轮胎标签法的实施。欧盟开始实施的轮胎标签法改变了轮胎生产工艺的要求,令丁苯橡胶需求猛增,作为丁苯橡胶原料的苯乙烯单体需求也随之出现增长,这也是苯乙烯价格上升的原因之一。之后市场价格开始第一波下跌,最低探到12600元/吨,但在国内外多家苯乙烯装置停产检修导致市场供应偏紧的消息刺激下,价格又开始反弹走牛,但这次只摸高到13500元/吨,就掉头一路下滑,最低跌至11850元/吨,下跌的“罪魁祸首”非原油莫属了,另一方面,国内苯乙烯市场买气不足,也是下跌原因之一。总之下半年由于上下游市场整体低迷,导致苯乙烯价格的大幅下滑。
图1为2013年苯乙烯价格走势(长三角地区)。
产业发展重心在于如何做强
从世界范围看,欧美地区苯乙烯已经饱和,未来不会再有更多新上苯乙烯装置的计划,可能发生的是装置并购、资源整合之类的动作。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并将保持苯乙烯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苯乙烯产业的发展重心应由扩能转向提高竞争力,即在做大的同时,需要同时考虑做强,在装置规模、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上游资源来源、下游产品结构优化等方面进行更多的研究,以实现由苯乙烯生产大国向苯乙烯技术强国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为生产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