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点化工产品市场分析446
下游发展拉动氟橡胶需求
□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罗亚敏
全球生产消费稳定增长
氟橡胶(fluororubber,FKM)主要以单体类型划种类,包括氟橡胶23(俗称1号胶,偏氟乙烯和三氟氯乙烯共聚物)、氟橡胶26(俗称2号胶,偏氟乙烯和六氟丙烯共聚物)、氟橡胶246(俗称3号胶,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三元共聚物)、氟橡胶TP(俗称四丙胶,四氟乙烯和碳氢丙烯共聚物)、偏氟醚橡胶(偏氟乙烯、四氟乙烯、全氟甲基乙烯基醚、硫化点单体四元共聚物)、全氟醚橡胶(FFKM)等,此外还有氟化磷腈橡胶(PNF,氟代烷氧基磷腈弹性体)和氟硅橡胶(FSR)等小品种。由于其性能卓越,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机动车、航空航天、化学和机械设备等行业。近年随着汽车工业对可靠性、安全性等要求的不断提升,氟橡胶在汽车中的用量迅速增长,汽车消费成为氟橡胶消费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氟橡胶最早于1948年被美国DuPont公司试制出来,但尚不具备实际工业应用价值。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Thiokol公司开发了一种低温性好、耐强氧化剂的二元亚硝基氟橡胶,氟橡胶开始进入实际工业应用。全球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使氟橡胶产业得以迅猛发展。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后,多种新型高性能氟橡胶相继问世并投入工业化应用,同时氟橡胶行业以高达20%~30%的速度增长,20世纪70年代仍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至80年代,氟橡胶的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7%~8%,至今一直保持这种趋势。氟橡胶具有耐高温、耐油及耐多种化学药品侵蚀的特性,是现代航空、导弹、火箭、宇宙航天等尖端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材料。近年随着汽车工业对可靠性、安全性等要求的不断提升,氟橡胶在汽车中的用量也迅速增长。最近几年氟橡胶产量的增长速度仍基本保持在6%~7%,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行业。
国外氟橡胶生产商主要有杜邦(DuPont)高性能弹性体公司、3M子公司泰良(Dyneon)、意大利苏威苏莱克斯(Solvay Solexis)、日本大金工业(Daikin)、旭硝子(Asahi Glass)和俄罗斯HaloPolymer (KCKK)等。氟硅橡胶主要生产厂商有道康宁(Dow Corning)、信越(Shin-Etsu)、迈图(Momentive,原通用有机硅GE Silicones)等。杜邦弹性体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氟橡胶生产商,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40%,其产品品种多达40多个,业务年增长率为6%~7%,至今业界仍用其产品牌号Viton来衡量氟橡胶性能。目前世界氟橡胶产品品种达到50多种。
国内生产仍需发力
我国从1958年开始研制氟橡胶,到1967年正式生产23型氟橡胶和26型氟橡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能够生产23型、26型、246型以及亚硝基类氟橡胶,随后又发展了较新品种的四丙氟橡胶、全氟醚橡胶等。这些氟橡胶品种都首先以航空、航天等国防军工配套需要出发,逐步推广应用到民用工业部门。中国国产的氟化磷腈橡胶于1980年成功研制,但产量极小,价格昂贵,通常用于航天和军工部门,一般行业难以采用。
随着中国汽车等工业的发展,对氟橡胶需求快速增长,1995~1998年国内氟橡胶消费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2%,1999~2001年的年消费量增幅近50%。2005~2009年中国氟橡胶产能、产量年均增长率超过33%。
2012年底,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4000吨新建装置竣工后,我国氟橡胶总产能达到19500吨,主要生产企业除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外,还包括东岳集团、上海三爱富、梅兰化工等。但由于我国氟橡胶产品在质量和产品种类上相对落后于国外,国内企业仍以生产低档生胶等低端产品为主。2013年我国氟橡胶主要生产企业7家,详见表1。
表1 2013年中国氟橡胶主要生产企业 万吨
公司名称 区域 产能 备注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 西南 7000 2012年12月4000吨新增产能竣工
大金氟化工(中国)公司 华东 3000 实际新增产能2300吨,2013年中投产
江苏泰州梅兰化工集团 华东 2500
东岳神舟新材料有限公司 华东 2000
内蒙古奥特普氟化学新材料 华北 2000 2013年9月1500吨新增产能投产
开发有限公司
上海三爱富新材料有限公司 华东 1500
浙江孚诺林化工新材料公司 华东 1000 实际产能为1000吨
其他 - 500 常熟鸿嘉、某些外企小型装置等
合计 - 19500 平均开工率48.7%
下游蓬勃发展
中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氟橡胶,至90年代前氟橡胶主要用于军工领域,现在氟橡胶及其相关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化工、航空航天、轻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和家电行业。2001年,国内氟橡胶的消量仅约为1500吨,2005年消费量为6000吨。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氟橡胶行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市场对氟橡胶的需求将明显增长,2008年仅汽车行业就消耗氟橡胶5000吨,此外国内军工、航空航天、水利设施等领域发展,对氟橡胶需求也在快速增长,2008年这些领域消耗氟橡胶3000吨以上,因此国内2008年氟橡胶的需求远远超出前几年的预测量。2009年之后,氟橡胶消费增长速度虽较之前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了快速增长。2013年中国氟橡胶的需求量已在万吨附近,其中65%~70%来自于汽车工业(包括生产和维修);石油化工行业对氟橡胶的需求约占总需求的15%~20%左右;航空航天行业及其他工业对氟橡胶的需求约占总需求的15%~20%左右。详见图1。
汽车行业 是氟橡胶最大的消费领域。随着汽车可靠性、环保、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橡胶材料复合并用、制品结构优化,提高材料的耐热性、耐低温性、耐长期老化性、耐油性、防渗漏性、耐长期疲劳性,并进一步降低成本等已成为汽车橡胶发展的主要课题。氟橡胶等特种橡胶和耐热弹性体仍将是未来汽车橡胶发展的主流方向。氟橡胶主要用于汽车的密封部件,密封系统主要用于阻止液体或其他材料泄露,包括“O”型圈、回转轴油封、密封条、防尘罩、平面密封垫、发动机膜片、发动机缸套阻水圈、机油滤清器单向阀、加油口盖等。随着无铅汽油和电喷装置等在汽车上的使用,燃油胶管的内胶层也已逐步用氟橡胶代替了丁腈橡胶。由中国自主开发出的氟橡胶为内层的胶管已在桑塔纳、奥迪、富康等汽车上广泛使用。
我国是汽车生产大国,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更为迅速,汽车产销量已经超过欧洲成为世界第一,乘用车增长更为迅速,在未来5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汽车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虽然汽车行业处于“交通、能源、环境”三大压力之下,多地地方政府出台限购政策,但限购之前均会产生购车潮,汽车总体销量受影响并不大,而且,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提高,三、四线城市汽车保有量也在不断增长。2013年,中国汽车产量为2212万辆,同比增长14.7%,销量为2198万辆,同比增长13.8%,比2012年均有较大增幅。鉴于不断增加的汽车产量和社会保有量,中国汽车产业将对氟橡胶维持较高的需求增长,总体发展趋势是轿车进入家庭成为潮流、越来越普及、产销量不断增加,年销售市场继续扩大。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乘用车比例逐年攀升,并且高端化已经成为乘用车市场发展的必然方向,高品质氟橡胶需求量逐年增高。近几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及预测见表2。
石油化工行业 氟橡胶在石油、化工设备中的应用非常普遍,氟橡胶密封件被用在钻井机械、输油管道、炼油设备、天然气脱硫装置上,还有化工设备的管道系统接头、阀件、泵隔膜、油罐车软管、胶辊、法兰垫片、堵漏板材和防护喷涂等。
2013年中国石化行业总体运行情况良好,行业总产值增长迅速。2013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8652家(主营收入2000万元以上),主营业务收入13.3万亿元(现行价格,下同),比上年增长9.0%,占全国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3.2%。
石化行业进出口贸易继续增长。2013年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达6414亿美元,同比增长2.6%,创历史新高;其中进口总额4656亿美元,同比增长1.7%;出口总额1757亿美元,同比增长5.0%;贸易逆差2899亿美元,同比下降0.15%。
而且该行业经济增长质量提高。2013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全行业利润总额8402.7亿元,同比增长5.64%。
航空航天工业 要求在极其苛刻条件下的安全可靠性,氟橡胶在此领域表现出了长期可靠的使用寿命,也可以在高温时短时间内使用。氟橡胶的耐磨性能和苛刻真空(10-9mmHg)条件下密封性能也是它在此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它已应用于典型的航空器和导弹部件。
由于热电厂对高硫煤的使用比例逐渐上升,氟橡胶还广泛使用在诸如废气脱硫装置中,以应对炙热的工作环境。在其他诸如液压/气压软管等应用领域氟橡胶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氟橡胶应用于轻工业、机械制造和电器工业时,主要用于制造密封门、连接器套管、轴密封件、“O”形圈、各类静态垫片等,此外还能用于制造连续挤出海绵制品等,同时在建材等多个领域氟橡胶也有应用。
表2 2009~2013年中国国内汽车产销量及预测万辆
年份 产量 销量
2009 1379 1364
2010 1827 1806
2011 1842 1851
2012 1927 1930
2013 2212 2198
市场将维持高位运行
2008年之前氟橡胶价格常年保持稳定,随需求和原料HCFC-22的价格略有起伏,年均价在10万元/吨以上。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需求减弱,加上国内低端产品产能提升较快,氟橡胶总体价格呈现下降趋势,以2602生胶为例,到2009年年底已降至8万元/吨以下。萤石属于战略资源,国家对萤石的开采以及使用调控力度逐年加大,进入2010年,工信部及国土资源部等部委,公布了《萤石行业准入标准》并下发了萤石矿开采指标,受其影响,矿企开工普遍不高,造成萤石缺货,带动HCFC-22出口增加,氟橡胶价格飞涨1倍左右。下半年,萤石行业整合逐步完成,价格走低,同时,部分国外企业进口氢氟酸作为原料生产HCFC-22,国内HCFC-22价格跳水,氟橡胶价格相应走低,但趋势较为平稳。2012年,氟橡胶价格持续了11年的下降趋势,2012年底,2602胶价格已跌至10万元/吨。2013年新增产能逐步投产,氟橡胶价格受其影响,保持了2012年的走低态势,但在固定成本控制下,价格稳定在8万~9万元/吨水平,目前保持稳定。2008~2013年中国氟橡胶2602产品价格走势见图2。
影响氟橡胶价格的因素主要包括市场因素和技术因素:
供给因素 中国氟橡胶产能需从两方面分析,氟橡胶产品多种多样,价格差异较大,国内企业多生产低端的26、246氟橡胶,而且这些低端的氟橡胶,有时候其加工性能也不是特别稳定。国内产品多数只能采用模压成型,而且国外牌号可注射成型,能加工成外形更为复杂的器件。普通用途的26、246生胶,国内产能是充足的,2012年和2013年中国氟橡胶产能又有明显扩充,这对价格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而更高端的牌号,国内无法完全自给。
需求因素 氟橡胶主要用于密封制件,应用领域广。国内汽车行业是氟橡胶最大的消费领域,其次是石油化工以及航空航天、电器等行业。过去数年中国汽车行业仍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对氟橡胶的需求有增无减。市场需求旺盛使国内氟橡胶产品价格保持相对稳定。
原材料和其他成本 由于氟橡胶在化工产品中属于高价类型,其原料成本相对来说影响较小,但上游产品的涨价仍能造成氟橡胶的涨价压力。2010年后企业其他成本如人工、运输也是呈上涨趋势,因此将成为推动氟橡胶价格上行的动力。
技术因素 氟橡胶行业技术门槛较高,对工艺设备和操作的要求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氟橡胶的聚合合成在原理上虽很简单,对工艺操作的要求却十分严格。部分企业的产品质量不稳定,有很大的因素是操作规范上不够严谨,导致产品批次与批次之间质量(指可加工性能)的差异。设备方面,钢质的差异也是导致产品质量差异的原因之一。技术成熟、设备先进、操作严谨规范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和可加工性能就稳定,相对来说,价格会稍高一些。
在长期范围内氟橡胶价格将继续在高位运行。第一,全球对氟橡胶的需求将逐步抬升,国内氟橡胶出口也将逐渐增加。第二,生产氟橡胶的各项成本特别是原料的成本在上涨,在需求旺盛的前提下,厂家有提价能力,以此来抵消成本上涨的压力。第三,国内厂商渐渐增加了对高端产品的研制和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拉升产品层次和价格。
中国化信产业经济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化信产经院)是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旗下专门负责石油化工产业咨询和战略咨询的服务机构,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强大的咨询团队和严谨科学可靠的分析方法,多年来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了众多有价值的市场研究、竞争力分析、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规划咨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建设项目后评价等咨询服务。客户包括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银行、证券公司等。为客户提供全面、完整的解决方案,提升客户价值。
除单客户服务外,中国化信产经院每年对上百个重点产品和热点行业进行研究,并提供多客户报告,报告章节包括:发展概要、经济与能源、工艺技术概况、世界供需现状与预测、国内生产现状与预测、国内消费现状与预测、中国贸易情况详析、上下游发展状况、价格分析和预测与价差分析、供求平衡预测。研究范围涵盖炼油、有机化工原料、聚合物(塑料、橡胶、纤维、有机硅、有机氟、聚氨酯等)、化肥、农药、无机化工材料、替代原料、替代能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