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池对高性能纤维的需求迅速增加
□ 全国特种合成纤维信息中心罗益锋
在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日益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现实情况下,汽车的轻量化、节能化、电动化和环保化是大势所趋。美、欧、日首先通过法律法规,分阶段规定新出厂汽车每消耗一立升汽油须达到的行驶里程数,我国也紧跟世界潮流,这就迫使汽车生产厂家分阶段扩大碳纤维等复合材料(CFRP)在汽车非承力和承力件及零部件的应用。另一方面,各国政府投巨资积极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研发新型动力电池,以促进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和逐步普及。
近年来,通过更新传统电池的设计理念,采用高性能纤维的关键部件和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各种新能源动力电动汽车开始孕育而生。其中一种最先进的概念车采用CFRP结构材料、先进电池、塑料光导纤维的光显示系统、对位芳酰胺纤维的子午胎、同步带和高压软管、碳纤维等耐热部件和刹车片、碳纤维或聚丙烯毡等的消音器,内装饰材料选用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纤维等绿色产品。
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近年来研发工作日新月异,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表1列出几种有望产业化的动力电池。
1锂离子电池
美国电动汽车Tesla的市场化,被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可将充电时间缩短到30~60分钟,但靠扩大电池用量和增大车型使一次充电可续驶300~500千米,电池总重500~1000千克,占汽车成本的50%~60%,但发生过6次自燃。改进的方向是采用碳纤维作为高强电极材料。东丽和三菱树脂分别提供均质聚酰亚胺非织造布和湿法成型PE单层膜与芳酰胺非织造布相复合的电池隔膜,可耐高温200℃以上。帝人提供了在PE基材上复合Conex(间位芳酰胺纤维)非织造布并涂覆氟化物,以及间位芳酰胺纳米纤维非织造布作为锂离子电池隔膜。
中国海诚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了PET/TENCEL非织造布涂覆20% Al2O3粉,作为锂离子电池的5P-1隔膜,容量保持率为83.4%。
2氢-空气燃料电池
该电池无疑是清洁能源且原料价廉,但铂等催化剂价格昂贵,要产业化需改进氢的制造、储存和运输技术,按国际标准氢储罐压力需耐700MPa压力和超低温,而供氢站约需500升储存罐,这些都需CFRP高压容器。
储氢还涉及储氢材料,目前最好的吸氢材料是经硝酸处理的单壁碳纳米管(SWCNT)和活性炭纤维,也可采用储氢合金。
为防止催化剂中毒,须采用Pt和各种辅助金属(Ru、Sn、Pd、Bi、Mo等)的合金催化剂,并需中、小直径的碳纳米纤维(CNF)(10~50纳米)作为载体,才能用于高活性、低温型的燃料电池,并降低Pt的用量和成本。
车载的CFRP氢气瓶内压须由目前的35MPa提高至70MPa,方能实现3分钟内充一次氢气跑500千米以上,搭载氢气量增大30%。
燃料电池的气体扩散层可选用碳纤维织物或非织造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研发出在Nafion共聚物中掺入单壁碳纳米管的复合膜,可用作质子交换膜的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层。
2014年一季度丰田燃料汽车在加拿大作运行试验,运行时间最长可达620千米,计划2015年商品化。预计到2020~2030年生产成本为40万日元/W·h-1。
2015年将投放市场的燃料电池车还有现代i-blue(续驶距离为600Km)和凯迪拉克Provoq 483Km。
3钠硫电池
Na-S电池的优点是能量密度高,寿命长,价廉,操作温度300~350℃,但具有强腐蚀性,发生过自燃。为解决其安全性,日本ガイシ公司的解决方案是用碳片材将单电池卷起来,以提高耐热性。现在国外采用该电池的续驶距离为500千米,而我国据称可达1000千米。
4铝-空气电池
该电池的优点是理论能量密度高达8135W·h/Kg,实际已达到400~600W·h/Kg,铝负极电流密度高达350~500mA/cm2,有利于驱动。缺点是阳极极化严重,铝表面易形成氧化膜,负极腐蚀严重,正极材料的贵金属催化剂贵。电池高导电层有的是选用碳纤维毡。
5锌-空气电池
该电池作为一次电池现已实现商业化,日本松下的PR44电池能量密度高达466W·h/Kg或1473W·h/L,但作为二次电池在充电时会析出树脂状晶体,使电极产生自放电,造成电容、电流丢失快。此外,在空气极要开发高效的氧化还原反应等的催化剂。国外的专利方向有选用微管式电池隔膜取代平板膜,以扩大单位体积的膜反应面积。
我国有多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在研发车用锌-空气电池,其中江苏泰康电动车有限公司的产品已试用于武汉公共汽车上,但电池组没电后需更换下来,经重新处理和更换电解液后重新使用。
6锂-空气电池
该电池可望有较大的容量,但在有机电解液体系要确保反应生成物Li2O以微粒析出并可逆反应,而在水溶液体系要开发金属锂与水溶液分离的电解质膜。为了获得高比容量,负极材料有选用单壁碳纳米管和碳纳米纤维相组合的膜,可获得2500mA·h/g,但为防止电容下降,须添加α-MnO2催化剂。
7硼化钒-空气电池
该电池是中德合作研发并由中方控股的项目,其优点是无需充电,而靠VB2纳米粉与空气中的氧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产生电流,反应产物可再生循环使用,更换电池中的VB2只需3~5分钟,反应温度不超过60℃,不会出现自燃和爆炸。其先进性和创新点还在于将传统电池的平板电池隔膜,设计成微管式或中空纤维膜及环绕内外层的电极,如图1所示。
其新颖性和重要性还在于中空纤维直径越小,电池质量和体积就越小,而能量密度越高,与其他电池相反。
2013年该电池的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2014年发明专利已进入实审期。将来产业化后,第一代电动车可续驶500千米,第二代1000千米。
综上所述,随着各种新型动力电池的研发成功和投入使用,对高性能纤维的需求将迅速增加。
表1 主要新型电池种类、存在问题及其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 km
电池种类 存在问题 标准轿车续驶距离
锂离子电池 有中度毒性,成本高,充电时间长,偶尔冒烟、
` 自燃、爆炸,废品难以处置 500
氢-空气燃料电池氢气依然易炸,铂等催化剂贵,需高压容器,
发电效率低 500~600
钠硫电池 原料易燃,有强腐蚀性 500~1000
铝-空气电池
锌-空气电池 电解液有强腐蚀性,电容电量衰减快 500
锂-空气电池 成本高,反应物再生和电解质膜的开发仍待解决 400~450
硼化钒-空气 原料与反应产物有毒,原料较贵未来 50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