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开放力度再加大 国内企业需“修行”
2014年44期 发行日期:2014-11-14
作者:zhoukan2012

开放力度再加大  国内企业需“修行”
□ 芳草
  日前,国家发改委会同商务部等部门公布了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并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仅仅在今年前三季度,外商投资新设立的企业就达到17247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73.6亿美元。而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政府也逐渐改变了不加区分、不加限制引进外资的做法,开始通过制定指导目录将外商投资分为鼓励类、限制类的方式,对外资进行引导和规范。自1995年我国首份《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发布以来,迄今已经是目录的第六版。

限制大幅放宽 内资企业失去保护伞
  据了解,《目录》重点放宽了一般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外资准入,是历次修订中幅度和开放性最大的一次。从新修订的《目录》中可以看到,对外商投资限制类的条目从原来的79条大幅缩减到35条,外资股比限制中,要求“合资、合作”的限制条目由原来的43条减少到了11条,有“中方控股”要求的条目从44条缩减到了32条。此外,在管理手段上,也强调了要从单纯地由行政限制向以节能环保、技术标准等新手段转变。其改革力度之大、放宽范围之广均前所罕见。
  此外,此次放宽外商投资限制,正值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放缓,国内企业利润增长缓慢,甚至全行业亏损的形势下出台的。比如此次修订目录大量取消了钢铁、乙烯、炼油、造纸、煤化工设备、汽车电子、起重机械、输变电设备等重化工产业的外商投资限制。而上述诸多产业恰恰是当前国内产能发展迅猛、国内外竞争激烈的产业。以乙烯工业为例,近年来,我国乙烯工业发展迅猛,产能已由2005年的785.9万吨增加到2013年的1920万吨,年均增长率达11%,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也提高到64万吨,超过世界平均规模的52万吨,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乙烯生产国。长期以来我国原油供应紧张,进口依存度过高制约着乙烯工业的发展,而中东低廉的轻烃原料来源、美国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对我国仍以石脑油为主要原料的乙烯工业将产生持续和深远的影响。
  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国内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大幅放宽外商投资限制,将使内资企业面临冲击。尽管如此,加大开放力度本质上是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间接压缩无效产能的。只有在更为开放的市场竞争中,才能倒逼内资企业加大创新力度,真正增强企业的动力和自生能力。

鼓励目录调整  凸显化工材料发展趋势
  除了大幅放宽限制,此次在外商投资鼓励目录中,对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鼓励类产品也有一定的调整。
  在合成材料和配套原料中,取消了原目录中对甘油法环氧氯丙烷的鼓励,并增加了5万吨/年及以上丁二烯法已二腈、已二胺生产。据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产业研究院统计,2013年,我国环氧氯丙烷生产企业已经发展到20家,产能达到121万吨。2013年有部分新装置陆续投产,基本为甘油法环氧氯丙烷装置。预计到2014年后,随着多套新建及扩建的环氧氯丙烷生产装置建成,国内环氧氯丙烷的总产能将超过200万吨。目前我国环氧氯丙烷的产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环氧氯丙烷生产国。随着国内供需缺口的不断减少,供需局面正由供不应求向供过于求转变。未来随着新建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将进一步加深供应过剩的局面,前景不容乐观。
  过去几年,中国市场对尼龙产品的需求量不断提高。但中国本土的尼龙产能却跟不上需求增长的速度,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依赖于进口。在众多尼龙类产品中,尼龙66以其更高的拉伸强度、更强的抗磨损能力和高温下的稳定性受到广泛的青睐。尼龙66在西欧、美洲和非洲中东的市场份额分别占62%、45%、37%,而这项数据在中国仅为19%。中国的尼龙66市场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己二腈加氢还原生成己二胺, 己二胺与己二酸发生中和反应生产尼龙66盐,这是己二腈迄今为止开发的最重要的工业用途。世界上每年生产的己二腈约90%用于尼龙66盐的生产。己二腈加氢还原生成己二胺,己二胺光化反应生成HDI( 1, 6- 己二异氰酸酯)是己二腈下游产品链发展的又一重要用途。HDI主要用于生产高档环保型涂料。截至2013年底,我国有十几家己二胺生产企业,生产能力为60万吨。但我国所需己二腈原料长期全部依赖进口,订货周期长、运输困难、原料价格严重受控于国外少数生产厂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下游产品的经济效益和国际市场竞争力。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对己二腈的需求量还会逐年上升。对此,国家此次将5万吨/年及以上丁二烯法已二腈、已二胺生产列入外商投资鼓励类目录当中,也是希望能通过引进的办法满足我国的需求,并消化吸收相关技术,尽早实现己二腈的国产化生产。

  在合成纤维原料中,新《目录》减少了对己内酰胺以及熔纺氨纶树脂两个产品的鼓励。据湖南岳阳巴陵石化技术中心情报中心的报道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己内酰胺总生产能力达到181万吨。由于目前我国己内酰胺产能严重不足,供应缺口较大以及相关产业的高增长、高回报,引发国内兴建己内酰胺的高潮,2013~2017年将有多套新建或者扩建装置建成投产。预计到2017年,我国己内酰胺总生产能力将超过400.0万吨,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己内酰胺生产国家,而届时总需求量仅为180.0万~185.0万吨。未来几年,我国己内酰胺能力将出现过剩,行业盈利空间将下降、市场竞争将进一步激化。而本刊记者向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了解到,当前熔纺氨纶树脂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以国外引进为主,国内发展仍受到设备方面的限制,熔纺氨纶相比干法氨纶,在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企业对熔纺氨纶的投资热情。尽管此次退出了外商投资的鼓励类目录,但是,未来从行业的角度来讲,“十三五”起仍将会继续鼓励有关熔纺氨纶树脂的自主研发。
  
  工程塑料及塑料合金领域是我国鼓励化工行业外商投资的一个重要领域。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工程塑料尤其是高端、特种工程塑料包括:聚甲醛、聚苯硫醚、聚醚醚酮、聚酰亚胺、聚砜、聚醚砜、聚芳酯(PAR)、液晶聚合物等产品的发展均处于相对落后的现状。2009年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石化产业和轻工业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工程塑料就作为我国鼓励发展的十大产业之一。当前,我国工程塑料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规模,但正如此前中国合成树脂协会秘书长郑垲所说,当前国内改性行业普遍存在“量有余而质不足”的缺陷。产品技术含量低,同质化严重,造成企业开工率低、盈利水平差,部分市场甚至面临着恶性价格竞争。自主品牌的缺失、同质化、结构失衡、行业集中度低,一直是国内工程塑料的软肋,成为国内产业大而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在更新的《目录》中,取消了对聚酰胺以及聚乙烯醋酸乙烯酯(EVA)的鼓励。2013年,我国EVA树脂的生产能力约为50万吨。由于国内EVA树脂严重供不应求,而且近年来随着光伏、预涂覆技术的发展对EVA树脂需求量大,从而带动EVA树脂行业的投资。尽管当前我国EVA树脂行业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产品牌号少、应用开发力度不够、生产成本高等差距,但是今后几年,我国仍将新建或者扩建多套EVA树脂生产装置,预计到2017年总生产能力将达到120.0万吨。)随着EVA树脂产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许多企业仍考虑进入EVA树脂行业。
  
  不可否认,对外商投资限制的放宽势必会更加加剧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的竞争,但包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这些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领域,目前在我国对经济的拉动力、竞争力等都不是太理想,此时放开限制将为国内企业借鉴外国企业的经验来发展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