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点化工产品市场分析456
下游需求持续增长 纯苯仍将维持供不足需格局
□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胡世明
国内生产快速增长
2005~2013年,国内乙烯产能由785.9万吨增长到1788.5万吨,年均产能增长率为10.8%;催化重整产能由2000万吨增长到5900万吨,年均产能增长率为14.5%;PX产能由287.9万吨增长到1110.8万吨,年均产能增长率为18.4%;钢铁产能由3.6亿吨增长到10亿吨,年均产能增长率为13.6%。相应的纯苯产能同比例得到提升,以上合计纯苯总产能由364万吨提高到1225万吨,年均产能增长率为16.4%。2013年,纯苯总产能中石油苯产能约占76%。纯苯总产量由2005年的309万吨提高到2013年的865万吨,年均产量增长率为13.7%。2013年,纯苯总产量中石油苯产量约占77%。
国内石油苯主要集中在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两大集团公司。但近年来中海油和民营企业进驻合成纤维原料上游,纷纷投资PX联合装置,导致国内石油苯资源构成多样化,两大集团公司所占石油苯份额有所下降。2005年以来,国内焦化苯产业发展迅猛,产能快速增加。2013年国内纯苯总产能约1225万吨,中国石化约占40%,中国石油约占22%,其他炼化企业约占14%,石油苯产能合计约占纯苯总产能的76%,而焦化苯产能约占24%。2013年我国纯苯生产企业产能占比如图1所示。
市场发展空间大
我国纯苯消费市场主要在化学工业,以苯为原料的化工产品有乙苯、环己烷、硝基苯、异丙苯、顺酐等。2013年我国纯苯表观消费量为950.6万吨。其中,乙苯(苯乙烯)是最大的消费领域,约占总消费量的41%;环己烷(环己酮、环己醇、己内酰胺、己二酸)占18%,硝基苯(苯胺)占14%,异丙苯(苯酚)占11%,顺酐占7%,其他(氯化苯、烷基苯等)占9%。2013年国内纯苯消费结构见图2。
乙苯脱氢即得到苯乙烯,苯乙烯是国内纯苯消费增长的最主要动力。目前世界规模化生产苯乙烯的工艺路线主要有三条:乙苯脱氢法、乙苯共氧化联产苯乙烯/环氧丙烷法和裂解汽油抽提法。乙苯脱氢法是由苯和乙烯加成得乙苯,乙苯脱氢得苯乙烯,是最主要的生产路线。乙苯共氧化联产苯乙烯/环氧丙烷法是以苯、乙烯、丙烯为原料制取环氧丙烷并联产苯乙烯,是仅次于乙苯催化脱氢法的大规模生产苯乙烯的路线。苯乙烯是合成橡胶和塑料的重要原料,可以生产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和苯乙烯-丁二烯(丁苯)橡胶(SBR)、不饱和聚酯等。此外,也是生产涂料、染料、合成医药的重要原料。2013年国内乙苯法苯乙烯产能约为690万吨,产量约495万吨,消费纯苯390万吨,占国内表观消费的41%。
苯加氢生成环己烷,环己烷主要用于生产环己酮(醇)。环己酮(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溶剂。在化纤上,环己酮(醇)用于生产己二酸和己内酰胺。环己酮(醇)消费结构大致为:己内酰胺63%,己二酸31%,非酰胺用高档溶剂及其他领域6%。我国环己酮(醇)产业主要是伴随着己内酰胺、己二酸产业发展而兴起,近年来产能扩张迅猛。己内酰胺主要用于生产尼龙6纤维、尼龙6工程塑料和薄膜。同时,随着中国聚氨酯产业的快速发展,己二酸生产也发展迅速。一般己内酰胺和己二酸生产企业都自建环己酮(醇)生产装置,2013年我国环己酮(醇)自用和商品用产能约300万吨,产量约170万吨,消费纯苯170万吨,占纯苯国内表观消费的18%。
苯硝化生成硝基苯。我国硝基苯几乎全部用于生产苯胺。苯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中间体,用途极广。它是聚氨酯材料MDI的主要原料。除制备苯胺外,硝基苯也可用作溶剂,用作制造医药、橡胶化学品的原料。近年来随着下游聚氨酯工业的快速发展,其上游原料苯胺也取得较快发展。2013年我国苯胺的生产能力约为270万吨,其中外销苯胺企业装置能力为172万吨,MDI企业配套苯胺装置能力为98万吨,合计产量约150万吨,消费纯苯130万吨,占纯苯国内表观消费的14%。
苯经磺化或异丙苯法可制得苯酚。国内苯酚装置均采用异丙苯法工艺,该工艺路线联产丙酮,苯酚与丙酮质量比为1∶0.6。我国苯酚下游需求主要集中在双酚A、酚醛树脂、医药、农药、染料等领域。近几年随着国内聚碳酸酯工业的快速发展,双酚A的需求猛增,对苯酚需求也高速增长。下游双酚A-聚碳酸酯产业链成为拉动纯苯市场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2013年我国苯酚的生产能力达160万吨,产量约118万吨,消费纯苯110万吨,占纯苯国内表观消费的11%。
顺酐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我国顺酐主要用于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酒石酸、油漆涂料、1,4-丁二醇/四氢呋喃(BDO/THF)、琥珀酸及其酐、农用化学品、润滑油添加剂等。其中,不饱和聚酯树脂是最主要的消费领域(占60%以上)。我国顺酐生产有苯氧化法和正丁烷法。2013年我国顺酐生产能力约为160万吨,产量约为75万吨;其中苯法顺酐约115万吨,产量约63万吨,消费纯苯63万吨,占纯苯国内表观消费的7%。
此外,2013年氯化苯、烷基苯及其他领域消耗纯苯合计约90万吨,占纯苯国内表观消费的9%。
目前,国内纯苯下游五大行业中,除硝基苯(苯胺)、顺酐处于产能过剩、面临行业重组外,苯乙烯、苯酚、己内酰胺三大行业都处于大量依赖进口状态。其中,2013年苯乙烯净进口量362.2万吨,进口依存度42%;苯酚净进口量35.9万吨,进口依存度23%;己内酰胺净进口量45.2万吨,进口依存度28%。综合折算,上述进口产品当量消耗纯苯365万吨,为国内纯苯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后续空间。
国内供应乏力 进口量大幅增加
2004年之前,国内纯苯市场供应基本可以满足需求并有部分出口,2003年进口量1万吨,出口量10.9万吨。2004年以后,国内纯苯供需平衡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尤其是近几年苯乙烯、苯酚、苯胺、环己酮、己内酰胺、己二酸等下游装置大量扩建和新建,对纯苯的需求大增,国内供应乏力,致使纯苯进口量大幅度增加。2009年进口总量达到62.2万吨,大大超过以往任何一年的进口水平。2010年中国纯苯进出口量较2009年大幅降低,纯苯全年净进口量仅为7.7万吨,较2009年下降了77.5%,改变了自2006年以来中国纯苯净进口量持续增长的贸易趋势。2011年与2010年进出口量相当,纯苯全年净进口量为7.6万吨。2012年中国纯苯进口量同比增加136%,全年达到43.9万吨,出口4.9万吨,同比减少55.5%。
2013年中国进口纯苯88.7万吨,同比增长102%,创历史新高。其中来自亚洲(韩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的纯苯量为82.7万吨,占总进口量的93.2%,来自中东(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的进口量为5.7万吨,占总进口量的6.4%。国内在进口纯苯的同时还在不断地出口纯苯,而且往往是纯苯进口量大量增加的同时,会伴随着大量的纯苯出口。2010~2014年国内纯苯进出口统计详见表1。
表1 2010~2014年国内纯苯进口量和出口量统计 万吨
年份 净进口量 进口量 出口量
2010 7.7 19.7 12.0
2011 7.6 18.6 11.0
2012 39.0 43.9 4.9
2013 85.6 88.7 3.1
2014* 55.0 61.4 6.4
注:2014年为估计值。
下游需求保持较快增长
未来几年,我国纯苯产能的增长主要来自新建乙烯装置、芳烃联合装置、新扩建的炼厂重整装置以及新建粗苯加氢装置等,其中将以石油苯为主,焦化苯因粗苯资源有限仍占从属地位。
2014~2020年,我国炼油行业将保持稳定增长,乙烯和芳烃的发展将与炼油的发展紧密结合。我国将建成更多世界级规模的炼油-乙烯-芳烃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基地,预计到2015年我国炼油总能力达到7亿吨左右,乙烯总产能达到2300万吨左右;到2020年我国炼油总能力将达到8亿吨以上。目前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等石油公司旗下的共计有15个左右的新建及改扩建炼厂项目在继续推进中,此外还有15个左右的规划炼油项目。2015~2020年我国乙烯产能还将进一步增加,目前已有一批项目在新建扩建中,按计划将于2015~2016年建成投产,另有一批项目仍处在规划、可研阶段。此外,宁波中金、中化泉州、北方华锦、恒力大连,中石化海南炼化、九江石化、洛阳石化、茂名石化、河北曹妃甸项目,中石油华北石化、广西钦州石化、昆明炼厂,中俄东方石化,中海油惠州炼厂二期等均有芳烃联合装置新建或扩建计划,但是PX项目大多进展缓慢,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预计到2015年PX总能力达到1435万吨,2020年增至2100万吨。
未来国内炼油、乙烯和芳烃产能还将继续扩张,带动纯苯生产能力的增加。预计到2015年国内纯苯能力将达到1470万吨,2020年将进一步增至1900万吨,其中石油苯占总能力的比例在70%~80%。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后纯苯下游衍生物的需求也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根据目前已知的纯苯下游装置建设计划,预计到2015年国内纯苯需求量将达1270万吨,2020年将达1780万吨,异丙苯(苯酚)、乙苯(苯乙烯)、硝基苯(苯胺)及环己烷(己内酰胺)等下游产品新建装置投产为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
预计到2020年,我国环己烷(己内酰胺)、异丙苯(苯酚)的消费占比略有提高,其中环己烷占纯苯总需求的比例将从2013年的18%升至24%,异丙苯占纯苯总需求的比例将从2013年的11%升至14%。但乙苯(苯乙烯)、硝基苯的消费占比略有下降,其中乙苯占纯苯总需求的比例将从2013年的41%降至40%,硝基苯占比将从2013年的14%降至13%。此外,正丁烷法顺酐成本优势明显,目前顺酐行业正处于从苯法向正丁烷法过渡的转型期。未来正丁烷法顺酐产能占比或达到45%甚至更高,而随着新增产能的不断释放,顺酐市场供过于求的现状将继续加剧。伴随着正丁烷法顺酐产能占比不断增加,苯法顺酐开工情况日益下滑。预计到2020年苯法顺酐对纯苯的需求将大幅萎缩,其消费占比将从2013年的7%下降到2%。2005~2020年中国纯苯供需平衡情况及预测见表3。
表3 2005~2020年我国纯苯供需预测 万吨
年份 生产能力 产量 需求量 供需平衡/%
2005 364 309 332.9 -23.9
2010 944 682 689.7 -7.7
2013 1225 865 950.6 -85.6
2014E 1343 977 1032.0 -55.0
2015E 1470 1160 1270.0 -110.0
2020E 1900 1650 1780.0 -130.0
注:E为预测值。
市场走势将保持稳中有升态势
由于纯苯大部分是作为一种“副产物”生产出来的,纯苯的产量取决于目的产品的产量,因此纯苯的供需平衡非常脆弱。未来几年全球纯苯需求和产能重心将向亚太地区东移。全球乙烯裂解装置将继续朝着原料轻质化发展,美国本土纯苯供应短缺继续加剧。亚洲地区正在大幅度增加PX的生产,同时副产纯苯的产量也将大幅提升。2014年韩国、新加坡和印度有超过500万吨的PX新产能投用,新增纯苯产能超过210万吨。未来亚洲地区还将有大量PX装置投产。
近年来,美国页岩气的大规模开采,副产了大量廉价的天然气凝析液,其主要成分是乙烷、丙烷等轻质烃,乙烯裂解原料转向低成本乙烷,致使原有来自于石脑油原料的纯苯产量严重下滑,美国本土纯苯产量大幅下滑,美国本土的轻质原油的运用也在逐渐降低芳烃产品的供给。因为乙烯裂解将更多地使用较轻的原料,加上炼油厂产品结构调整,增加柴油产量,减少汽油出口,欧洲纯苯产量将出现下降。
在美国裂解原料变革背景下,我国的纯苯供给结构也正发生相应改变。美国页岩气开采中得到了大量乙烷,致使其价格走低,大幅提升了乙烯衍生品的出口竞争力。这些廉价的乙烯衍生品将冲击我国的乙烯产业,引起国内乙烯装置开工率下降,导致裂解途径得到的纯苯占比不断下滑。同时,由于美国将大量进口纯苯,进而导致全球纯苯供给偏紧,纯苯价格长期看涨。国内炼油厂家会加大芳烃生产负荷,令催化重整途径得到的纯苯占比不断上升。此外,焦炭产业的低迷也使中国的焦化苯行业原料供应得不到保障,产量增长趋缓。
未来国内还将有众多纯苯新建、扩建计划,与此同时下游新增需求增幅更大,纯苯仍将供不应求,国内纯苯市场价格或将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
中国化信产业经济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化信产经院)是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旗下专门负责石油化工产业咨询和战略咨询的服务机构,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强大的咨询团队和严谨科学可靠的分析方法,多年来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了众多有价值的市场研究、竞争力分析、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规划咨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建设项目后评价等咨询服务。客户包括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银行、证券公司等。为客户提供全面、完整的解决方案,提升客户价值。
除单客户服务外,中国化信产经院每年对上百个重点产品和热点行业进行研究,并提供多客户报告,报告章节包括:发展概要、经济与能源、工艺技术概况、世界供需现状与预测、国内生产现状与预测、国内消费现状与预测、中国贸易情况详析、上下游发展状况、价格分析和预测与价差分析、供求平衡预测。研究范围涵盖炼油、有机化工原料、聚合物(塑料、橡胶、纤维、有机硅、有机氟、聚氨酯等)、化肥、农药、无机化工材料、替代原料、替代能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