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煤制乙二醇产业发展是否有“钱景”
2014年50期 发行日期:2014-12-26
作者:zhoukan2012

 

煤制乙二醇产业发展是否有“钱景”
□ 记者 王艳丽
  我国乙二醇的消费领域主要集中在聚酯,消费量达乙二醇需求总量的92%,其余8%用在防冻液和不饱和树脂等领域。2013年我国乙二醇产能496万吨,其中石油乙烯法361万吨,占全部产能的73%;合成气制乙二醇(含煤制乙二醇)85万吨,占17%;MTO制乙二醇生产能力为50万吨,占全部产能的10%。石油乙烯法乙二醇的产能占比已经由几年前的100%减至73%。国内的乙二醇供应将逐步形成石油法制乙二醇、煤制乙二醇及进口乙二醇 “三分天下” 的格局。目前,我国乙二醇生产能力和产量远不能满足聚酯等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2013年我国乙二醇进口量高达825万吨,对外依存度超过70%。
  尽管如此,由于我国乙烯法装置受国内缺油、少气现状的影响,整体产能增幅有限。在当前国内煤企寻求转型的大背景下,具有较大市场缺口的乙二醇吸引了众多煤企的目光,近两年煤制乙二醇新增产能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增长,正在建设和拟建的项目产能超过600万吨,截至2014年,国内煤制乙二醇产能已达110万吨,近三年来,年均增长率高达30.08%。
  然而,伴随着油价的暴跌、技术上的瓶颈等诸多问题,煤制乙二醇产业是否还能一路高歌,“钱景”光明?   
 
油价下跌冲击煤制乙二醇产业
  上半年由于受高油价的影响,乙烯法生产路线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但是价格比去年同期却出现大幅的降低,因此整个上半年,乙烯法生产装置一直处于亏损或微利的状况,整体惨淡经营。但自今年6月末以来,在全球经济萎缩的局势下,原油市场供应持续过剩,导致欧美原油期货价格连续下跌,特别是10月份以来原油市场更是上演一幕幕的暴跌剧情,截止12月10日,原油暴跌至2009年7月以来的新低,WTI收于60.94美元/桶,累计跌幅已超过40%。
  伴随着原油的暴跌,大宗商品走势承压的同时,以原油为起点的乙烯法乙二醇生产成本却逆势受益,生产成本连连降低。而国内市场价格虽近期亦呈现走低的态势,但相较美国及欧洲市场而言,市场整体获利水平依旧具有相对高位,且中国作为全球乙二醇最大的消费地,依然是国际外商的必争之地。这也是乙二醇市场始终维持高进口量的主要原因所在。
  在乙烯法制乙二醇一体化装置获利的同时,国内蓬勃发展的煤制乙二醇行业却受到了一定程度冲击。虽然国内的煤制乙二醇多以最便宜的褐煤为原料,且生产厂家多是煤企转型,但由于国内煤制乙二醇装置前期投入大且前期新设备折旧费用高,综合测算目前国内煤制乙二醇生产成本依旧维持在4500元/吨附近的水平上。而按照石脑油价格计算,乙烯法生产成本基本在4000元/吨附近。在两者的对抗中,国内煤制乙二醇已经处于明显的劣势。
  除了成本方面外,煤制乙二醇新增产能受大环境影响,亦有延期、推迟等情况发生,甚至部分前期有计划上马的装置出现搁浅的情况。虽此情况或与公司发展战略调整有关,但行业前景未及预期亦或是厂家战略调整之中重点考虑的因素。
 
煤制乙二醇产业需合理投资 突破技术瓶颈
   据介绍,目前对于煤制乙二醇产业,国内企业在考察投资项目时,大多属于“理想主义者”。把可能的需求当作现实需求,理论上的竞争优势当作真实竞争力,高估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而忽略财务费用及其他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重视项目可行性而忽略其不可行性,眼光只盯国内市场很少放眼国际大环境。
   延长石油集团总经理助理李大鹏指出“这些问题会导致项目论证缺乏应有的客观公正性,以至于许多论证时“钱景”广阔的项目,投产之日就开始亏损。”目前,所有上马煤制乙二醇的企业,眼光只盯着国内巨大的供需缺口,却避而不谈全球乙二醇实际已经过剩。只将低煤价时的煤制乙二醇与高油价时的乙烯路线制乙二醇相比,却忽略了北美页岩气革命、中东石化业崛起,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将导致国际石油价格下跌、煤制乙二醇与乙烯路线成本差距缩小的可能性,使项目潜在的风险加大。
  除了考虑投资的合理性问题,煤制乙二醇的技术障碍严重影响了国内整个合成气制乙二醇产业的发展以及产品应用。北京兴高化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雷表示,从国内合成气制乙二醇产品的质量来看,有些产品已经达到了国标优级品标准,但有些产品则还未能达到,产品品质差距较大,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也较差,时好时坏;此外,在实践中,由于工艺及来源的不同,即使达到优等品标准的合成气制乙二醇产品也未必能生产出合格的聚酯产品。
 
产业乐观前景或尚存
  虽然目前煤制乙二醇产业正遭受国际大环境油价下跌冲击和自身投资、技术瓶颈,但是作为新型煤化工产业的新热点,它的发展前景也有些许期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乙二醇供应缺口大,而石脑油一体化装置受制于国内现状的影响未来新增产能增加空间有限。从下表可以看出,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乙二醇乙烯法新增产能依旧有限,仅有132万吨的装置投入运行,但煤制乙二醇新增产能达340万吨,是其2.5倍之多。
  (2)煤制乙二醇应用领域推广显成效。据介绍,所谓的乙二醇供需缺口,主要指能满足生产涤纶长丝、涤纶短纤,以及瓶级聚酯的乙二醇。而目前国内已经投产的煤制乙二醇装置,只有少数装置的产品被下游聚酯企业接受,其余大多数厂家的煤制乙二醇产品尚未被聚酯企业完全接受,只能销往树脂及防冻液等领域,既限制了需求,也削减了煤制乙二醇的盈利能力。但是经过这两年的推广与应用,目前煤制乙二醇在非聚酯领域可谓是全面开花,应用份额大大提升,且有些工艺成熟度较高的企业在聚酯领域的推进也进展顺畅。
  综合来看,原油暴跌之下的乙二醇市场亦在经历磨炼,石脑油—乙二醇一体化装置成本下降之下,煤制乙二醇成本优势消失,在市场份额提升有限的当前,原油下跌的利剑无疑会促使国内煤制乙二醇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多的从技术升级、品质提升上寻求更好的突破,实现行业的升级。
           国内乙二醇新增产能统计表(2014年底~2015年)
企业                       地点  产能(万吨/年) 预计投产时间    工艺
新疆天业                新疆石河子      20      2014年四季度    合成气
中科合资                广东湛江        40      投产时间不详    乙烯法
新杭集团                鄂尔多斯        20      2015年年初      合成气
黔希化工                贵州黔西        30      2015年1季度    合成气
永城永金                河南永城        20      2015          合成气
洛阳永金                河南洛阳        20      2015          合成气
开滦集团(内蒙古)化工 鄂尔多斯        40      2015          合成气
山东久泰集团            山东临沂        10      2015年上半年    合成气
神华陶氏榆林            陕西榆林        40      2015          合成气
鹤壁宝马                河南鹤壁        20      2015          合成气
陕西延长石油            陕西延安        80      2015          合成气
亚东石化                江苏仪征        45      2015年5月份    乙烯法
福建联合                福建联合        42      2015          乙烯法
中海油广东              广东惠州        45      2016          乙烯法
总计:472万吨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