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制气自主化技术
获重大突破
本刊讯 12月25日,由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和中海油气电集团合作研发的煤制天然气甲烷化中试技术,在北京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成果鉴定。专家表示,该技术已可工业化,对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改善大气环境和促进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意味着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制天然气甲烷化技术获重大突破。
截至11月底,我国已开车和在建的4套煤制天然气项目全部引进国外甲烷化技术。煤制天然气技术的国产化迫在眉捷。据专家介绍,该技术具有三大优势:一是低循环比甲烷化工艺,循环比较国内外同类工艺低20%~50%,减少单位产品能耗,降低设备投资;二是高性能甲烷化催化剂,催化剂起活温度低,副反应少,耐热温度高,抗积碳性强,稳定性好;三是采用该技术可生产高质量低成本的合成天然气。
据了解,目前,该甲烷化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27项,获得授权12项。(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