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2014油价下跌 严重考验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
2015年1期 发行日期:2015-01-07
作者:zhoukan2012

 

2014油价下跌 严重考验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
□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桑建新
  2014年中国煤炭价格继续大幅度下跌。受OPEC死磕美国页岩油气的影响,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由7月的102.39美元/桶下降至60美元/桶以下,近乎腰斩。原油价格下跌严重考验中国近几年兴起的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以石油替代为目的的现代煤化工。
 
煤炭减产救市,国家出台一系列煤炭脱困政策导致进口量下降
  2014年国家遏制煤炭产量盲目增长,全国煤炭产量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控制。目前国内各省区大都落实了煤矿限产政策,且执行力度大于往年,2014年9月份以来,全国重点产煤省份平均限产力度超过10%。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前10个月,我国煤炭产量29.29亿吨,比2013年同期30.12亿吨减少了0.83亿吨,减少2.8%。
  另外,2014年我国调整煤炭进口贸易政策,自2014年10月15日起,取消进口煤炭零进口暂定税率,分别恢复实施3%(无烟煤、炼焦煤)~6%(炼焦煤以外的其他烟煤)的最惠国税率,限制劣质煤进口,煤炭进口总量有所回落。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前11个月,我国进口煤2.64亿吨,比2013年同期的2.92亿吨减少9.6%。
  由于我国煤炭供大于求,且受进口煤冲击,2014年煤价继续下跌,煤企陷入困境。以环渤海地区秦皇岛、天津、京唐3个港口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为例,2014年1~11月份均价为522.36元/吨,较2013年同期均价578.67元/吨下降9.7%;进口均价76.1美元/吨,较2013年同期进口均价88.5美元/吨下降14%。
 
2014年煤制烯烃迎来投产高峰,油价暴跌动摇煤制烯烃成本优势
  2014年我国神华宁煤二期、中煤榆林、延长中煤等6个煤制烯烃项目投产,新增煤制烯烃产能295万吨。加上此前投产的7个项目,截至2014年底,我国投产煤制烯烃(CTO/CTP)和甲醇制烯烃(MTO/MTP)项目13个,烯烃产能581.5万吨。其中,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的乙烯产能189.7万吨,丙烯产能391.8万吨。
  考虑到原油下游产品跟随原油走势波动的一致性,而甲醇价格的居高不下,让市场对MTP/MTO工艺生产的丙烯是否拥有利润空间产生了怀疑。短期内原油反弹无力,仍有进一步下跌空间,这将造成丙烯、石脑油市场继续下滑,传统石脑油蒸汽裂解工艺成本降低,现在油制烯烃与煤制烯烃价差越来越小,煤制烯烃价格优势不再明显。
 
甲醇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大幅度提高,价格下滑
  随着我国煤制烯烃和甲醇制烯烃投产高峰期到来,2014年我国甲醇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大幅度提高。2014年前11个月,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甲醇产量3297.52万吨,较2013年同期的2606.07万吨增加了26.5%;根据国家海关总署数据,我国进口甲醇363.75万吨,较2013年同期的453.9万吨减少了19.9%;出口甲醇68.37万吨,较2013年同期的65.48万吨增加了4.4%。2014年前11个月我国甲醇表观消费量达3592.9万吨,较2013年全年3278.39万吨还增加了9.6%。
  受我国甲醇产能过剩和原油价格下跌影响,2014年我国甲醇价格下滑7.3%。就华东、华南和华北3个甲醇主产区而言,2013年甲醇全年均价为2853.7元/吨,2014年降至2645.4元/吨。
 
醋酸乙烯引领上下游走出困境
  近几年由于醋酸乙烯产能增长高于下游需求的增长速率,世界醋酸乙烯已经表现出产能过剩,2013年装置平均开工率77%左右。目前我国醋酸乙烯产能过剩,2013年装置开工率73.6%。国外醋酸乙烯产能的减少为我国醋酸乙烯出口带来机会。2014年前11个月,我国醋酸乙烯出口量16.16万吨,较2013年同期0.32万吨提高了50.5倍。出口量的增长也带动了醋酸乙烯产量的增加,从而引领醋酸乙烯上下游走出困境。
  醋酸乙烯是原料醋酸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我国冰醋酸31%用于生产醋酸乙烯。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醋酸生产国和消费国,2013年产能952万吨,约占全球的49.7%。由于下游需求增长速率低于预期,另外我国醋酸生产成本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差,出口量一直没大的起色不能有效消化过剩的产能,导致我国醋酸由供不应求转向产能过剩,2007年以来我国醋酸装置平均开工率在60%左右,产能严重过剩。
  聚乙烯醇是我国醋酸乙烯最大的下游产品,我国50%以上的酸醋乙烯用于聚乙烯醇生产。我国聚乙烯醇的一大特点是,基本上都自配醋酸乙烯装置。由于2014年醋酸乙烯销量好、价格走高,各厂商均生产销售醋酸乙烯导致聚乙烯醇产量减少,从而价格回升。2014年前11个月,我国聚乙烯醇11172元/吨,较2013年同期的10540元/吨上涨6%。
 
我国煤制天然气发展提速 启用节能减排新工艺
  2014年11月19日,我国又一煤制天然气项目内蒙古汇能煤化工有限公司一期4亿立方米煤制LNG项目顺利投产,我国煤制天然气总产能达31亿立方米。另外,在大气污染与天然气需求增长的双重压力下,一度停滞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审批在2013年有所松动。国家发改委指出,解决大气污染特别是雾霾严重问题,关键是“压煤、上气、控车、监管”。其中的“压煤、上气”正是煤制天然气的方向所在。至2014年称其已获得开展前期工作“路条”的煤制天然气项目17个,合计产能1215亿立方米,一期产能650亿立方米。
  煤制气造成的环境问题使这一技术备受争议。大唐克旗和新疆庆华两个煤制气项目采用成熟的块煤固定床加压气化技术。块煤加压气化技术的煤制气项目最大的难题是污水处理。大唐克旗煤制气项目,污水处理系统工作量很大,处理难度很高,一吨煤耗产生1吨多含有苯酚、焦油等成分的污水,该污水处理难度大,要达到水处理的理想效果,处理1吨污水花费高达137元。
  汇能煤制气项目与其他煤制气项目最大的不同,是选用西北化工研究院的多元料浆气化专利技术,采用水煤浆气化技术的最大好处就是环保。水煤浆气化一开始就把固体煤制成了煤浆,减少了粉尘对环境的污染;在气化过程中,反应在密闭加压环境下进行,气化炉本身无有害气体排放;气化过程中,反应温度高、时间短,不会产生焦油、萘、酚等各种难处理的有机物。因此,水煤浆气化系统的污水产生量少,需要处理的污水成分主要是灰分、碳粒、盐分,处理起来比较容易,因此水处理系统相对比较简单,大部分废水都可以返回水煤浆配浆阶段重复利用,水耗得以降低。另外,水煤浆气流床加压气化技术的除尘设备也比较简单,只需要一个旋风分离器和一台水洗涤塔,无需价格昂贵的高温高压飞灰过滤器。
 
油价暴跌和成品油消费税上调使煤制油经济性饱受质疑
    20149月,兖矿榆林100万吨煤间接制油示范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目前建设基本完成,预计2015年上半年投料试车。目前国内在建的7个煤制油项目,总产能在1200万吨,预计3年后才进入投产高峰期。
  2014年下半年以来,原油期货价格不断下跌,使备受瞩目又最遭争议的煤制油项目广受质疑,雪上加霜的是,国内最近连续两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让煤制油企业的税费压力进一步加大。2014年11月29日,溶剂油消费税刚刚从之前的1元/升加征到1.12元/升;12月1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的通知》,又将汽油、石脑油、溶剂油和润滑油的消费税单位税额由1.12元/升提高到1.4元/升。这无疑将使煤制油企业负担明显加重。
 
芳烃短缺和原料结构变化为煤制芳烃提供发展空间
    煤制芳烃技术是最近几年才受人关注的新技术。目前我国甲醇制芳烃技术已经工业示范成功,2013年,陕西华电榆横煤化工有限公司采用清华大学的流化床甲醇制芳烃(简称FMTA)技术建成1万吨中试装置,内蒙庆华集团采用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和赛鼎工程有限公司开发的固定床甲醇制芳烃技术建成10万吨工业化装置,均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2012年7月中国石化20万吨甲苯甲醇甲基化示范于2012年12月开车成功,该项目以甲苯和甲醇为原料生产二甲苯,大幅度提高甲醇制芳烃的对二甲苯(PX)的收率。
  虽然油价下跌降低了石化工业的原料和能量成本,但相应地烯烃、芳烃等大宗石化产品价格也明显下滑,油价下跌使中国的煤制化学品行业承担了更大的压力。但我国芳烃产不足需,甲苯和二甲苯供应缺口越来越大,为煤制芳烃提供了发展空间。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