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轻烃行业“乾坤挪移”
2015年1期 发行日期:2015-01-07
作者:zhoukan2012

 

轻烃行业“乾坤挪移”
□ 中国石油集团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吉林设计院 于春梅
2014年回顾篇
    一、美国页岩气革命改变全球轻烃格局
    页岩气革命不仅使美国天然气价格极具竞争力,而且页岩气开采伴生的湿气乙烷、丙烷、丁烷为下游化工产品提供了丰富而廉价的原料,这将重塑世界石化行业格局。
    1.美国成为我国甲醇重要的来源国
  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北美天然气价格大幅降低,甲醇的生产成本也大幅下降。同时,中国进口甲醇制烯烃(MTO)项目的崛起,加快了北美地区甲醇新建、扩建项目投资步伐。中国企业也在北美寻找天然气制甲醇的项目机会。2014年7月,山东玉皇宣布,计划投资18.5亿美元用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甲醇项目,其甲醇总产能为300万吨/年,同时建造一座甲醇下游产品工厂。其生产的大部分甲醇将出口至中国,主要供应山东的甲醇下游生产企业。长期来看,从北美地区进口的甲醇有可能成为国内甲醇主要来源之一。
    2.美国、欧洲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大幅增加
    乙烷裂解生产乙烯的收率超过80%,远高于亚洲传统的石脑油制乙烯的收率,目前已成为极具竞争力的工艺路线。陶氏、雪佛龙菲利普斯化学、壳牌、沙索、台塑、埃克森美孚、伊士曼化学、巴塞尔等也都规划了大规模的烯烃裂解装置建设计划。资料显示,北美新建乙烯装置大部分将在2016~2017年投产。此外,英力士、北欧化工和SABIC都宣布了通过进口美国的乙烷在欧洲新建乙烯装置的计划。
    3.引爆中国PDH项目投资热情
  在我国,以进口丙烷为原料,打造丙烷脱氢(PDH)及下游产业链,已成为沿海化工企业的合理选择。美国也在发展PDH项目,主要是弥补本土丙烯的不足。美国乙烯原料的轻质化,使丙烯缺口增加,将主要通过PDH路线来弥补。已公布的数据显示,北美在建和拟建的PDH产能就已经达到至少330万吨/年。
  2014年我国有3套PDH装置投产,新增产能210万吨/年。预计到2015年,国内PDH总产能将达到527万吨/年。此外,美国的页岩气发展,对碳四以及芳烃行业也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未来5~10年的石化行业发展中,页岩气化工和煤化工将成为两支重要的力量。尤其在聚烯烃、乙二醇等领域,页岩气、煤化工、石油化工的竞争将在未来逐一显现。
 
    二、山东地炼转型升级 轻烃产业将崛起
  山东省政府发布《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要求到2017年淘汰及转产落后企业20余家,缩减落后炼油产能约1200万吨,并对环保、油品质量和工艺技术有相关规定,引导落后中小企业逐步退出原油加工,转向精细化工等领域。
  在《方案》中,山东省明确表示将为地炼企业申请原油进口及使用资质,力争2017年山东地炼企业一次加工装置的原料中,原油占加工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2020年达到60%以上。《方案》数据显示,山东省炼化企业一次加工能力1.89亿吨,其中地方企业1.12亿吨。方案要求通过“扶持一批、整合一批、转型一批、淘汰一批”,到2017年全省地炼企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亿吨/年之内,平均规模由目前的230万吨/年提高到450万吨/年;到2020年一次加工能力稳定在1亿吨/年,企业平均规模提高到500万吨/年,化工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提高到30%以上。因此,在这一轮转型升级中,山东将目光瞄准了石化产业链。
  山东省有着国内比较完善的石化产业链条、从炼油到化工。却唯独没有大型烯烃装置,尤其是丙烯资源的短缺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山东发展化工,必须解决原料问题,可以预见,未来一些大型乙烯、芳烃装置将在山东崛起。
  山东是国内液化气深加工的发源地,近年芳构化、烷基化、异丁烷脱氢等液化气深加工项目在山东省迅速崛起,一些大大小小的液化气深加工企业遍地开花。未来随着《方案》的实施,小炼油关停,一些没有特色的深加工企业将受原料、经济效益的制约,倒闭、转型、兼并重组成为发展中的必然。
 
    三、国际原油暴跌不止 化工品沦为“重灾区
  2014年下半年,全球石化行业最重要的事件恐怕就是国际原油价格崩盘式下跌,布伦特原油最低跌破60美元/桶,让人“跌破眼镜”。原油一泻千里直接引发国内包括轻烃下游化工产品集体暴跌,将苯乙烯、纯苯、甲苯、二甲苯、PX、苯酚、丙酮、苯胺、丙烯酸等化工市场进一步推向深渊,一些产品价格屡创近年新低,尤其是一向坚挺的丙烯价格大幅下挫,也将整个化工行业拖向深度调整的轨道。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原油下跌对化工市场的影响被悄无声息地放大,
  如今,国际油市定价权争夺进入了战国时代,当前部分化工产品市场已行走在崩溃边缘,在经济下滑、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需求提升无望的前提下,市场何时走上正轨,难有定论。
 
    四、“煤和油制聚烯烃”成本之争成为焦点
  由于煤制烯烃终端产品是聚烯烃,国内市场受影响较大的是聚烯烃行业。伴随着油价的不断走低,煤制与油制聚烯烃成本差距不断收窄,煤和油制聚烯烃谁更有优势成为行业中的热门话题。比如聚丙烯成本9月份之后快速下降,而且煤和油制聚丙烯成本之间的差价逐渐缩窄。12月中旬,煤制聚丙烯成本仅比油制聚丙烯成本低600元/吨左右,再考虑煤制聚丙烯的运输成本、加上煤制烯烃性能对比石化原料还有差距,煤制聚丙烯的原料优势已经非常小。煤制烯烃的发展前景面临考验,尤其对于新投产的煤制烯烃企业,一方面其产品质量尚不稳定,产品需要下游企业逐渐接受,市场开发面临较大困难;另一方面,产品类型单一,以低端料为主,若无成本优势,很难和石化企业抗衡。若原油长期在60~70美元/桶或以下价位徘徊,煤制烯烃的投资热潮必然会降温。
 
    五、大气污染防治新方案出台 油品升级下的新机遇
  目前我国实施国V汽油标准的地市包括北京(京Ⅴ)、上海、江苏沿江8市(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泰州和南通);执行国Ⅴ柴油标准的地市有北京、上海、南京。
  根据2014年3月发布的《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未来一年天津、河北、浙江、广东等地市或将率先执行国Ⅴ汽柴油标准。目前国内多数地区执行国III柴油标准,单位硫含量在350ppm,而国Ⅴ柴油单位硫含量降至10ppm,单硫含量方面下降约97%。另外,柴油升级后配合相应的排放标准,也可大大降低柴油车尾气中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的排放。柴油质量升级,使脱硫等环保产业成为热门,目前影响较大的是MTBE行业,10月后价格大幅下挫的MTBE已脱离了成本线。脱硫增加了生产成本,一些缺乏竞争力、规模小的MTBE装置面临着关停,
    在油品质量升级过程中,改善汽油车尾气排放的异辛烷、改善柴油车尾气排放的车用尿素及聚甲基二甲醚将得到发展。
    六、中韩自贸区结束实质性谈判,市场影响值得期待
  11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韩国总统朴槿惠在北京举行会晤,双方共同确认中韩自贸区结束实质性谈判。由此,东亚经贸格局或得以永久性改变。
   中韩自贸区谈判于2012年5月启动,是我国迄今为止对外商谈的覆盖领域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区。根据谈判成果,在开放水平方面,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超过“税目90%、贸易额85%”。协定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共17个领域,包含了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等“21世纪经贸议题”。据韩国通商产业资源部的数据,2013年,中国从韩国进口商品的进口额为1793亿美元,超过日本、中国台湾和美国,位列第一;对中国的出口占据了韩国全部出口量的26%。
  在韩国对中国市场出口的塑料原料中,LDPE、HDPE、PP关税执行6%征收,东南亚的LLDPE、PP零关税除外。今年PE三大品种来源国排名中,韩国均在前五位;PP进口来源国排名中,韩国排名第一。假如2015年初中韩正式签署中韩自贸区协议且生效,东亚塑料市场格局或将发生明显变化。加上中东、东南亚等国家产品的冲击以及中国煤制烯烃、PDH异军突起,中国市场可能会发生一场没有硝烟的价格战。
 
    七、乙烯进口关税下调,旨在鼓励进口乙烯
  12月18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2015年关税实施方案》,其中,对乙烯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即乙烯进口关税由2%调降至1%。
   扩大我国乙烯进口具有非常重要和广泛的意义。一是有利于降低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和风险。我国进口原油相当一部分用于裂解生产乙烯,导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二是有利于我国化工行业节能减排。乙烯裂解是高耗能行业,扩大乙烯进口,不失为我国节能减排的一条重要路径。三是有利于优化乙烯资源配置,提升我国乙烯延伸产业的竞争力。受轻烃资源限制,我国乙烯裂解原料以石脑油和凝析油为主,乙烯产能85%左右是以石脑油为原料,原料优质,但成本高昂,使乙烯下游成本过高而缺乏效益和竞争力。相比之下,中东和北美所使用的乙烯裂解原料中,轻烃比例高达50%以上,乙烯成本低廉,乙烯延伸产业的竞争力也显著提高,将促进乙烯深加工行业的发展。
 
2015年展望篇
    一、全球经济缓慢复苏,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将逐步形成
  2015年全球经济将呈现缓慢复苏态势,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将逐步形成,工业经济增速有望小幅提升。2014年,我国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国民经济和工业经济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预计2015年,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逐步形成,会带动工业增速小幅度提升。考虑到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美元升值预期增强,以及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加快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2015年我国出口形势也将有所改善。
 
    二、油价下跌利好部分化工行业,“油头”乙烯产业迎来新机遇
  短期内油价下跌会给部分石化行业下游产品带来成本利空,加速相关产品价格下行。不过,中期随着原油价格企稳,将有助于下游行业降低成本,部分需求稳定和库存处于低位的子行业有望从成本下降中率先受益。
  2015年原油价格的走势,各家机构有不同的预测,但是观点相近的是原油很难回到过去的高价位。原油市场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走势比较复杂。2015年全球经济能否复苏,原油供过于求的态势能否缓解,另外任何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引起油价的大幅波动。
  2014年11月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本》。新建乙烯项目由省级政府按照国务院批准的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核准,放开外商投资乙烯项目的限制。2014年国务院会议上就提出重点建设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包括大连长兴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和福建古雷。可以说这七大石化产业基地所在的地方又一次迎来了乙烯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
  在高油价时代,我国加大了乙烯原料多样化的步伐,特别是MTO项目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国际油价大跌,由于原料成本的大幅下降,“油头”乙烯装置竞争力明显得到提升。“油头”乙烯产业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和原油价格暴跌的背景下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PDH/MTO项目集中投产,丙烯市场格局将改变
  2014~2015年是我国PDH/MTO项目集中投产期,且2015年产能将充分释放。西部地区的MTO几乎全部配套的是聚丙烯,而PDH项目也多数配套了聚丙烯,部分丙烯外卖。在供过于求的前提下,聚丙烯资源大幅增加,价格下跌也在预料之中。作为丙烯最大的下游衍生物,聚丙烯的下降也将拖累丙烯价格的下滑,进一步影响到其他丙烯下游衍生物丙烯酸、丁辛醇、环氧丙烷价格的走低。
 
    四、在国家环保政策的高压下,部分污染企业面临停产
  在国家环保政策的高压下,2015年高污染的企业在环保上买单的成本大大增加。倒逼企业进行生产工艺的升级改造,某些缺乏竞争力、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有可能被直接关停。也倒逼污染严重的企业从城区搬到郊区,2015年企业的搬迁改造将会大规模化。预计搬迁、改造、关停、转型不仅贯穿2015年,“十三五”期间仍会延续。
 
    五、更多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寻找资源,合作建厂
  2014年,民营企业山东玉皇到美国投资建厂的消息一爆出,引起业内不小的震动,惊讶中国民营企业的胆量与勇气的同时,也为国内众多民企起到了示范作用。北美廉价的页岩气资源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眼球,预计2015年将有更多国内缺乏资源的民营企业将目光瞄准海外,分享一份“蛋糕”,实现民营企业家的跨国梦想。
 
    六、“精耕细作”,产品向高附加值转移
  目前,我国轻烃行业缺乏竞争力,除了因为基础大宗化工产品产能过剩、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下游行业增幅放缓等问题外,行业创新能力较弱也是重要原因。过去一些化工企业耗巨资,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却对引进技术“消化不良”,只能生产“粗粮”产不出“细粮”。很明显通用产品的附加值低,在国内市场短缺时,价格高位,还能有经济效益。在目前市场环境恶化、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通用产品因附加值低,难有经济效益,甚至会产生亏损。因此,不断加大研发力度,优化产品结构,生产高端、高附加值的产品,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