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化肥市场:竞争激烈 整合加剧
2015年1期 发行日期:2015-01-07
作者:zhoukan2012

化肥市场:竞争激烈  整合加剧

□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陈 丽    

  2014年,是化肥企业生存比较困难的一年,也是企业整合加剧的一年。尿素市场整体走势平稳,波动不大,但价格处于近几年低谷;磷肥市场较2013年有所好转,价格稳步提高;钾肥市场与磷肥相近,价格同样是先抑后扬。总体看来,2014年我国化肥整体仍处于供大于求状态,开工率普遍不高,出口较2013年有明显提升,但由于需求增长缓慢,所以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整合加剧,效益下降。

回顾2014

  1. 产量首现降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14年11月,我国共有基础化肥生产企业612家,其中氮肥企业331家,产量可以满足国内需要,并有较强出口能力;磷肥生产企业223家,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有部分出口能力;钾肥企业58家,因资源短缺需要进口补充才能满足需求。
  1~11月我国共生产化肥6401.06万吨,同比下降0.09%。其中氮肥4331.14万吨,同比下降2.06%;磷肥1512.03万吨,同比增加1.81%;钾肥557.88万吨,同比增长11.74%。近5年来我国化肥生产一直呈增长趋势,2014年在总产能同比继续提高的情况下,总产量却出现下降,主要是化肥行业大环境不景气,市场低迷,倒逼企业停产减产、整体开工率持续低下所致。2015年出口政策放宽,再加上2013、2014两年的企业格局调整,落后产能逐渐淘汰,市场气氛有望好转,化肥整体开工率有望回升,预计总产量将恢复性增长。
  2. 出口大幅攀升
  由于化肥市场供大于求现象明显,市场呼唤更为宽松的出口环境。2014年我国化肥出口关税政策较往年有所放松,继续采取淡旺季关税政策,但税率下调明显。尿素全年40元/吨,旺季(1~6月,11月,12月)另收15%从价关税;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全年50元/吨,旺季(1月1日~5月15日,10月16日~12月31日)另收15%从价关税;氯化钾、硫酸钾全年300元/吨;肥料氯化铵、硝酸钾、普钙、重钙、其他化学磷肥、磷钾二元肥全年从价关税5%;其他未列名氮肥全年40元/吨;旺季(1~6月,11月,12月)另收15%从价关税;三元复合肥全年执行30%。
  据海关总署统计,2014年1~11月我国化肥出口2585.96万吨,增长47.06%;进口866.94万吨,增长22.36%。氮、磷、钾肥的出口量几乎都出现大幅上涨。详见表1。
  我国化肥进口的主要品种是氯化钾,2014年1~11月进口氯化钾722.47万吨,同比增长33.24%。主要进口来源地为俄罗斯239.47万吨、白俄罗斯146.42万吨、以色列128.53万吨、加拿大109.88万吨、约旦56.54万吨、德国18.33万吨。进口来源国情况见1图。

 

 

 

 


  3. 需求稳步增加
  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0709.9万吨,同比增长了0.9%,实现了“十一连增”。 2014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2738.3千公顷,比2013年增加782.7千公顷,增长0.7%。2014年中央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拨付1222亿元。另外,继续开展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提高并及早公布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释放鼓励粮食生产的强烈信号。在政策支撑之下,国内化肥需求保持小幅增加趋势。然而随着国家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新型肥料应用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对肥料需求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工业应用方面,对氮肥工业需求增幅在8%左右,工业脱硝和车用尿素是工业需求新亮点。年底车用尿素国家标准出台,对车用尿素市场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预计2015年车用尿素将继续快速增长。
  4. 市场竞争加剧
  2014年,我国肥料市场总体疲软,但各个品种市场又有所不同。
     氮肥以尿素为例,全年价格在低位波动。年初尿素的开局价格较低,春季价格延续下行趋势。年初主流出厂价格在1700元/吨左右,随后价格稳中走低,3月份开始出现明显下滑,到5月中旬触底,主流价格不到1500 元/吨,随后触底反弹,回升到1500元/吨以上;8月份过后在国际尿素的支撑之下,再加上市场持续疲软,流通商手中货物不多,所以国内尿素价格进一步回升,主流价格回到1600元/吨的水平;11月份国内出口空窗期关闭,加上冬储启动缓慢,国内尿素价格出现下滑,幅度在20元/吨左右。年底农业需求平淡,下游企业走货不畅,但厂家开工率一般,所以市场供应量增幅不大,尿素价格仍低位盘整。
  2014年磷肥市场走势相较其他化肥产品相对稳健。一铵、二铵的走势大体相仿,年初价格都有小幅攀升,随后经历长达5个月左右的平台期,其中一铵价格曾有小幅回落。磷酸市场保持稳健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原料价格支撑,特别是硫磺价格走势平稳,到岸价在160元/吨CFR左右;二是下游复合肥需求旺盛;三是国际需求支撑,2014年的出口关税放宽以后,国内大量磷肥企业将目光投到国际市场,所以国际磷肥价格上涨对国内市场的支撑较为明显。
  2014年是BPC销售联盟解体后的第一年,销售策略由限产保价改为市场优先,价格随之下滑。年初国际钾肥价格延续了上年底的低迷走势,国内钾肥市场走势取决于国际市场,所以国内钾肥价格同样处于低谷。2014年中国与国际钾肥供应商签订的订单合同价格为305美元/吨CFR,2013年大合同价格在400美元/吨CFR,同比下降了95美元/吨。在国际钾肥市场风起云涌的同时,我国钾肥供应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2014年盐湖钾肥公司新增的100万吨产能全部投产,罗布泊钾肥公司扩产之后产能也达到了160万吨,新增的产能除了满足国内需求之外,出口也有了显著提高,截至11月底,钾肥出口总量同比提高了15%。价格方面,2014年钾肥走势整体平稳,华东市场上盐湖钾肥的价格在1950~2150元/吨区间浮动。进口钾肥价格走势也相对平稳,全年价格浮动在100元/吨上下。9月初价格出现了反弹,并且出现了一个上升的平台,主要原因是Uralkali钾肥公司2号矿井透水事故影响了供应量,国际钾肥供应商开始抬高报价,对钾肥价格起到了进一步的支撑。总体来说,2014年钾肥市场上半年走势稳定,下半年开始回升(详见图2)。

 

 

 

 


  5. 农资电商试水
  2014年是电商迅猛增长的一年,而农资行业试水电商的声音也越来越高,已经有不少化肥大企业开始低调尝试电商模式。除了化肥企业以外,电商巨头也早已看好农资市场,并且动作频繁,京东淘宝在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刷宣传标语,7月份阿里巴巴召开了首届中国县域经济和电子商务峰会,都是为了争抢农村市场。但是由于农资产品与普通快消品的区别很大,再加上物流渠道不完善等种种问题,所以当前农资电商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尽管农资电商尚未成熟,但从市场反馈来看,农资行业进驻电商之路已经开启,市场上对此积极性十分高涨。另有消息透露,商务部将从2015年开始实施规范促进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应用,如果成真,这将成为农资电商发展的政策支撑。预计2015年,农资电商将会得到突破性发展。
  6. 结构调整加快
  氮肥方面,首先是原料结构调整更加明显。2014年国家进一步上调天然气价格,这对气头尿素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阻碍,目前气头尿素产能在30%左右,预计未来将有10%以上的产能退出,涉及近千万吨尿素。另外,烟煤替代无烟煤的趋势继续加大。其次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建大型装置的投产和一批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落后、能耗高的装置的退出,提升了氮肥企业的平均规模和竞争力。第三产品结构调整加快。面对越来越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产品结构不断发生变化,高效新型肥料(如专用肥、缓控释肥、水溶肥、功能肥)和环保型产品(硫酸铵)发展迅速。
  磷肥方面,由于近两年行业形势恶化,产能扩张进展缓慢。预计2014年我国磷酸一铵产能约为1700万吨、磷酸二铵产能约为1950万吨,较2013年无明显增长。磷肥的市场变革主要体现在进出口关系上,今年我国磷肥出口量同比大幅提高,特别是磷酸一铵出口量同比增长了近两倍。
  钾肥方面,2014年青海盐湖和罗布泊新增产能都顺利投产,两大国内钾肥巨头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并且钾肥自给率也不断提高,进口钾肥所占比例从上年的58%降低到50%以下。但扩张并未停止,青海盐湖公司于2014年底募资了54亿元,用于年产150万吨钾肥扩能改造工程、30万吨钾碱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国内钾肥产能扩张有助于提高我国钾肥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对未来国内钾肥价格具有决定性意义。
  7. 新型肥料渐成气候
  随着高效、高产、优质、生态、环保农业的发展,加之目前化肥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近年化肥企业在高效新型肥料生产上十分火热,目前新型肥料市场份额已经超过10%。以2013年为例,全国化肥施用量约为1.3亿吨,新型肥料用量已经突破2000万吨。新型肥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间发展产品会发生变化,目前农业部登记的新型肥料产品有水溶性肥料、缓释肥料、微生物肥料。另外,稳定性肥料、增值肥料等具有增效作用的肥料也可归为新型肥料。由于是新型产品,生产技术需要创新,施用方法需要探索,增产效果需要验证,环境影响需要检验。为此,对待此类肥料,要理性稳定发展。
  8. 跨界整合加剧
  2014年,农资市场出现了很多合作与并购的案例。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金正大和挪威阿坤纳斯合作成立子公司;诺普信和金正大共同搭建商业合作平台;芭田股份1.4亿收购阿姆斯,迅速切入微生物化肥领域;还有药企盛济堂收购赤天化,外企海法注资云天化等。除了企业之间的联合之外,企业联合金融机构推出的融资平台也是跨界的典型案例。同时,为破资金瓶颈,化肥企业力推经销商融资平台,国内多家大型肥企联合金融机构相继推出经销商融资平台,为经受赊销困扰、利润缩水而资金短缺的农资经销商提供低息贷款,从而拉动了肥料销售。

表1  2014年1~11月我国主要化肥品种
出口统计 万吨(实物量)

      品  种           2014年1~11月     2013年同期        同比/%
化肥 2585.96 1758.41 47.06
尿素 1198.21 751.28 59.49
硫酸铵 365.18 271.74 34.39
硝酸铵 38.10 40.97 -7.01
肥料用氯化铵 48.18 36.92 30.50
重过磷酸钙 78.84 69.65 13.19
其他过磷酸钙 66.59 58.67 13.50
磷酸二铵 414.69 328.58 26.21
磷酸一铵 193.75 65.49 195.85
氮磷钾三元素肥料 6.89 4.42 55.88
氮、磷二元肥肥料 74.61 55.24 35.07

展望2015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已于2014年12月22日在京召开,从会议传出的信号来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或将是2015年“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或将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会议围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一主题,详细部署了2015年的三农工作任务。在2015年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对于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也将会有更为详细的阐述。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办法、强化金融服务等都将被提及。据相关机构预计,2015年我国GDP增幅将在7%左右,CPI在3.5%左右。
  就化肥行业来说,2015年国内需求基本稳定,国内外化肥供需矛盾将有所缓和。在出口政策放松的情况下,出口增加或许可以适当减缓国内供需关系,但若要彻底走出困境,还需化肥企业开辟新路,创新产品和服务。2014年国内化肥企业总数较上年有所下降,预计2015年在调整过程中化肥企业总数还会继续减少。
  1. 优惠政策或逐渐收紧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它的重要性。为了保障粮食生产安全,2015年国家将会继续保留化肥行业的部分优惠政策,如原料、运输及电价优惠等。但随着化肥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的日益突出,减少政策优惠的声音不绝于耳,2014年中就有传言称2015年将恢复化肥增值税值,但截至目前尚未有明确消息。
  2. 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
  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我国化肥整体产能过剩的情况还将持续2~3年, 2015年仍将是结构调整的重要一年,大型化肥供应商仍需将重点放在转型创新上。另一方面,国内化肥刚需仍有上涨空间,再加上2015年出口政策放宽,国内销售压力也将有一定程度缓解。
  3. 企业生存困难,整合加剧
  因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而市场竞争白热化程度加剧,致使企业赢利空间越来越小。那些规模小、能耗高、管理水平差的企业可能会在这轮竞争中被迫走关停并转的路子。在这个大数据时代,跨界整合将成为行业发展大趋势。
  4. 投资热将得到有效抑制
  2013年开始我国化肥市场持续低迷,根本原因是产能过剩,2014年一整年市场都在调整中挣扎。合成氨和磷铵准入制度的实施和市场不景气共同抑制了化肥投资热潮。2015年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加深。
  5. 产品结构值得关注
  品种多样化、营养全面化、产品功能化是肥料发展的一个趋势。近年来,测土配方施肥推动了产品的多样化,企业要关注土壤养分供应和作物需求,按需产肥,不是养分含量越高越好,品种要灵活多样。氮、磷、钾是作物不可或缺的大量营养元素,但钙、镁、硫、硅、锌、硼等中微量元素作用也不可小视,有机-无机结合也应考虑,营养均衡全面对作物优质增产非常重要。产品功能化是指部分肥料产品要具有抗病虫害、抗旱、抗冻、抗倒伏、抗重茬、调理土壤酸碱度等作用,企业要实现产品的差异化,赢得商机。关注产品结构合理发展,目的就是要提高肥料产品利用效率,符合作物优质高产及对环境友好的目标。
  6. 出口数量将进一步扩大
  2015年化肥出口关税政策相比于2014年将进一步宽松,特别是取消了淡旺季差别关税制度,采用全年统一关税制度,尿素按80元/吨征收,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按100元/吨征收。在国内化肥市场持续低迷、供需格局宽松的背景下,关税放松对改善国内供需局面,提升国内化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盈利水平都有重要意义。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