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行业转型发展适应新常态
□ 童言
伴随着轮胎行业准入条件、轮胎消费税取消、天然橡胶选择性进口关税上调、复合胶国家标准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及美国再次对中国轮胎出口发难,在一片产能过剩的质疑声中橡胶工业度过了2014年。一年来受到国内外市场变化因素的影响,橡胶工业发展速度减缓,投资增速回落,多数橡胶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库存增加,但行业销售收入将再次冲击1万亿元大关,有望成为又一个迈进万亿元俱乐部的产业,由大做强成为行业今后主攻目标。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1月橡胶行业实现销售收入9060.7亿元,同比增长7.6%,延续了2013年以来的低速增长态势,利润仅增长2.5%;库存达到804.13亿元,同比增长10.2%。主导产品轮胎产量10.12亿条,同比增长7%,其中统计的130家子午胎生产企业子午胎产量5.59亿条,同比增长5.7%。摩托车胎产量7662.6万条,同比增长5.6%;胶鞋产量4.3亿双,同比增长7.1%。“十二五”开局时,行业上下为胶价的高涨奔走呐喊,而对于即将到来的“十三五”已然变成为产能的过剩苦寻对策。“新常态”条件下的橡胶工业如何转型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哪里……有待行业参与者破题。
靠技术进步、绿色制造,用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来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成为行业的新追求
2014一年中,橡胶湿法混炼新工艺这一颇具前景的国际前沿技术吸引了国内10余家单位进行研究开发。湿法混炼满足了大量添加白炭黑的要求,使轮胎性能得到提升,关键是在降低轮胎滚动阻力和生产中的能耗方面效果显著,被列入2014年国家科技项目指南。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轮胎全生命周期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通过验收,项目以轮胎原材料生产、轮胎制造、旧轮胎翻修为主线,提出一套从工艺、技术、装备到管理的轮胎绿色制造综合优化方案,实现轮胎生产及使用各阶段减少环境影响、降低能量消耗、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发布《绿色轮胎技术规范》,使国内轮胎绿色制造进程提速。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整体轮胎市场绿色化率有望突破20%。轮胎室外检测的必备手段轮胎试验场建设顺利推进,除高环道路外,其他道路条件初步具备,即将进入试运行阶段。
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现代营销模式开始在行业兴起,以橡胶谷为代表的橡胶行业各类电子商务平台跃跃欲试,传统销售方式面临冲击和挑战。
体制机制改革也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杭州中策国有股权在杭州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标志其混合所有制改革上路;风神轮胎控股股东中国化工橡胶有限公司通过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引入战略投资者;民营企业赛轮股份则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投入大轮辋高性能半钢子午胎建设;库珀成山终结7年合资历程,易帜为浦林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
政策约束出台,投资增速开始回落,产能持续释放
针对结构性产能过剩日益突出的矛盾,工信部发布《轮胎准入条件》并于10月1日实施、轮胎大省山东更叫停轮胎项目。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橡胶工业1~11月实际完成投资1529亿元,增长8.8%,其中轮胎制造业下降2.4%,实际完成投资591.13亿元。2014年,横滨橡胶苏州增建的600万条高性能轿车子午胎投产;总投资10亿元的延长石油西北橡胶800万条半钢子午胎生产线建成投产;总投资20亿元的安徽和鼎轮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200万条高性能半钢子午胎项目进入试产阶段;占地39.5万平方米普利司通(沈阳)轮胎有限公司新工厂在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竣工,日产约5000条卡车巴士用子午胎;位于山东德州武城县的玲珑轮胎有限公司(德州)1000万条半钢项目顺利投产。
与半钢胎产能大量释放不同,投资更多集中于全钢胎。华南轮胎转战合肥,一期投资18亿元,建设年产全钢载重胎200万条装置;建大橡胶(中国)有限公司在昆山经济开发区实施231万套全钢子午胎项目;华勤橡胶工业集团在山东兖州成立通力轮胎有限公司,建设200万套高性能全钢子午载重轮胎项目。
出口呈现出前高后低的态势,不同产品表现各异
海关统计,1~11月我国轿车胎出口173.2万吨,同比增长8.2%,出口额51.14亿美元,同比下降0.8%;载重轮胎出口288万吨,同比增长19.5%,出口额78.22亿美元,同比增长6%;摩托车胎出口9.6万吨,同比增长16.2%,出口额3亿美元,同比增长17.1%;自行车胎出口7.35万吨,同比下降0.9%,出口额2.3亿美元,同比增长6.4%;橡胶带类出口24.8万吨,同比增长10.7%,出口额8.15亿美元,同比增长9.7%;胶管出口16万吨,同比增长6.8%,出口额8.22亿美元,同比增长12.9%。
美国对华轮胎“双反案”再次将中国轮胎推向风口浪尖
虽说美国对华轮胎“双反案”最终裁决要等到2015年,但其影响已经显现,一度乐观的美国市场可能再次向中国关闭。应该说美国经济的向好本应对轮胎行业是个机会,这从国际轮胎巨头们的投资表现可见一斑。据报道韩泰轮胎北美首个工厂已经开始动工建设,预计2016年投产,年产能达1100万条;米其林投入了7.5亿美元在美国建设主要生产57英寸及63英寸系列工程轮胎新工厂将投产;德国大陆轮胎位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萨姆特的新工厂正式开业并投入运营;佳通轮胎宣布将斥资5.6亿美元在美国建造首座工厂,运营初期轮胎产能预计将达到500万条/年;日本横滨轮胎首次在美设立的新工厂将按期完成一期建设,并于2015年10月开始运营;韩国锦湖轮胎则重启在美投资计划,建造一座产能达210万条/年的轮胎厂。同时,国际橡胶业投资加速向消费集中地和具有潜力的消费市场聚集(见表1),同样值得关注。除市场外,米其林更提出将其经济型轮胎产能翻番,目标直指中国轮胎。对于已经产能过剩的轮胎业来讲,出口形式单一化才是硬伤。恶性的价格竞争、混乱的市场秩序从国内演变到国外,轮胎出口的经历对于其他橡胶制品出口有借鉴作用,橡胶行业的出口之路亟需重新梳理。
新常态下新思路,可持续发展中“且慢且珍惜”
橡胶工业如何适应“新常态”下的国内经济发展和国外对中国产品的遏制已经非常现实地摆在参与者面前,规模出效益的初级阶段发展方式基本走到了尽头,要从调整存量、做优增量、优化产业结构找出路,向新的增长点要发展的动力。国际、国内天然胶价格处于历史低位,合成胶也是产能过剩,炭黑、助剂、骨架材料供给充足,为结构调整提供了难得的条件;国内基础建设投资加大,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从进口橡胶制品看量价齐升,说明国内消费市场在升级,为结构调整提供了市场空间。因此,我们要把目前的同质化竞争转向差异化竞争,适应个性化、差异化、梯度化的市场消费新变化。由大做强还要有全球化战略,不能把到国外投资狭隘地归结为规避贸易摩擦,它还承担着转移国内产能、深耕国外市场、利用国外资源(材料、人力、环境、土地等已成国内发展的制约条件)、创新出口方式的重大责任。
面对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际经济动荡,2015年橡胶工业发展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美国的“双反”裁决直接影响对美出口,进而传导到国内市场,而有些出口轮胎的结构和性能不适用国内市场,因而这些企业的压力会更大。这也引申出新形势下橡胶工业这种出口导向型产业的新课题,要对“两头在外”产业格局的内涵、内容有新的理解,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创新。由于产能过剩导致产品价格下降,高库存又直接决定企业的开工率,虽说原材料供应充足,但受政策调整的影响,一是天然胶选择性暂定进口税率从1200元/吨调升至1500元/吨,二是复合胶国家标准将含胶率定为88%,市场价格会有波动,行业效益必将进一步下降。经过“十二五”的发展,橡胶工业的基础更加坚实,发展速度的降低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且慢且珍惜,只要行业的发展处理好稳增长和调结构间的平衡,处理好消费、投资、出口间的平衡,避免由于个别因素的影响造成行业发展的大起大落,2015年橡胶工业依然能健康发展。
表1 2014年国际轮胎业投资一瞥
公司 投资目的地 投资额 产能 产品
米其林 塞尔维亚 2.15亿欧元 新增700万条/年 -
普利司通 越南 4.48亿美元 设计4.9万条/天 乘用子午胎
台湾玛吉斯 印度 6500万美元 - -
阿波罗 印度 3.4亿美元 2个工厂的改造 全钢、斜交载重胎
阿波罗 匈牙利 4.4亿欧元 617.5万条/年 乘用、重型商用车轮胎
韩国耐克森 捷克 8亿美元 600万条/年 轿车、货车和SUV轮胎
普利司通 俄罗斯 - 1.2万条/天 乘用车轮胎和冬季轮胎
倍耐力 墨西哥 - - 高端运动和SUV车型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