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氯碱行业增速放缓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2015年1期 发行日期:2015-01-07
作者:zhoukan2012

氯碱行业增速放缓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张培超     

   2014 年,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加之行业又逢结构调整的关键转型时期,烧碱、PVC两大氯碱产品面对下游需求乏力、市场供过于求的现状,总体运行持续疲软,企业盈利能力减弱,同时也促使企业加快了转型升级、改变现有盈利模式的步伐。

2014年经济运行分析

  1. 主营产品规模增长基本停滞  企业经营依然困难
  受行业整体环境低迷的影响,2014年以来氯碱新开工及扩建项目减少,烧碱产能增幅明显减缓,PVC产能规模减少。据统计,2014年我国烧碱新增产能213万吨,退出153万吨,净增60万吨;目前烧碱企业176家,总产能为3910万吨。2014年PVC(含糊树脂)产能新增66万吨,退出153万吨,净减少87万吨;目前全国PVC生产企业92家,总产能为2389万吨。
  1~11月,国内PVC产量为1490万吨,同比增加8.0%;烧碱累计产量为2904万吨,同比增加8.5%,两大主营产品产量均实现稳定增长。
  近三年来氯碱行业处于全行业亏损状态,企业经营困难,尤其是近期原油及乙烯价格大幅下跌,更加大了我国以电石法为主的企业运营压力。
  2. 市场持续低迷  碱氯齐低成为新常态
   国内烧碱市场全年保持低位运行,市场价格整体呈现阴跌态势,尽管在三季度末出现小幅上扬,但主要是因局部地区企业检修或非常规停车。目前华北地区32%离子膜烧碱主流价格在530~600元/吨,华东地区在620~760元/吨,西北地区多在370~480元/吨。从总体情况来看,国内烧碱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没有实质性改变,市场无明显起色。下游需求方面,氧化铝、化纤等行业盈利情况普遍不佳,对烧碱的需求增速大幅减缓。
  2014年我国PVC行业受房地产市场走低等因素的影响,总体运行情况也不乐观。3月末,由于市场供需矛盾加深,我国电石法PVC市场价格跌破6000元/吨,为2008年以来最低。由于缺乏上涨动力,国内PVC市场持续在阴霾的环境下运行,价格波动十分有限。同时,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下跌,进口乙烯价格难止跌势,厂家开工负荷的回升造成价格连续走低,乙烯法PVC价格在年末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
  3. 烧碱外贸表现低迷  PVC出口显著增长
  国内烧碱出口市场在2014年表现较为低迷,出口主要以长单为主。1~11月,液碱出口量合计为119.7万吨,同比降低1.2%,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固碱出口量为67.2,同比降低6.3%。从出口去向看,主要流向为澳大利亚、美国、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等地。
  1~11月,国内PVC纯粉进口量为60.9万吨,同比减少12.9%。但出口量显著高于2013年,同比增加了72.3%,总出口量达107.2万吨。出口量增加主要是因为印度、东南亚、中东等地需求转暖,加之国内市场情况不佳,国内企业出口意愿增强。
  11月份我国PVC出口市场的显著特点表现在电石法与乙烯法PVC出口企业的价格竞争。由于国际原油、乙烯价格连续走低,我国乙烯法PVC出口价格随之承压下调,主流报价逐渐逼近电石法产品的传统销售价格。同时,随着差价的不断缩小,我国电石法PVC出口价格优势也相应削弱。国外主要消费地逐渐进入需求淡季,下游工厂开工率整体下调等也是牵制我国出口市场向好发展的主要原因。
  4. 宏观经济环境持续低迷  氯碱主要下游行业增长乏力
  去年以来,我国房地产新开工项目有限,导致投资动力不足。数据显示,2014年型材制品企业整体开工较2013年同期低10%~20%,管材制品企业相对好一些,但开工同比仍有10%左右的下降。制品企业开工下降,也降低了对PVC等原料的采购积极性及需求。
  烧碱下游需求氧化铝、印染等行业同样不容乐观。2014年,国内氧化铝市场进入低谷,年初在印尼禁止铝土矿出口之后,国内铝土矿库存一度下降,原料采购困难,南方多数氧化铝企业停车,山东地区作为氧化铝生产大省开工率也不足一半。虽然9月份以来,山东地区氯化铝市场部分向好,推涨了氯碱价格,但这种利好能否长时间保持,仍有待观察。印染行业也面临着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面对染料价格暴涨、废水排放新标准执行困难等问题,行业运行面临较大压力,其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出口等指标虽将保持平稳增长,但难以达到2013年水平,印染布产量增速将保持较低增长态势。

行业部分重点问题盘点

  1. 烧碱产能增速减缓,PVC出现规模缩减
  我国氯碱行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一生产大国。但快速的发展同样带来了问题,行业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产能规模过大,已与当前的需求不匹配。纵观2014年总体运行情况,市场因素、相关政策导向、行业不断加强宣传引导等因素,共同造成了行业规模拐点的出现,烧碱产能净增60万吨、PVC产能减少87万吨,但整体来看产能结构的调整依然任重道远。
  2. 氯碱行业准入条件完成编写修订
  2014年,中国氯碱工定协会受工信部等政府部门委托,完成了关于氯碱行业准入条件的课题,并已上交国家相关部门,预计将于近期公布。本次准入条件的修改力度较大,产品涵盖烧碱、PVC、甲烷氯化物和PVC糊树脂。对企业分布、能源消耗、工艺装备规模、环保、安全、职业卫生等各个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国家也将落实多维度高效监管。
  3. PVC面临反倾销复审
  2014年9月28日,商务部发布63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进口PVC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进行期终复审调查。本次调查将持续一年。在复审调查期间,对这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PVC继续按照商务部2009年第69号公告公布的征税范围和税率征收反倾销税,其中俄罗斯萨彦斯克塑料股份公司与商务部签订的价格承诺继续有效。
  此外,2014年6月,商务部正式发布对原产于欧盟和美国的四氯乙烯反倾销终裁公告,认定原产于欧盟和美国的进口四氯乙烯存在倾销,四氯乙烯反倾销案取得终裁胜诉。
  4. 电石法PVC汞污染防治问题无可回避
  目前《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已经进入开放签约期,我国在2015年正式签约的可能性较大。国家对汞污染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在国家环保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电石法PVC低汞触媒推广及无汞触媒研究开发正在有序推进。
  5. 原油及乙烯价格暴跌导致行业格局变动
  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大幅下跌,近期更是一举跌破60美元/桶。美国的页岩油气革命,使得国际能源格局形成了油气生产中心西移、油气消费中心东移的新格局。乙烯市场成本支撑减弱,10月中旬以来,乙烯市场价格大幅下滑。近期东北亚价格下跌至940美元/吨CFR,预计后市乙烯市场价格仍有下滑空间。我国以电石法为主体的PVC产业格局将面临来自国内外乙烯法的重大挑战。2015年,行业将面临近年来少有的变动格局。

行业应寻求
差异化发展

  面对2015年,也是“十二五”时期的收官之年,氯碱行业仍将继续面临产能过剩、下游需求不振、环保治理等重点问题。当前,行业产能扩张步伐持续趋缓,但宏观经济预计无法形成有效支撑,在供需矛盾突出的大背景下行业依然将在低位徘徊。
  未来,对于氯碱行业而言,差异化发展或将成为主基调。从大的发展环境来看,市场对于高品质的氯碱产品需求日益增长,我国PVC发展的模式也开始由单纯提高产能转向以多品种迎接市场。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细分产品品种,坚持产品专用化、高端化的发展模式将会更加清晰。行业终将通过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实现由氯碱大国向氯碱强国的跨越。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