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专家解读2014
2015年1期 发行日期:2015-01-07
作者:zhoukan2012

 

专家解读2014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回首刚刚过去的一年,国际政治格局动荡,世界经济不均衡复苏,国际油价"跌跌不休",环境问题依然严峻……2014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对于中国,2014年是"十二五"规划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高质量、高效益替代高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新关键词,政策导向、产业布局出现了新的着力点。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在改革道路上正迈出坚实的脚步。
  翻开2015年的扉页,作为"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化工行业在面临诸多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为此,本刊采访了一系列行业权威、资深专家,就化学品管理法规、石化科技进步、大气污染治理、国际油价、石油炼化、新材料等热点话题,回顾2014年所取得的成果,并为行业新一年的发展指点迷津……
 
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杨元一
化工技术:2014多项关键技术取得工业化应用   2015高端产品、技术仍需努力
  近年来我国在石油化工技术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进展。首先,在化学工程方面,一些新的化学工程方法正在从实验室变成现实生产力。例如:今年,以往只是处在实验室运用阶段的离子液体已经开始投入工业化运用。其中,最突出的是中国石油大学在C4烷基化技术方面所取得的实质性突破,已经建成了10万吨工业装置。中国石油大学用复合离子液体作烷基化的催化剂,一方面解决了以往使用强酸(硫酸或氢氟酸)作为催化剂所产生的废酸处理和设备腐蚀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产品的选择性。此外,碳四烷基化对提高汽油质量做出重大贡献。中科院在离子液体在驰放气中提取回收有用物质的工业应用方面也有了一定突破。另外,微反应器和微通道反应器这两项工艺在纳米粒子的制备、湿法磷酸净化、磷酸盐合成等方面都有了相应的应用。清华大学开发的超短接触过程强化和反应器可以省去煤制备电石生产的中间过程,使煤直接转化为电石,该工程方法目前还处于工业实验阶段。
  在大型煤化工技术方面,我国仍然领跑世界。如甲醇制烯烃技术和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目前在我国均已有多套大型工业生产装置。
  而随着2012年12月中石化利用自主技术建设的海南炼化60万吨PX装置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大型PX(对二甲苯)工业装置开发成功。这使中石化成为全球拥有该技术知识产权的第三家专利商。目前,海南的第二套装置也在加紧建设中。
  在通用树脂高性能化方面,我国目前对高端产品的开发已现苗头。 如北京化工研究院和上海石化开发的电工膜级聚丙烯树脂已经面世,并批量供应市场;中石化开发的聚丙烯釜内合金技术在可以通过釜内合金,在釜内增加第三组份后,使聚合出的聚丙烯的韧性及强度能够直接达到一些工业应用如汽车保险杠等的要求。此外,聚丙烯高性能化技术和专用材料的开发应用方面,广州金发科技、上海杰士杰等公司通过对通用树脂的改性,已经能够满足在汽车、家电、军工等对通用树脂各方面性能的要求。
   在精细化工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农药氟吗啉和唑菌酯(杀菌剂)的开发及其复配应用、喜树碱类原料药的不对称的化学合成生产技术与产业化,以及高效、安全含氟的二苯醚系列除草剂的生产技术和产业化等。
 
  随着国家对化工安全、环保的重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进步。值得一提的是,神华集团对二氧化碳的捕集、提纯和封存(CCS),已经在鄂尔多斯完全工业化,每年能够封存10万吨CO2,成为我国首个也是世界第四个二氧化碳封存项目。除此之外,近两年,我国在化工过程安全管理智能软件平台关键技术、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中分离提纯新技术、石化工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气深度净化处理技术、清洁油品生产技术 (如新型柴油清洁燃烧添加剂聚甲氧基二甲醚(DMMN)、车用尿素等)、烟气(发电厂、石油化工厂、其他工业)的脱硫、脱硝、脱粉尘技术等的开发和应用以及如何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等方面也全面发展。
  尽管目前生物技术在我国还不是主流技术,但是能够作为部分替代及在高性能材料方面的应用。包括生物法制备聚氨基酸、红球菌基因工程改造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复杂超大分子的高效分离纯化和抗失活技术等得到了快速发展。
 
  2015年,包括化学工业在内的经济发展要从投资型转型到以技术创新为主的发展。就目前来讲,我国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原材料的技术,但在高端材料(如特种树脂、特种工程塑料等)、高端精细化学品等方面仍然较为缺乏,需要进一步开发。此外,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直接进入市场的产品也需要进一步改进。
    其次,安全环保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除此之外,生物技术以及与人类健康相关的食品、药品安全的技术开发也需要重视。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原总工程师 钱鸿元教授级高工
国际化学品管理法规:2014形成不同体系 2015将不断强化、细化
  对化学品管理的法规当今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如欧盟REACH法规,把现有化学物质与新化学物质全部按照吨位的区别分阶段实施注册、评估、许可、限制等的不同管理。目前欧盟已完成第二阶段的目标,下一阶段是在2018年中之前完成法规所规定的所有小吨位应该注册的化学物资。另一类如美国TSCA(有毒化学品控制法),将现有化学物质列出名录,与新化学物质分开进行管理。
  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均采用后一类体系,进行化学品法规管理。我国所实施的新化学物资登记法规即属于此类体系。还有一类值得引人注意的是,几乎与欧盟REACH法规同期开始的加拿大化学品管理计划(CMP),对化学物资经过初步筛选后,提出计划和优先名单分期分批进行评估,第一批从2006~2011年已经对1064个化学物资进行了了评估;第二批从2011~2016年对又一个1500个化学物资进行评估;第三阶段将继续对1700个化学物资进行评估,总共约4300个化学物资需要进行评估。这个计划是动态性的,可以根据计划进展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对有机硅烷环体D4、D5、D6的评估即是该计划首先提出进行了评估,对D4和D5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笔者认为这种经过初步筛选,有针对性地及时进行评估,似乎更能事半功倍。
  2015年1月1日起,韩国开始正式实施K-REACH法规,其中,对现有化学物质实行指定优先注册名单分期分批注册的做法,似乎吸取了有针对性抓重点的做法。近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如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也对相关的法规作了修订。在美国近年来一直在国会讨论要修改TSCA法,但至今尚未定论。曾有美国的学者为此在最近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文章,提出“从REACH和CMP美国应该学习什么?”此外欧盟REACH法规对纳米物质和纳米材料应如何进行注册管理,已有建议方案提出将进行审议。
  总之,国际上化学品管理法规正朝着不断强化、细化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的方向发展。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具体的化学品管理法规,对我国化学品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十分重要。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大气污染控制研究所 马永亮副教授
大气污染治理:2014多污染物联合控制加强 2015化工行业燃煤和VOCs排放将受重视
  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涉及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与化工关联最密切的是燃煤以及VOCs排放。此外,PM2.5也是一个讨论的热点。
  2014年,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监管力度显著加强,原先只针对单一污染物进行控制,现在是多污染物联合控制;原先重点抓电力行业,现在各行业都在进行监管;原先对钢铁、水泥行业的监管相对薄弱,而目前则对钢铁、水泥、玻璃、化工等方面都有所行动。下一步,对VOCs排放的监管将显著加强。
  
  对化工领域而言,VOCs包括生产工艺过程里的泄漏,以及最终尾气的排放、排空。此外,与全国形势相同,燃煤也始终是被关注的焦点。由于化工业地域性比较突出,过去对化工业的监管压力相对较小。2015年,监管力度将逐渐加大,特别是对于石油、石化企业而言。因此,与燃煤相关的加热、供热,以及VOCs排放都将会是今后的治理重点。
  
  化工VOCs由于与PM2.5的二次生成有关,而且其本身也是污染物,因此影响更大。从排放总量而言,VOCs的排放量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基本上是三分天下,都在2500万吨~3000万吨左右,但是VOCs的危害可能更大。从全国范围来看,VOCs在各行业治理技术及管理不均衡,薄弱环节较多。下一步,化工生产在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转化过程中,在泄露检测与修复以及末端治理方面应逐步受到重视。石化行业油品转运环节的油气回收应当是VOCs排放控制效益最好的措施之一,但目前需要解决油气回收的效益计量和分配的问题,以有效引进第三方参与的环保设施运行模式。
  环保问题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不只是环保部门的事情。以往环保问题主要是环保部门来抓,现在则是政府通过多部门协同开展工作,比以往更有力。未来,对《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政府目标考核的方式应更加细化,如PM2.5浓度应降低多少等,以敦促政府采取措施。
  近年来,全国范围的大气污染恶化的形势已逐渐得到有效控制。但京津冀地区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处阶段不同,相对来讲会差一些。特别是河北地区,以作坊式中小企业和粗放的资源、能源消耗高经济效益低“两高一低”产业所引起的污染还存在继续恶化的可能,但若采取特殊措施,情况还是会有所改善。在政府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关闭、淘汰个别落后产业,可以有效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改造和可持续发展,提高行业竞争力。加强行业的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工作,要体现单一行业内的公平公正,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统一。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 陈蕊主任工程师 
国际油价:2014综合因素交织致油价下跌 2015将继续维持低位
  2014年国际油价呈先“震荡小幅上升”后“深度下跌”走势。WTI原油期货年均价92.78美元/桶,同比降5.27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年均价99.32美元/桶,同比降9.38美元/桶。本轮油价下跌是长期因素与短期因素、周期性因素、政治因素、市场行为因素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传统因素与新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从油价下跌本身看,即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展望2015年,随着全球石油供需基本面由偏紧转为宽松、美元进入升值周期、金融市场监管加强、产油国政策调整、美国对油价的控制加强,我们认为世界石油市场供需宽松已成为新常态,后期国际油价将继续维持低位。
  2015年国际油价水平将显著低于2014年。世界石油市场进入新常态,在供应继续增长、需求低迷,加之美国将加大原油和成品油出口的情况下,预计2015年世界石油供需基本面仍将维持宽松态势,对国际油价形成压制。非欧佩克石油供应的持续增加减弱了欧佩克产油国地缘政治矛盾和冲突对市场的影响,地缘政治因素对国际油价的影响有所弱化,加之市场监管的加强,市场投机行为将减弱。此外,美元步入升值周期、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步入熊市对油价形成压制,欧美将继续通过一系列打压油气价格的手段抑制俄罗斯,也将使油价承压。预计2015年国际油价总体回落, WTI年均价范围为60~70美元/桶,布伦特年均价范围为65~75美元/桶。也不排除国际油价短期内跌破50美元/桶甚至达到40美元/桶的可能性。若2015年欧佩克仍然坚持不减产、美国进一步加大非常规油气生产并放松原油出口限制、欧美放松对伊朗石油出口的制裁,那么国际油价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WTI年均价55~65美元/桶,布伦特年均价60~70美元/桶。
  预计未来2~3年国际油价将重回两位数时代。未来3~5年,石油需求增速将继续放缓,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都存在增长放缓甚至停滞的风险,此外替代能源的发展、能效的提高也将进一步打压石油需求。但与此同时,目前的国际油价水平将影响高成本项目的投资,世界石油产能增长将低于预期。预计未来几年世界石油供应增速也将出现回落。因此,预计未来几年世界石油市场总体宽松态势将得到一定缓解。美国或将在2016年前后放开原油出口,也将令油价承压。此外,美元进入升值周期也将长期压制油价。金融市场监管逐步加强,投机炒作能力将减弱。总的来看,供需基本面、美元升值、投机减弱将对国际油价形成多重压制,未来2~3年油价将处于相对低位。
 
记者采访多位石化行业资深专家
炼化行业:2014新常态下经历阵痛   2015油基乙烯将受冲击
   “2014年对炼化行业来说,是发展平稳的一年,同时也是不寻常的一年,是一个转折之年。随着改革的深化,行业从旧常态走向新常态,结构调整的阵痛正在显现。”
 
  2014年我国炼油能力增加了4000多万吨,总产能可能突破7亿吨,行业已经由快速发展走向产能过剩,2015年的能力增长将会有所放缓。2014年是这一轮炼油能力快速增长的最后一年,2015年的能力增长将会有所放缓。
  产能扩增的同时,过剩产能的化解的工作也开始全面展开。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采取措施,取消改扩建项目,推迟炼油项目的建成投产时间,如中国石化已取消燕山石化800万吨扩能计划,中国石油也推迟广东石化、华北石化、昆明石化等炼油项目的建成投产时间。地炼企业也迈出了化解产能的步伐,山东省政府下半年发布了《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提出到2017年淘汰、转产落后企业20余家,缩减落后炼油产能约1200万吨。这就意味着,山东地炼大约50%的企业、30%的产能将在未来3年之内被淘汰。 
  2014年我国乙烯产量进入一个新的高点,可能突破2000万吨,而且乙烯产能的增加呈现一个新特点,即煤制乙烯、甲醇制乙烯所占比例明显升高,已超过油基乙烯的比重,标志着我国煤基乙烯的崛起,并且今后几年仍将快速发展。
  而油品市场需求增速在2014年有所放慢,预计2014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逼近60%,2015年或将突破60%。总体看来,油品市场的需求增速两极分化,其中煤油、汽油仍保持刚性增长,而柴油的增速过慢。
  
  随着海外石化业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加大,国内企业阵痛显现。2014年国际油价的大跌,给国内石油上中下游带来了冲击,石油行业获利能力下降,炼油业因高进低出,全面亏损。同时,因欧美地缘政治不稳,海外油气经营风险加大。三大公司积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在困境中求突破。在管理方面,从过去注重规模速度的粗放经营,转到注重质量效益的集约化经营。中石化率先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并进行集团公司内部的专业化重组改革,这为公司架构的改型提供了契机。生产方面,中石化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了商业化突破;中海油海上勘探开发技术和装备有所进步;中石油长庆油田油气有了新发现,产量保持在5000万吨。随着国四柴油标准实施的逼近,炼化企业在集中力量生产达标国四柴油。另外,国内油气管道建设取得了进步,中俄油气管线谈判成功,这为国内油气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利用低油价时机,国内石油储备建设进展不错;民企对外并购井喷式发展……
  
  展望2015年,预计国际油价还将在低位震荡;国内石油对外依存度继续增长,可能突破60%;炼油能力增速放慢;整个油气市场持续宽松,净出口量继续增加;煤制乙烯和甲醇制乙烯将对油基乙烯带来不少冲击,预计2015年的乙烯增长可能全部来自煤制乙烯和甲醇制乙烯。
  
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 张晓丰
化工新材料:2014重点发展高端石化化工产品 2015改善产业结构调整,搭建产业集群
  化工新材料是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活跃、最具潜力的基础化工领域。化工新材料产业是国内资源发展的突破瓶颈,对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和石化产业的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成为了全球化工新材料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和重要的市场。“十二五”期间,石化行业重点发展了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化工新材料及中间体、新型专用化学品等高端石化化工产品,特别是在国家实施的大飞机、新能源汽车、现代轨道交通等重大工程项目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化工新材料应用开发。包括特种工程塑料、特种橡胶、有机氟硅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性能树脂以及特种涂料、膜材料、生物降解塑料、热塑性弹性体、生物基化工新材料等专业及特种精细化工材料、无机化工新材料等材料。
  目前,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总体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化工新材料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程度不高,一些重要品种难以实现规模化稳定生产。一些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部分产品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长期以来,国家非常重视化工新材料的发展。化工新材料相关产品被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基础原材料主题。科技部通过863、973等科技计划,对化工新材料技术研发及理论研究进行了有力的支持。2014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办公室启动重点新材料新增专项重点支持关键材料的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其中化工新材料占有相当比例。
  工程塑料领域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大品种工程塑料如PC、POM等的发展水平;加快特种工程塑料的发展,如PCT、PEN、PEEN等;发展工程塑料合金,提高工程塑料对细分市场的适用性和产品性价比;发展关键配套单体如CHDM等。
  特种橡胶材料领域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异戊橡胶并配套发展异丁烯合成异戊二烯,替代天然橡胶进口;发展硅橡胶,在部分领域替代乙丙橡胶、顺丁橡胶、丁苯橡胶;提升传统大宗胶种的质量,发展溶聚丁苯橡胶和稀土顺丁橡胶;发展卤化丁基橡胶、氢化丁腈橡胶等具有特殊性能的橡胶;发展新型热塑性弹性体;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度发展杜仲胶等非传统天然橡胶;探索不同橡胶品种的共交联技术,通过发展复合橡胶提高橡胶材料的性价比。
  近年,随着氟硅行业前景看好,产能快速扩张,并在2012年后集中释放,再加上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及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市场需求动力不足,总体呈现供大于求,产品价格急剧下跌,经济效益下滑。氟硅行业虽已呈现原料和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但目前投资热度有增无减,氟化铝、新型制冷剂等按照目前公布的在建和拟建项目规模,2015年国内产能过剩已成定局。
  在各方面的努力下,通过技术创新,构建技术研发体系和推动与企业制造体系的联动,实现化工新材料产学研用无缝对接,以改善产业结构调整,搭建产业集群,实现重要产品领域的国产化生产,将我国建设成为化工新材料生产强国是我们的目标。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