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调和燃油何以泛滥成灾
2015年10期 发行日期:2015-03-20
作者:zhoukan2012

 

调和燃油何以泛滥成灾
□ 李海娜
调和燃油泛滥成灾
  央视“3·15”晚会曝光称,黑心商人用90号汽油、石脑油、芳烃等添加剂调和生产93号汽油,其价格比正规汽油便宜很多,有的甚至能通过国家检测。但与常规汽油相比,调和汽油含甲缩醛,易造成汽车线路漏油,还会挥发有害气体,被指“毒汽油”。
  资料显示,调和汽油,主要是由芳烃、石脑油、90号汽油、MTBE等原料调和而成,对于车辆有很多副作用。而在国内成品油市场,调和汽油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产品生产和销售都已形成产业化链条。当前国内成品油市场也可分为三大类油品,主营是指中石油和中石化旗下炼厂生产的成品油,地炼则是指以山东省为主的多家地方炼厂生产的成品油,此外就是以部分山东地炼和化工厂等调和生产出的调和汽油。有知情人士称,每年有大量调和油通过地下渠道在市场流通,而这些油品中相当一部分达不到国标,成为污染排放的一大元凶。
  据估计,每年国内调和燃油的流通量超过2000万吨,约占成品油消费总量的8%左右。其中,汽油调和的量大约在750万吨,柴油大约在1500万吨的量,而实际的调和燃油流通量甚至要高于这个数字,因为市场上还有一些船用燃料油也都是调和出来的。而近两年国内成品油总产量不过3000万吨左右,汽油总产量也不过1000万吨左右。调和燃油泛滥成灾,波及范围之广可想而知。
 
价低质次 流入市场现象愈演愈烈
  在现行的汽油国家标准中汽油按照辛烷值分级,只要通过辛烷值、硫含量、苯含量等十几项检测标准就判定为合格的汽油。93号汽油是指辛烷值为93的汽油,辛烷值是汽油在稀混合气情况下抗爆性的表示单位,因此只要在90号汽油中按合适的比例加入芳烃、石脑油、MTBE和甲缩醛等,就能提高汽油的抗爆性和辛烷值,达到93号汽油的国家标准。
  调和汽油生产准入门槛较低,生产工艺简单,技术含量不高。只需具备一定的罐容,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油品和添加剂按照适当的比例进行掺和,使调和的产品达到某一石油产品的规格要求称之为油品的调和。可以使用各种组分调和非标汽油,也可以把非标汽油调和成国标汽油。调和油添加适量油品助剂后,可以做到完全符合标准的国际汽油,因此检测结果也可以合格。也有个别商家人为降低调和油品的指标以获取更大利润,因此可能存在油耗增大的情况。
  调和汽油的成本自2009年以来与中石油、中石化等正规油品销售企业的成本价一直保持着1400~2300元/吨的差价。低廉的成本是这些油站油品零售价低的真正原因。
  专家指出,调和汽油确实便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一,使用调和汽油会导致车辆油耗增大。油品优劣的关键是油品的加工提炼纯度,好的油品与空气混合后进入发动机的汽缸燃烧后燃烧充分,灰分和残碳少,排放环保。正规炼厂生产的汽油馏程分布比较均匀,汽油热值高、发动机能正常工作,燃烧完全、油耗相对较小。调和汽油由于是用轻组分的石脑油和重组分的重芳烃简单调和而成,辛烷值分布不均匀,汽油馏程分布也极不均匀,易导致汽油热值低、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燃烧也不完全,因而造成油耗高,说白了就是“不耐烧”。
  第二,车辆损坏几率增大。在一项针对出租车司机开展的调查中显示,长期在社会油站加油的车辆喷嘴很容易坏,基本上是1个月就需要去清洗一次。有专家指出,长期加调和汽油,会损坏汽车的三元催化器,使氧传感器失效;会腐蚀汽车发动机系统和排放系统;在发动机燃烧过程中,使油路、喷嘴堵塞,产生沉积物,进气阀和汽缸产生胶质及积碳,直接影响汽油发动机正常工作。
  第三,导致税收流失。中国成品油税费改革于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来,国内正规企业汽油生产成本中,消费税税金约1350元/吨,而一些不法经营单位为谋取超额利润,大量以芳烃名义进口汽油组分生产调和汽油,逃避关税与消费税,获得低价的成本优势。现在,中国并没有对进口芳烃类产品及相关名义汽油组分开征燃油税,对该类产品的进口许可证管理也不是很严格,导致调和汽油偷税进入国内市场的现象愈演愈烈。
  2013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新政为打击避税行为,统一对液体石油产品征税,新政规定,“纳税人以原油或其他原料生产加工的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呈液态状(沥青除外)的产品,按规定征收消费税。”
 
山东重拳整治 斩断供销产业链
  被“3·15”曝光之后,山东省出重拳整治,开展车用“调和汽油”专项整治,在全省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车用“调和汽油”专项整治和打击假冒伪劣专项行动,涵盖省内范围内所有汽油、所有成品油、所有化工企业和单位,并全面摸排黑窝点、黑作坊、地下生产车间、无证生产企业和单位等,排查所有生产、勾兑车用“调和汽油”的情况,不留死角。同时以“调和汽油”生产为重点,向柴油等产品延伸。
  对有证生产企业,重点检查非法人为添加甲缩醛、苯胺类、卤素、甲醇以及含磷、硅、铅、铁等添加剂、化合物生产车用汽油问题;对无证生产和非炼化企业,重点检查非法勾兑车用汽油行为。将以边远地区、城乡接合部的无证生产、非法勾兑的非炼化企业和“小作坊”、“黑窝点”为重点,集中力量,重拳出击,查清企业(作坊)进料、生产(勾兑)、销售台账,发现违法线索,锁定违法证据。
  “发现的问题将向供应和销售两头延伸,彻底打破生产‘调和汽油’潜规则,打断‘调和汽油’生产、销售链条。”省质监局产品质量监督二处处长陈玉彬说,排查中将通过仔细查对原材料进货、销货台账和产出比、物料平衡表发现生产加工车用汽油的线索,对隐瞒台账、不配合调查的企业,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协调经信、公安、检察、工商、环保、税务部门联合调查,查清其销售渠道和销售去向。对整治工作中发现的涉嫌质量问题的产品,将加大抽查力度,所抽样品统一送省质检院或东营市质检所检验。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