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国合成橡胶主要胶种进口分析
□ 燕 丰
2014年,我国合成橡胶的生产能力虽然得到提升,但装置开工率整体不高,产量乃无法满足国内实际需求,市场缺口需要进口产品来满足。据海关统计,2014年我国包括丁苯橡胶(SBR)、丁基(IIR)、聚丁二烯橡胶(PBR)、丁腈橡胶(NBR)、氯丁橡胶(CR)、乙丙橡胶(EPR)、异戊二烯橡胶(IR)以及热塑丁苯橡胶(SBC)在内8大合成橡胶品种(不包括胶乳,下同)的总进口量为125.83万吨,同比减少约1.63%。除了丁基橡胶和乙丙橡胶的进口量增长之外,其余胶种的进口量同比均有所下降。其中SBR的进口量为32.82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26.08%,同比减少8.81%;PBR的进口量为20.69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16.44%,同比减少约11.28%;IIR的进口量为26.89万吨,约占21.37%,同比增长约6.79%;SBC的进口量为3.78万吨,约占3.00%,同比减少约12.30%;NBR的进口量为7.42万吨,约占5.90%,同比减少约6.08%;CR的进口量为1.97万吨,约占1.57%,同比减少约1.50%;EPR的进口量为30.10万吨,约占23.92%,同比增长约19.30%;IR的进口量为2.16万吨,约占1.72%,同比减少约45.73%。
主要来源于美国和周边国家和地区
我国合成橡胶的进口主要来源于美国和周边的韩国、日本、俄罗斯、法国、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2014年来自这6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量合计达到97.67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77.62%,同比减少约1.33%。详见表1。
韩国是我国合成橡胶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2014年进口量为28.47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22.63%,同比减少约7.77%。韩国也是我国第一大SBR、PBR以及NBR进口来源国家。美国是我国第二大合成橡胶进口来源国家,2014年的进口量为21.08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16.75%,同比增长约4.62%。美国也是我国第一大IIR和EPR进口来源国。日本是我国第三大合成橡胶进口来源,2014年的进口量为 20.42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16.23%,同比减少约3.54%。日本也是我国最大的CR进口来源国家。俄罗斯是我国第四大合成橡胶进口来源国家,2014年的进口量为9.21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7.32%,同比减少约35.77%。俄罗斯也是我国最大的IR来源国家和第二大IIR进口来源国家。
表1 2014年我国合成橡胶来源国家和地区进口统计 万吨
胶种 韩国 日本 俄罗斯 中国台湾 美国 法国 新加坡
SBR 11.65 4.29 1.51 1.54 2.74 2.38 1.17
PBR 8.43 2.44 0.85 2.56 1.43 0.67 0.23
SBC 0.37 0.72 0.00 1.41 0.37 0.07 0.02
IIR 0.04 2.42 4.45 0.05 6.97 0.77 4.18
CR 0.01 1.51 0.00 0.01 0.00 0.00 0.00
NBR 2.88 1.87 1.31 0.30 0.17 0.66 0.00
IR 0.01 0.94 1.09 0.01 0.10 0.00 0.00
EPR 5.08 6.23 0.00 0.61 9.30 1.81 0.04
合计 28.47 20.42 9.21 6.49 21.08 6.36 5.64
主要集中在青岛、南京、上海以及黄埔等海关
我国合成橡胶进口主要集中在青岛、南京、上海以及黄埔等海关。2014年来自这4个海关的进口量合计达到 81.34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64.64%,同比减少约2.20%。详见表2。
上海海关是我国合成橡胶最大的进口海关。2014年的进口量为31.11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24.72%,同比增长约4.29%。上海海关也是我国最大的NBR、CR、EPR以及SBC进口海关。青岛海关是我国第二大合成橡胶进口海关,2014年的进口量为29.66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23.57%,同比减少约16.87%。青岛海关也是我国最大的SBR、PBR、IIR以及IR进口海关。南京海关是我国第三大合成橡胶进口海关,2014年的进口量为13.01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10.41%,同比增长约21.41%。南京海关也是我国第二大PBR进口海关。黄埔海关是我国第四大合成橡胶进口海关,2014年的进口量为7.47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5.94%,同比减少约7.55%。黄埔海关也是我国第二大SBC、NBR以及CR进口海关。
表2 2014年我国主要海关合成橡胶进口情况 万吨
胶种 青岛海关 上海海关 南京海关 黄埔海关
SBR 9.91 4.71 4.88 1.09
PBR 5.84 2.43 3.14 1.55
SBC 0.10 1.10 0.25 0.96
IIR 9.60 5.62 2.37 0.11
CR 0.20 0.74 0.04 0.35
NBR 0.66 2.59 0.15 0.95
IR 0.36 0.17 0.22 0.23
EPR 2.99 13.75 2.05 2.23
合计 29.66 31.11 13.10 7.47
进口主要集中在山东、上海、江苏、广东和浙江等省市
我国合成橡胶的进口主要集中在山东、上海、江苏、广东和浙江等省市。2014年来自这5个省市的进口量合计达到97.82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77.74%,同比减少约0.67%。详见表3。
山东省是我国最大的合成橡胶进口省市,2014年的进口量为29.10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23.13%,同比减少约15.31%。山东省也是我国最大的SBR、PBR和IIR进口省市。上海市是我国第二大合成橡胶进口省市,2014年的进口量为20.70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16.45%,同比增长约9.47%。上海市也是我国最大NBR、CR和EPR进口省市。江苏省是我国三大合成橡胶进口省市,2014年的进口量为19.54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15.53%,同比增长约14.81%。江苏省也是我国第二大SBR、IIR和EPR进口省市。广东省是我国第四大合成橡胶进口省市,2014年的进口量为17.11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13.60%,同比减少约9.09%。广东省也是我国最大的SBC和IR胶进口省市。
表3 2014年我国合成橡胶主要省市各胶种进口情况万吨
胶种 山东省 上海市 广东省 江苏省 浙江省
SBR 10.17 2.5 3.69 5.52 3.13
PBR 5.87 1.17 4.16 4.04 1.20
SBC 0.03 0.88 2.08 0.53 0.06
IIR 9.48 3.08 1.03 3.74 2.93
CR 0.20 0.74 0.58 0.08 0.14
NBR 0.49 2.06 1.85 0.53 0.38
IR 0.35 0.15 0.45 0.25 0.03
EPR 2.51 10.12 3.27 4.85 3.50
合计 29.1 20.7 17.11 19.54 11.37
进口方式以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为主
我国合成橡胶进口主要以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为主。2014年这两种贸易方式的进口量合计达到109.83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87.28%,同比增长约7.05%。其中一般贸易方式的进口量为61.86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49.16%,同比增长约14.51%;进料加工贸易方式的进口量为47.97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38.12%,同比减少约1.26%。详见表4。
表4 2014年我国合成橡胶各胶种进口贸易方式情况 万吨
进口贸易方式 SBR PBR SBC IIR CR NBR IR EPR 合计
一般贸易 8.61 6.32 1.66 10.84 1.51 5.15 1.23 26.54 61.86
来料加工装配贸易 0.24 0.85 0.46 0.08 0.04 0.24 0.12 0.2 2.23
进料加工贸易 20.57 11.49 1.32 10.31 0.27 1.14 0.73 2.14 47.97
边境小额贸易 0 0 0 0.42 0 0.55 0.04 0 1.01
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 0.45 0.08 0 0.20 0.02 0 0 0.03 0.78
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 2.94 1.95 0.34 5.03 0.12 0.34 0.04 1.19 11.95
其它 0.01 0 0 0.01 0.01 0 0 0 0.03
合计 32.82 20.69 3.78 26.89 1.97 7.42 2.16 30.10 125.83
进口平均价格呈不断下降的态势
从总体上来看,近几年我国合成橡胶各胶种的进口平均单价呈现不断下降的发展态势。2014年SBR的进口平均单价为2371.13美元/吨,同比减少约1.70%;PBR的进口平均单价为2132.38美元/吨,同比减少约9.68%;IIR的进口平均单价为3811.64美元/吨,同比减少约10.59%。详见表5。
综上所述,我国合成橡胶进口品种主要是SBR、PBR、IIR以及EPR,以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为主,主要来源于周边的韩国、日本、中国台湾、日本,此外美国也有一定的进口量。进口主要集中在我国轮胎汽车、制鞋等较集中的上海、广东、山东以及江苏等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进口平均单价整体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
表5 2014年我国合成橡胶进口平均单价 美元/吨
胶种 进口平均单价 同比/% 胶种 进口平均单价 同比/%
SBR 2371.13 -1.70 NBR 2907.91 -1.94
PBR 2132.38 -9.68 CR 4059.29 -6.92
IIR 3811.64 -10.59 EPR 2472.51 -17.55
SBC 3101.33 1.30 IR 3151.18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