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点化工产品市场分析467
我国境外钾肥基地建设的战略思考
□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亓昭英 国土资源部 鲍荣华
一、 全球钾资源丰富
全球钾资源十分丰富,但分布极不均衡。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报道,2013年,世界探明钾资源储量为61.52亿吨(K2O)。白俄罗斯、加拿大、俄罗斯属于钾盐资源大国,探明储量都在5亿吨以上,三国合计探明储量49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79.6%。其他重要的钾资源国家还有中国、巴西、美国和智利等。世界钾盐总平均储采比是176,中国的经济可采储量能保证10年,基础储量可保证73年(按中国矿产储量数据库计算)。经过这样的调整后,我国的钾盐储量占比世界总量从原来的2%左右提高到了5.53%。详见表1。
表1 世界钾盐储量统计 亿吨(K2O)
国家 储量 占世界比例/% 储采比
2012年 2013年
白俄罗斯 7.50 33.00 53.64 674
加拿大 44.00 10.00 16.26 95
俄罗斯 33.00 6.00 9.75 113
中国 3.60 3.40 5.53 78
巴西 3.00 3.00 4.87 705
美国 1.30 2.00 3.25 222
智利 1.50 1.50 2.43 136
德国 1.40 1.40 2.28 47
以色列 0.40 0.40 0.65 20
约旦 0.40 0.40 0.65 33
英国 0.22 0.22 0.36 47
西班牙 0.20 0.20 0.33 46
世界总计96.52 61.52 100 176
注:(1)加拿大、俄罗斯的数据2012年是资源量,2013年是储量;
(2)中国的数据是基础储量。
二、国内产能快速释放
我国钾资源贫乏,在世界钾资源总量中占比偏小。但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钾肥自给率从2007年的31%提高到了近几年进退自如的50%左右,年均增长率在2.7%,大大提高了在钾肥进口谈判桌上的话语权。由于我国土壤缺钾,所以随着国产钾肥产能的释放,消费量也在不断增长,表观消费量从2007年的1319万吨(折氯化钾)提高到2014年的1767.5万吨。详见表2。
国产钾肥在世界钾肥总产量中的占比近些年一直增稳定在10%~15%(详见表3),自给率一直保持50%左右,这成了我国钾肥自给率的新常态。这个50%的自给率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有意思的比例关系,也是我国进口钾肥“价格洼地”的支撑,既能支持进口谈判话语权又能保护我国钾资源不过度开发。我国进口钾肥的价格一直是处于世界“价格洼地”的状态,主要原因有二个:一是“联合谈判机制”;二是我国国产钾肥产量一直在增长,对外依存度从2007年的70%左右降到了现在的50%左右。
从表3可知,世界主要生产国的钾肥产量也一直在增长,特别是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约旦、智利等国。目前全球包括中国只有13个钾肥生产国,但却有160多个国家需要钾肥,这样的供求关系,因为生产供应的过度集中而易形成全球销售联盟,特别是对于进口需求大国。目前国际钾肥巨商的利润率在100%上下,而我国国产钾肥的平均利润率却低得多,造成这个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钾资源的种类和品位的不同,我国的主要钾资源是含钾较低的盐湖卤水(主要开发对象)和深部富钾卤水(目前还没有规模开采),而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主要是钾石盐,品位平均在30%左右。
表2 近年我国钾肥供需统计 万吨(折KCl)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国产钾肥产量 509.1 530.3 603.7 598.4 792.0 877.0
总进口量(折) 219.8 510.0 613.0 634.3 636.8 825.5
总表观消费量 959.1 1124.0 1039.7 1252.1 1461.9 1767.5
自给率/% 53.1 47.2 58.1 47.8 54.2 50.3
表3 近年世界钾肥产量统计 万吨(K2O)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加拿大 432.0 978.8 1100.0 898.0 1050.0
俄罗斯 373.0 628.0 650.0 547.0 530.0
白俄罗斯 249.0 525.0 550.0 476.0 490.0
中国 320.7 334.1 380.3 377.0 499.0
德国 180.0 300.0 301.0 312.0 300.0
以色列 210.0 196.0 196.0 190.0 200.0
约旦 68.3 120.0 138.0 109.0 120.0
智利 69.2 80.0 98.0 90.0 110.0
美国 70.0 93.0 100.0 90.0 90.0
英国 42.7 42.7 42.7 47.0 47.0
西班牙 43.5 41.5 42.0 42.0 43.6
巴西 38.5 45.3 45.4 42.5 42.5
老挝 0 0 6.3 12.6 19.0
合计 2096.9 3384.4 3649.7 3233.1 3541.1
中国占世界的比例/%15.3 9.9 10.4 11.7 14.1
三、境外钾肥基地“生根发芽”
截至2015年3月底,我国在海外十几个国家已有30个左右的钾肥项目在不同工程阶段中运作,计划总产能超过1000万吨,但已建成投产的产能不到100万吨,其中投产的4个项目都在老挝。目前海外项目中开元集团老挝钾肥项目产能最大,为50万吨,并且该项目已在2014年首次实现反哺国内市场,运回国内11万吨氯化钾,这也是国内钾肥行业走出去16年来的“破冰之旅”,对我国的战略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境外投资的钾肥项目主要分布在加拿大、老挝、哈萨克斯坦、刚果(布)、泰国、伊朗、埃塞俄比亚、乌拉尔、阿根廷、美国等。其中加拿大有7个项目,投资方分别为中川矿业、兖州煤业、中海油企业等;在老挝有9个项目,其中有4个项目已经投产;刚果(布)有3家,投资方分别为春和集团、鲁源矿业公司和鼎亿投资;哈萨克斯坦有1个项目,为中哈富通钾肥公司投资。
“走出去”钾肥项目中,进展比较快的项目有5个:一是春和集团刚果(布)MAG 120万吨项目;二是中哈富通钾肥公司投资的哈萨克斯坦120万吨项目;三是中川国际矿业控股有限公司的加拿大项目,已经完成300万吨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于2010~2011年获得了国家4000万元的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第四个项目是兖州煤业加拿大钾肥项目,计划2015年6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280万吨规模的项目计划于2018年建成投产;五是山东鲁源矿业公司的120万吨氯化钾项目,其在刚果(布)持有探矿权,面积509平方千米,预计2015年6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在以上项目中,春和集团刚果(布)MAG钾肥项目与中哈富通钾肥公司的哈萨克斯坦钾肥项目都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都是由双方国家最高领导人互访敲定的项目。
四、国际供应商互相依存
目前我国三大主要钾肥进口商是中农、中化、中海油,与国际主要钾肥生产企业已经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固的紧密关系。以盐湖钾肥为例,它是国内最大的钾肥生产企业,中化化肥持有其24%的股份,PCS Sales 持有中化化肥22%的股份,中化化肥与Canpotex公司之间又存在连锁董事关系。此外,PCS公司还持有SQM的32%股份、ICL的14%股份、APC的28%股份。
基于钾肥生产与销售企业之间的所有权关系,全球钾肥销售形成两大板块: 一是加拿大板块,PCS、加阳和美盛三家钾肥生产企业组成销售合资企业,其中PCS还设有单独的全资销售子公司,另外参股或控股以色列、约旦和智利的钾肥企业;二是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板块,Uralkali和Belaruskali成立销售合资企业——老的BPC,由Uralkali控股,Uralkali还设有全资销售子公司Uralkali Trading。2011年,两大板块合计钾肥出口量约占全球出口量的71%。虽然2013年9月老的BPC分解,但现在传说还会合并。
企业间的所有权将中国、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以及中东(以色列、约旦和智利)钾肥生产与销售企业紧密连接起来,虽然互为竞争者,但因为彼此存在股权关系,也使这些全球主要钾肥企业容易形成“国际卡特尔”。国外主要钾肥生产企业合资设立销售企业,并且持有中国钾肥进口企业股份,同时中国钾肥进口企业持有中国钾肥生产企业股份,基于这种特殊的所有权结构,我国商务部虽然部分放开钾肥进口权,前些年国外主要钾肥出口企业也并不与中化、中农以外的任何一家企业签约,但近两年随着供求格局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进口钾肥的格局正在演变中。
自从老BPC解体以来,中国钾肥进口情况有了较大的变化,一是以中海油公司、上海市农资公司、浙江省农资公司、广东省农资公司等五家单位为主,每年利用中海油的进口资质直接从以色列进口钾肥,并且进口量逐年增多,约为80万~100万吨氯化钾。另外,随着俄罗斯经济形势的变化,边贸钾肥的量在逐年增多,目前已占总进口量的近1/3。2015年一个新的变化是以倍丰集团为首的几家公司开始直接从Canpotex进口白色钾肥,中化只是加拿大红色钾肥的独家代理。
五、结论
1.正视“走出去”面临的困难
虽然建立境外钾盐生产基地是破解我国钾肥困局的战略决策大方向,境外钾盐资源开发已在多国多地生根发芽,但十多年来,开花结果反哺国内的企业只有一家,而且返回的钾肥产品因为市场的低迷和运输成本的高企,利润微薄。境外钾肥项目投资规模大、涉及面广、周期长、困难多,单家企业独自完成困难很大,需要有实力的国有大型企业和大型民企,尽最大可能抱团运行。
2.尽快实现优势项目重点突破
建议国家部委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和平衡制约全球钾肥供应格局为出发点,统筹规划境内外钾盐资源开发,在保护性开采国内有限资源的同时,在政局稳定、政策透明、资源禀赋良好、有实力开发并且进展较快的境外中资钾盐项目中,首批筛选在老挝、刚果(布)、哈萨克斯坦、加拿大的3~5个优势钾盐项目,给予配套政策、项目融资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境外钾肥的规模产能基地,实现优势项目重点突破。
3.合力打造境外钾肥基地新联盟
世界钾肥生产多为垄断性经营,新入行者不仅面临技术和信息封锁,而且面临初期投资巨大、建设周期漫长等压力。为此,建议国内涉足钾盐或正从事钾盐资源开发的规模企业,采取合作、合营方式,发挥资金、技术、设备及市场的协同效应,合力打造中国自身的境外基地,尽快形成年产300万~500万吨的境外钾肥规模产地,进而与国内上下游关联企业、中间销售企业等实现横向联合,形成中国自身的钾肥联盟,增强我国在世界钾肥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4.建设中西合璧的管理团队
境外钾盐开发企业多数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外国环境中从事项目勘探和开发建设,面临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法律、环保等方方面面的挑战和压力。建议中资企业尽量采用中西合璧的管理团队,双向互动、良好沟通,尽可能了解项目所在地在投资政策、项目管理、原住民关系、基础设施、项目标准体系、开采工艺、环评及复垦等方面的法规和规定,力争融入当地,取得当地公众和居民理解和支持,积极、稳妥推进项目勘探和开发建设。
5.坚持三个1/3的“钾肥国策”
回首十多年来境外钾盐的开发之路,路程漫长,且不平坦,项目存在散、小、慢等不尽人意现象。但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和证明,钾肥产业三个1/3战略是我国钾肥行业唯一合理和科学的重大布局。今后应继续从国家政策层面和企业联合层面,乃至企业自身建设层面向着该目标努力,进一步发挥国家引导和规范作用,利用行业协会等钾盐合作交流平台,统筹规划,有序引导,既要防止国内钾盐过度开发,又要选择性重点推进境外钾盐项目开发,探索出一条破解我国钾肥困局行之有效的境外开发之路。
6.成本倒逼国内企业“走出去”
目前俄罗斯、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主要钾肥生产商的产品实际完全成本(实际到达中国的)在700元/吨左右,而我国青海钾肥企业的完全成本相对要高一些。我国是钾肥消费大国,是国际钾肥巨头必争的目标市场,所以今后进口钾肥的价格还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如果氯化钾的到岸价格降到270美元/吨(完全成本),按现在的汇率相当于1660元/吨,那么国内的钾肥生产企业会基本处于亏损状态,而我国境外钾肥基地走在前面的一些项目的成本完全可以与之比拼。因此,当前钾肥的价格形势,倒逼我们必须建立境外钾肥基地,部署好今后10年、20年甚至100年钾肥可持续供应的规划。
7.支持境外钾肥企业获取进口资质
我国政府如果能给予境外钾肥基地直接进口国内市场的资质,将一方面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勇气和投资量;另一方面也将给国际钾肥巨头实质性的震慑,增强我国钾肥进口的更大话语权或定价权;同时,因为给予了境外生产企业和施用单位更多实惠,将提高境外钾肥企业反哺国内市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简化了进口手续,降低了进口成本,利于境外企业与国内下游客户建立直接的合作销售关系,利国、利民、利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