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我国己内酰胺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2015年19期 发行日期:2015-05-22
作者:zhoukan2012

我国己内酰胺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 巴陵石化技术中心  宋超

  我国己内酰胺(CPL)工业开始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当时都采用国内自有技术,装置规模小、技术落后,发展相对缓慢。直到1994年,我国引进荷兰DSM公司CPL生产技术,并在江苏南京和湖南岳阳建成了两套5万吨的CPL装置。随后在1999年,石家庄炼化引进了意大利SNIA公司技术,建成了一套5万吨的CPL装置,此后,我国开始了CPL的工业化发展。近年,随着中石化环己酮氨肟化技术的开发应用,我国己内酰胺产业迅速发展,企业数量和行业产能都大幅增长,CPL产业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产能快速增长 企业开工率低

    截至2014年底,我国己内酰胺生产企业共计12家,总产能为235万吨(在建的福建申远、锦江科技、旭阳化工、平煤神马等项目,因存在不确定因素,暂不计算在内)。20112014年我国CPL产能统计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近几年我国CPL产业在企业数量和产能方面都快速增长。2011年仅有4家生产企业,合计产能为58.5万吨,而2014年共有12家生产企业,合计产能比2011年增加了3.2倍。

    近年,我国CPL产能和产量年均增长率均保持在20%以上,进口量大幅下降,自给率不断提高,改变了我国CPL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但随着我国CPL产能的迅速扩张、开工率大幅下降,我国CPL生产数量由之前的供不应求、装置高负荷运行状态向供求过剩、低负荷运行状态转变,2012年开工率不足60%2013年仅为65.82% 2014年开工率仍然较低,企业经营面临较大困境。

        1  20112014年我国CPL产能统计       万吨

生产企业      2011  2012  2013   2014    备注

巴陵石化        20.00   30.00   30.00   30.00   环己酮氨肟化

DSM南京东方     20.00   20.00   40.00   40.00   环己烷法

石家庄炼化      16.00   16.00   16.00   20.00   甲苯法+环己酮氨肟化

浙江巨化        2.50   5.00   5.00   15.00   环己烷法

巴陵恒逸         -      20.00   20.00   20.00   环己酮氨肟化

山东洪业        -      10.00   10.00   10.00   意大利ENI公司

                                                  环己酮肟化

山东海力        -      20.00   40.00   40.00   环己烯法

三宁化工        -      -      10.00   10.00   环己烷法

鲁西化工        -       -      10.00   10.00   环己烯法

天辰耀龙        -      -      -       20.00   环己烷

内蒙古庆华      -      -      -       10.00   建成未投产

兰花科创        -      -      -       10.00   建成未投产

合计        58.50  121.00     181.00  235.00 

 

市场竞争加剧 产业结构亟需调整

    随着我国CPL生产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企业性质也由国企发展到民营、合资等多种形式。在企业类型上,煤化工、化肥、化纤企业也加入到CPL的生产经营中,如兰花科创、三宁化工、内蒙古庆华等都是煤化工企业,浙江巨化、山东海力、鲁西化工是氯碱化工企业,而巴陵恒逸是化纤企业。我国己内酰胺生产企业及产业链情况见表2

    新建CPL企业普遍存在产业链不够完善、产品品种多而不精,产品线分布广、产能重复等问题,多数企业之前大都从未接触CPL产业,但受近两年CPL高额利润和国内巨大缺口的吸引纷纷投入。产能的爆发式的增长造成了CPL行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市场竞争加剧,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我国己内酰胺主要用于生产PA6 纤维和PA6 工程塑料,其中PA6 纤维的需求量约占我国己内酰胺总消费量的80%,非纤用PA6 主要用途有一般民用塑料(主要指棕丝及渔网丝)、工程塑料(主要指汽车、电器行业用铸塑模件)以及双向拉伸尼龙膜,约占18.0%,其他方面的需求约占2.0%

    随着我国汽车、纺织等产业的发展,对PA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因此近些年我国不仅进口大量CPL,同时还进口PA6切片和纤维。20102014年我国CPL产业链供需平衡情况见表32010年进口PA6切片58.04万吨,高于国内CPL产量49.39万吨;2013年进口PA6切片63.02万吨,占当年CPL产量的50%2014年全年PA6切片进口超过了50万吨,如果这些PA6切片全部用国产CPL切片生产,则会改善国内CPL产业经营困难的局面。国内PA6切片之所以会大量进口是因为国内CPLPA6切片产业结构不配套,产品质量不能满足下游市场需求,这也是目前CPL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表2  我国己内酰胺生产企业及产业链情况

企业名称    厂址         CPL  己二酸  切片/纺丝             其他

巴陵石化    湖南岳阳                  合成橡胶、环氧树脂、汽柴油、

                                           化肥 

DSM南京东方 江苏南京                       

石家庄炼化  河北石家庄               汽柴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聚丙烯、

                                              苯甲醛

浙江巨化    浙江衢州                    聚四氟乙烯、制冷剂R134a、六氟丙烯、

                                           离子膜烧碱

巴陵恒逸    浙江杭州                 PTAPET、涤纶 

山东洪业    山东菏泽                 煤炼焦、聚氨酯 

山东海力    山东淄博江苏大丰√          环氧氯丙烷 

鲁西化工    山东聊城                      氯碱、硫酸和尿素   

三宁化工    湖北枝江                      氨、氮肥、磷肥和复合肥,硫酸、磷酸

                                           、硝酸、盐酸 

天辰耀龙    福建福清                      纯碱、氯化铵及硝酸 

内蒙古庆华  内蒙古阿拉善√                  煤焦油、粗苯、硫氨、硫磺化、甲醇

 

兰花科创    山西泽州                        无烟煤、尿素、合成氨甲醇、二甲醚

 

           3 20102014年我国CPL产业链供需平衡情况       万吨

年份     CPL     CPL   PA6切片  PA6切片  PA6纤维   CPL下游   CPL理论

         产能    产量   消费量     进口量    进口量     需求量    产能缺口

2010    57.50  49.39  168.04      58.04   12.42      180.46     122.96

2011    58.50  53.60  178.12      54.46   11.80      189.92     131.42

2012    121.00  71.50  188.81      59.82   11.21      200.02      79.02

2013    181.00  119.10  200.14      63.02   10.65      210.79      29.79

2014    235.00  154.00  229.00      54.00   15.00      244.00       9.00

 

注重技术开发 加强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近几年,我国CPL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市场竞争格局发生了很大转变,原有的供求市场平衡被打破,新的市场平衡需要一定时间来调整,预计今后行业经营仍较困难。在此严峻的市场环境下,CPL生产企业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加强产业间的横向联系,规范市场,避免恶性竞争,促进CPL上下游产业链协同持续发展。同时企业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正确判断市场竞争环境,挖掘自身优势,建议暂缓新改扩建项目。

    2. 加快丁二烯制CPL技术、气相重排、环己烯水合催化剂及工艺研究等先进技术的开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CPL纤维产品锦纶与涤纶的竞争力,注重开发下游潜在市场。

    3. 必须更加关注下游需求,为客户提供更为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特别是我国的PA工程塑料及薄膜消费比例不足PA总用量的20%,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CPL企业要加快与PA等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发展,完善CPL产业结构。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