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 需求疲软 聚醚多元醇前景堪忧
□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张月
聚醚多元醇简称聚醚(PPG),其品种很多,通常根据用途分为软泡用聚醚、硬泡用聚醚、弹性体用聚醚等。聚醚是环氧丙烷的重要衍生产品,是合成聚氨酯的主要原料,80%以上聚醚用于聚氨酯制品。
1.产能过剩
2014年我国聚醚生产能力达342万吨,产量为240万吨,开工率仅70%。生产企业有40多家,主要有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山东蓝星东大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前5家企业生产能力仅占总生产能力32%,前11家占59%,行业集中度不高。2014年我国聚醚主要生产企业见表1。我国聚醚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华东尤其是山东地区。2014年华东地区的产能占国内总产能的73%,其中山东占25%;其次为华南地区,占12%;华北地区占10%;东北地区占5%。
表1 2014年我国聚醚主要生产企业产能统计 万吨
生产企业 区域 产能
山东东大化学工业(集团)公司 华东 25
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华南 23
淄博德信联邦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华东 23
山东隆华化工有限公司 华东 20
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聚氨酯事业部 华东 18
常熟一统聚氨酯制品有限公司 华东 17
佳化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华东、东北、华南 16
广州宇田聚氨酯有限公司 华南 15
江苏钟山化工有限公司 华东 15
南京红宝丽股份有限公司 华东 15
句容市宁武化工有限公司 华东 15
其他 140
合计 342
2. 出口量稳步增长
2014年我国进口聚醚33万吨,同比增加6%;出口聚醚44.1万吨,同比增长34%。
图1为2002~2014年我国聚醚进出口数量和单价变化情况。可以看到,2012年以来我国聚醚进口数量一直较高,进口价格逐渐上涨;出口数量逐年递增,出口价格整体呈上涨走势,近3年价格较平稳。
图2为2014年我国出口聚醚的主要销往地情况分析。我国聚醚出口销往地较分散,韩国为我国最大出口销往地,其次为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和马来西亚等,亚洲为我国聚醚主要出口地区。
3.下游需求惨淡
聚醚主要用于生产聚氨酯软泡和聚氨酯硬泡。聚氨酯软泡应用于床垫、沙发、服装衬垫、汽车座椅等;聚氨酯硬泡作为绝热性能最好的材料,主要应用于冰箱、冰柜、冷库、集装箱等致冷装置和设备、供热管道和建筑屋顶、外墙绝热保温、空调管道绝热保冷以及作为以塑代木材料等。2013年我国聚醚多元醇消费量约230万吨,同比增长仅5%。其中软泡聚醚消费量108万吨,占47%;硬泡聚醚消费量88万吨,占38%。
近两年,聚氨酯保温材料行业无序扩张,行业产能过剩,2014年大型企业开工率不到50%,中小企业设备长期闲置。2014年国内建筑保温材料价格更是大幅下跌,例如北京地区建筑节能改造招投标B1级材料从年初的每立方米1700元,到年中就降至1400元,年底更是降至1100~1200元,企业只能维持生计,已无利润可图。下游需求疲软导致聚醚市场低迷。
4.价格震荡下跌
2014年我国软泡聚醚价格整体呈震荡下跌走势,与2012年走势相似,年平均价13879元/吨,同比增长6.3%;全年最低价在12月,为12277元/吨;最高价在1月,为15215元/吨。2011~2014年我国软泡聚醚及原料环氧丙烷价格走势见图3。2014年一季度下游备货意向较低,对于聚醚的市场助推力度有限,价格震荡缓慢下跌;二季度原料环氧丙烷暴跌,聚醚行情同步快速回撤,市场累积下跌超千元;三季度上游原料环氧丙烷价格出现了大幅度持续性的拉涨,涨幅十分可观,最终刺激聚醚厂家,跟随全面拉涨;四季度原油下跌,市场看空,原料环氧丙烷暴跌,带动聚醚价格下跌。
2015年上半年聚醚市场价格延续下跌走势,且与2014年上半年走势相似。3月份上游原料环氧丙烷在自身库存低位,部分装置运行不稳定,供应量处于紧缺的支撑情况下,价格拉涨意向强烈。而聚醚下游刚需支撑有限,上涨乏力,4月价格再次下跌。
5.行业洗牌在即
我国聚醚多元醇生产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产能过剩明显,市场有待洗牌。未来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下游聚氨酯行业增速趋缓,聚醚企业间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发展前景堪忧。
中国化信产业经济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化信产经院)是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旗下专门负责石油化工产业咨询和战略咨询的服务机构,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强大的咨询团队和严谨科学可靠的分析方法,多年来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了众多有价值的市场研究、竞争力分析、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规划咨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建设项目后评价等咨询服务。客户包括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银行、证券公司等。为客户提供全面、完整的解决方案,提升客户价值。
除单客户服务外,中国化信产经院每年对上百个重点产品和热点行业进行研究,并提供多客户报告,报告章节包括:发展概要、经济与能源、工艺技术概况、世界供需现状与预测、国内生产现状与预测、国内消费现状与预测、中国贸易情况详析、上下游发展状况、价格分析和预测与价差分析、供求平衡预测。研究范围涵盖炼油、有机化工原料、聚合物(塑料、橡胶、纤维、有机硅、有机氟、聚氨酯等)、化肥、农药、无机化工材料、替代原料、替代能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