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石墨烯: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6年3期 发行日期:2016-01-29
作者:zhoukan2012

石墨烯: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  周贺祥

    去年年底,发改委、工信部和科技部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石墨烯打造为先导产业。虽然我国在石墨烯的基础研究与产业化推进上处于世界前列,多支研究队伍在石墨烯的性能研究与制备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但缺乏整体规划和引导,自主创新能力、市场化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仍有待提升。因此,若想增强我国石墨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石墨烯产业发展提上日程

 

  2012年由工信部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首次明确提出支持石墨烯新材料发展。此后,我国政府各部门又出台了多项与石墨烯发展相关的法规与政策。20149月,科技部“863计划”纳米材料专项提出到2018年,石墨烯材料制备、应用开发、终端应用等关键环节良性互动的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基本完善,开发出百余项实用技术和样品,推动一批产业示范项目,实现石墨烯材料稳定生产,在部分工业品和民品上率先产业化应用;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石墨烯产业体系,实现石墨烯材料标准化、系列化和低成本化,建立若干具有石墨烯特色的创新平台,掌握一批核心应用技术,在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目前,国内石墨烯的上市公司有10家,包括:金路集团、方大炭素、中国宝安、力合股份、烯碳新材、中泰化学、华丽家族,乐通股份,悦达投资和康得新。多家公司已经建成石墨烯的量化生产装置和配套设施。其中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石墨烯材料生产线,年产300吨,北京碳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全球首条石墨烯(单层碳原子)吨级示范生产线。

 

六大领域成为研发热点

 

  石墨烯的研究和产业化发展持续升温,从石墨烯专利领域分布来看,其应用技术研究布局热点包括:石墨烯用于电池电极材料、半导体器件材料、透明显示触摸屏材料、薄膜晶体管制备与复合材料制备等。具体看来,当前石墨烯技术研发主要集中在以下六大领域。

  复合材料 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一直是石墨烯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石墨烯作为纳米增强组分,少量添加可以使聚合物的电学、力学、热性能以及气体阻隔性能得到大幅提高。添加石墨烯所产生的效果相当于同时添加层状硅酸盐和碳纳米管。

  电极材料 石墨烯可以在电池电极(包括正极和负极)内构建三维导电网络,使用0.5%2%的石墨烯导电添加剂可以代替10%15%的导电炭黑,而且能进一步降低锂电池内阻,从而提高电池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开发了石墨烯包裹磷酸铁锂纳米颗粒技术,并已在宁波艾能锂电材料科技公司建成中试线。

  导电油墨 石墨烯可作为新型导电油墨的主填充料,也可与纳米银粉等混合配制成新型导电浆料或油墨,还可以通过改变石墨烯的填充比例调节产品的电阻率和附着性能。

  导热材料 石墨烯复合导热材料,包括具有高导热系数的石墨烯散热片/膜,以及石墨烯改性的复合材料,如热导纤维和热导塑料等。该技术在电子和工程领域市场需求迫切,并且技术难度较小、工艺相对成熟,有快速进入市场的机会。

  显示器件 石墨烯由于特殊的分子结构而有非常高的导电性,几乎完全透明,非常适合制作显示器件。且其具有高韧性,能够拉伸20%而不断裂,能够制成可折叠、伸缩的显示器件。石墨烯触摸屏具有对环境无害,需要资源少的优点,且生产成本有望大大低于传统氧化铟锡触摸屏。

  生物医学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在纳米药物运输系统、生物检测、生物成像、肿瘤治疗等方面应用广阔。以石墨烯为基层的生物装置或生物传感器,可以用于细菌分析、DNA 和蛋白质检测。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发的石墨烯纳米孔设备可以快速完成DNA 测序。石墨烯量子点应用于生物成像中,与荧光体相比具有荧光更稳定、不会出现光漂白和不易光衰等特点。石墨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却是产业化前景最为广阔的应用领域之一。

  

五大难点成为绊脚石

 

  目前我国石墨烯产业仍处于初始阶段,尚存在一些影响行业发展的  问题。

  缺乏整体规划和引导  石墨烯技术包括制备技术、材料技术、工艺技术以及应用技术,在缺乏总体规划和引导的前提下,政府扶持力度远远低于国外,各研究机构低水平重复研究的现象比较普遍。另外,目前国内石墨烯企业良莠不齐,大多数企业停留在概念炒作的阶段,全国真正投入力量参与石墨烯研发的企业不超过30 家。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石墨烯高端领军人才主要集聚在美国、英国、韩国等发达国家的高校和跨国大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虽然科研人员很多、成果也很多,但顶尖、原始性成果较少,大多采用跟踪研究的方法,处于追赶状态,重大创新不多。此外,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领域,应用技术相对薄弱。国内从事石墨烯研究的主要是高校和研究机构,企业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远逊于国外企业,在石墨烯领域提交专利申请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

  缺乏市场化能力  石墨烯产品研发与应用脱节现象严重。从设备水平看,国内绝大多数高校仍处在科研小试和中试阶段,绝大多数企业也处在小批量生产的摸索阶段,还不能形成稳定的规模化生产。从材料应用看,主要的应用成果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石墨烯在产品上的应用还处于初始阶段,并没有真正形成下游的应用和需求,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尚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从资金投入看,各类投入资金也仅处于初始试探阶段,与国外大规模资金投入相比,我国的资金投入力度远远不够。

  缺乏资源整合能力  石墨烯产业需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服务链多链融合才能寻求产业突破,但目前我国在产业上下游、产学研合作、产业与金融对接、知识产权转移等方面尚未建立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导致资源分割,各领域初步形成的优势呈现“碎片化”,急需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形成各方资源系统集成的能力。

  缺乏行业标准  石墨烯产业的发展涉及多学科和多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国外碳纤维新材料的发展规律看,行业标准对规范研发和产业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的石墨烯从研发到应用缺乏系统性,相应数据库、检测、标准及应用验证体系支撑不足,严重制约产业的发展。

  

加大投入增强创新能力

   

  随着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环境的逐渐变化,以及国内外化工行业的激烈竞争,我国的石墨烯产业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由于石墨烯行业属于新型、快速发展的行业,具有技术更新、更快、生命周期短、技术升级换代频繁的特点,需要企业准确把握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提升服务水平。但技术更新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资金不足往往成为企业面临的瓶颈,制约服务行业整体的发展。因此,一方面需要企业做好市场调查与预测,做足预算,考虑详尽;根据项目进度和筹资方式,编制资金使用计划,以便有效使用资金;加强企业管理、节俭办事,向管理要效益;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大对石墨烯系列产品研发、生产以及应用的扶持力度。积极探索石墨烯系列新产品的政府首购、采购政策,对下游应用企业生产的新产品,符合政府采购需求条件的,优先予以首购或采购,示范带动全社会使用石墨烯新产品。

  鼓励跨学科交叉融合 开发石墨烯材料时,应鼓励各部门之间加强交流,实现跨学科交叉融合。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高科技人才的加入。在推进石墨烯产业化进程中,企业和高校需转变思路,加强产学研结合,引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研发人才,特别是引进海内外石墨烯产业链上某一学科或技术领域的带头人,通过人才引进加速推进石墨烯产业的发展。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据SIO Grafen机构统计,2014年中国拥有全世界45%的石墨烯专利,差不多是美国的两倍,但仍然缺少核心专利。生产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要不断推陈出新,在未来应着眼于生产附加值较高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在通用化学品的基础上,推出具有高性能、功能化的产品,以不断拓展产品的市场,与国外各大化工企业的产品相竞争,并逐渐引领市场。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