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5年底,我国尿素生产企业共计180多家,产能超过8100万吨,较上年略有上涨。主要原因是11、12月份山东瑞星、山西阳煤丰喜泉稷、鄂尔多斯联合化工、新疆晋煤等多家装置密集投产。国家统计数据表明,2015年1~11月氮肥累计产量3142.65万吨(折纯量),同比增长7.95%,平均开工率约71%。2015年我国氮肥全年出口总量1374.8万吨,同比增长0.97%,出口均价294.4美元/吨,同比降低2.68%。2015年我国氮肥行业累计亏损额117亿元,同比下降12.9%。
一、尿素价格先扬后抑,国内市场再破成本线
2015年上半年国内尿素市场自1700元/吨价格小幅上涨约200元/吨后,下半年价格大幅下滑,年底部分地区跌到1300元/吨以下,跌破部分企业的成本线。2015年6月起至2016年1月我国小颗粒尿素离岸价回落将近100美元/吨。主要原因有:①原油走势疲软,国际大宗商品持续走低,尿素也不例外;②国内市场需求季节性强、产能过剩,生产企业为减少库存压力,将货物大量集港,甚至在港口联储联销,导致集港价格远低于内销价格;③国外新增产能不断释放,低成本优势挤占我国出口市场份额;④国外贸易商关注到我国尿素产量并未因价格下降而大幅下降,贸易商议价能力强。
2015年我国尿素出口居前5位的国家分别为印度、美国、墨西哥、智利和韩国,其中美国进口总量下降13.12%,墨西哥下降7.99%。主要原因是进口国新建产能释放而导致对外需求量下降。预计2016年中国尿素出口量占尿素总消费量的比例将会继续提升,出口价格的竞争也将会更加激烈。
国内尿素市场与国际市场走势一致,2015年下半年到今年1月底价格下降幅度达700元/吨。预计2016年因国内供应量还将持续增加,尿素行业将继续亏损。2015年我国尿素价格走势见图1。
二、产业政策助力行业去产能
2015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对尿素产业不利的产业政策,对行业造成较大冲击。这些政策包括:①化肥、煤化工等19个行业被银行列入压缩退出行业,这些行业的新增贷款将受限,企业资金压力剧增。因此,依靠银行输血的尿素生产企业将面临倒闭破产的风险。②取消天然气、用电优惠政策,化肥用气不区分存量气和增量气,价格在现行存量气价格基础上适当提高;逐步取消化肥电价优惠,化肥生产用电执行相同用电类别的工商业电价;优惠价差较大的地方,分两步到位,2016年4月20日起全部取消电价优惠。③恢复征收增值税政策,对纳税人销售和进口的化肥,统一征收增值税,原有的增值税免税和先征后返政策相应停止执行。④运输优惠调整,农用化肥运费由原来的2号运价调整为执行4号运价。⑤2015年化肥淡储规模下降为1400万吨。⑥出口关税调整,取消了化肥出口淡旺季的划分,全年采用统一的税额或税率,其中尿素全年出口关税80元/吨。
其它政策还有,如尿素能耗限额标准、农业部《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工信部发布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发改委取消化肥定价等。
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取消,直接导致尿素生产、流通成本上升,将尿素行业全面推向市场化竞争,以促进资源配置合理化,加快生产行业优胜劣汰去产能的步伐。
三、全球竞争一体化倒逼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2015年,全球尿素新增产能持续增加,而落后产能退出缓慢,导致供应总量增大而需求乏力。
2015年国际新增尿素产能1058万吨,主要分布在北美和非洲等进口国家,如美国海湾的230万吨等;2016年仍有新产能投产,如尼日利亚indorama的140万吨等。据IFA预测,未来5年,世界尿素产能将净增4400万吨,达到2.52亿吨,年均复合增长率约4%。近60套尿素新装置将投产,从地区分布来看,其中20套在中国,其他分布比重为东亚35%、非洲18%、北美15%。从原料层面分析,2016年后新增产能主要在天然气资源丰富国家。但因全球经济形势下行,项目资金趋紧,新尿素项目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延期。
国内方面,在化肥零增长方案的带动下,尿素总需求量不会有明显增长,将大力发展增值尿素、尿素硝酸铵溶液等新型产品,工业需求增速较快,但比重过小,对需求总量带动不大。2015年下半年国内密集投产的产能约600多万吨,新投产装置规模化是必然的趋势。
全球供需矛盾加剧,印度、越南等比中国生产成本更高的企业首当其冲,中国紧随其后。目前我国尿素产能接近全球的1/3,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去产能的需求愈发严峻。
1.产业结构升级将是持久战
2015年我国尿素行业平均开工率仍然较高,主要原因有:一是上半年库存量低,关税调整利于出口,又恰逢用肥旺季;二是原料煤价格下跌拉低成本,低成本尿素装置比重提高;三是上半年市场行情较好,行业的利润率较高,带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2016年1~2月国际、国内尿素价格暴跌,预期今后较长时期内,国内市场将维持低位。
国际尿素新增产能的市场竞争力强,依靠低廉的天然气原料资源和先进的技术,具有成本竞争优势;国际经济形势下行压力下,国际并购重组的速度加快,延伸产业链、资源的共享、企业运营效率的提高等均有利于降低成本。
低价格迫使国际市场一些高成本企业退出。印度为保障进口尿素的议价权,部分尿素装置会正常生产,但成本压力会很快传递到生产企业。当前,我国尿素成本几乎是2008年以来的最低点,但高成本企业也不会很快退出市场,产能清退期会持续较长时间,如钢铁、煤炭等行业已经经历了3年的低迷期,产能仍未出清。同时,有些企业着眼行业寒冬期,趁势做大做强,把握存量市场。
2.新型尿素产品快速发展
新型尿素硫包衣产品、多肽尿素产品已经批量化投放市场多年,双酶尿素、海藻酸尿素、腐植酸尿素等增值尿素产品均在积极研发、推广应用阶段。总体而言,尿素增值产品的技术研发体系需进一步完善,产品也缺乏有效的行标,生产成本和价格有待挖掘下降空间,推广应用尚需农民认知水平的提高。发展新型尿素产品、多方位扩宽尿素销售渠道,将大大促进我国尿素行业向合理健康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