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IHS化学发布了一系列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和聚苯乙烯(PS)在内的塑料市场报告。该报告指出,虽然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势头出现降温,但是由于其正在向消费型经济转型,因此这些国家及地区对于塑料的需求仍将稳步增长。
PE:供过于求
据IHS化学表示,2016年全球PE供应将比需求高出370万吨,从而将导致全球所有地区的PE装置开工率水平下降。亚太、中欧、中东和南美地区塑料的整体使用量将增加,从而成为全球PE消费的主要驱动力。其中,包括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在内的PE是全球最为主要的热塑性塑料品种,占2015年全球2.32亿吨热塑性塑料市场的38%。
PP:印度需求赶超中国
石脑油价格的下跌已经改善了西欧、南美和亚洲生产商的竞争力,并且令西欧生产商推迟产能关闭步伐。据IHS化学公司发布的《2016年全球PP市场分析报告》称,中国仍将成为全球PP市场的驱动力量,预计未来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9%。然而,印度在增速上将超过中国,同期年均复合增长率估计为9.7%,届时印度将成为全球PP市场需求增长最为强劲的国家。而西欧和美国的年均复合增长速度分别为1.1%和2.7%。此外,报告还预计由于今年全球PP产能增速仍将超过需求增速,因此全球PP产能利用率将略微下降。
PVC:受中国产能变化制约
据IHS化学发布的《2016年全球乙烯基市场分析报告》称,未来5年,中国PVC产能将占到亚洲总产能的85%,全球PVC将受到中国经济降温及产能大幅增加的影响。中国PVC主要产能仍将基于乙炔路线,利用电石而不是乙烯作为原料。受过去几年产能大幅增加的影响,未来几年全球PVC供应仍将过剩。IHS化学预测,2016年全球PVC过剩产能将达到1600万吨的峰值,未来几年全球PVC市场将以年均3.5%的速度增长。过去十年,全球逾90%的新增PVC产能发生在中国,中国占据全球PVC产能的份额已经升至约50%。IHS化学预测2016年全球PVC需求将达到近4200万吨,其中西欧占据约10%的份额,约410万吨。美国是全球最大的PVC净出口国,未来5年出口业务将占到美国PVC产量的40%~45%。其成本优势令生产商可以出口到全球多数市场。对于美国生产商来说,考虑到美国国内PVC市场增长缓慢,国际PVC市场仍然是重要的出路。
PS:全球需求或将疲软
据预测,中国的市场需求将在2016年下半年开始回升,因此,IHS化学在其发布的《2016年全球PS市场分析报告》中指出,未来五年全球PS需求将缓慢增长,年均增速约为1.2%。数据显示,中国PS需求约占到当前全球总需求的28%,由于中国多数制造业产能出现过剩,其终端用户的PS需求已经疲软,预计未来需求将更加不稳定。中国政府正在推进供给侧改革,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产能过剩的行业将进行大规模的整合。中国需求的下降、来自于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竞争以及消费者的负面认知,这些因素都将导致全球PS需求的疲软。受国内需求疲软以及出口缺乏竞争力的双重影响,一些成熟的PS市场或将进一步进行产能的合理化调整。而欧洲地区由于需求持续下降,将导致未来五年该地区的PS产能或进一步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