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邻二甲苯:扩能滞后 拖累整条产业链
2015年48期 发行日期:2016-04-13
作者:zhoukan2012

邻二甲苯:扩能滞后  拖累整条产业链
□  天津石化运输销售中心    张启生
  截至2015年11月底,我国邻二甲苯总产能达到139万吨,但扩能速度相对于下游苯酐的需求增速明显滞后,供需矛盾难以缓解,约40%的邻二甲苯尚需进口。从年初开始,我国邻二甲苯市场持续走软,相关产品对二甲苯利润高企影响了邻二甲苯市场供给,下游需求趋于萎缩,负面作用直接波及产业链的终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市场,未来邻二甲苯/苯酐/DOP产业链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产能扩张缓慢
  国内邻二甲苯装置产能格局稳定,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和东北地区,其中华东产能占41%,华南占比29%,东北占比19%。2015年我国邻二甲苯装置产能见表1。
              表1  2015年我国邻二甲苯装置产能统计         万吨
地区                                       生产厂家                          生产能力
华东地区 扬子石化 26
 镇海石化 16
 金陵石化 13
华北地区 齐鲁石化 4
西南地区 四川彭州石化 5
华中地区 洛阳石化 4
东北地区 吉林石化 12
 辽阳化纤 6
 抚顺石化 1
 大连福佳 10
华南地区 中海油惠州 8
 福建腾龙 24
 海南炼化 10
合计  139

二、外盘依存度较高
  2012~2015年10月底,我国邻二甲苯表观消费量处于一个稳步下滑的态势(见表2)。2012年,我国邻二甲苯表观消费量为140.71万吨,而2013年为128.13万吨,同比降低8.9%;2014年表观消费量为123.59万吨,同比降低3.5%。2015年1~10月份邻二甲苯表观消费量为92.85万吨。
  从进口情况来看,我国邻二甲苯进口同样保持缓慢递减的走势。2013年邻二甲苯进口总量为55.5万吨,比2012年的69.8万吨减少了20.5%;2014年的进口总量为48.2万吨,同比减少13.2%。从2015年1~10月份进口数据来看,2015年邻二甲苯进口量存在递减趋势。1~10月,印度是我国邻二甲苯主要进口来源国,其进口量占进口总量的4%,其次是新加坡占18%,中国台湾占17%。
  2015年以来,面对高成本与低需求,苯酐工厂只能选择减产甚至停车来减少亏损。上半年,国内苯酐行业开工率最低时甚至不足50%。从需求来看,国内皮革、橡胶、制膜等终端产品消费量严重下滑,苯酐下游产品增塑剂消费量明显萎缩,导致苯酐销售困难,成为推倒产业链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从价格来看,苯酐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早就失去议价权。
  近年来,我国建筑、交通、电子和航空等产业迅猛发展,苯酐下游产品用量不断增加,苯酐行业得到迅猛发展。由于苯酐装置投资少,见效快,许多企业一哄而上,导致产能严重过剩。目前我国苯酐总产能达到258万吨,产能和产量跃居世界第一。
  然而,同期邻二甲苯产能增长远低于苯酐增长幅度,而且产能差距拉大。国内出现了苯酐产能过剩、邻二甲苯产能不足的尴尬局面,接近50%的邻二甲苯需要从国外进口。二者产能失衡持续加剧,苯酐行业竞争加剧,利润逐年下降。
             表2  2012~2015年我国邻二甲苯供需状况     万吨
年份             产能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自给率/%
2012 103 71.66 69.84 0.00079 140.71 50.9%
2013 133 72.6 55.53 0.00089 128.13 56.7%
2014 135 75.35 48.24 0.002424 123.59 61%
2015(1~10月) 139 62.78 30.09 0.02002 92.85 68%

三、成本利润分析
  邻二甲苯用途比较单一,其中95%以上用于制造苯酐,而苯酐最主要的下游产品为DOP等邻苯酸酯类增塑剂,因此邻二甲苯、苯酐、DOP在供需关系和行情上有着很强的相关性。
  近年来,邻二甲苯消费处于稳步增长势头,每年增长率均在10%以上。这跟下游苯酐及DOP近年需求增长势头良好密切关系。在下游增塑剂和不饱和树脂需求拉动下,苯酐需求逐年递增,同时也拉动邻二甲苯需求较快增长。后期邻二甲苯消费增长出现放缓,主要是因为下游邻二甲苯酸酯类增塑剂发展受到环保、政策等多方面压力,对苯酐需求拉动力量出现下滑。
  2015年苯酐整体利润不足,相较而言,一季度末二季度前期较佳。年初延续去年下半年弱势,成本压力较大,理论层面上有多处负利润空间。二季度前后龙腾芳烃装置意外爆炸,下游苯酐拉涨积极,邻二甲苯港口贸易商报盘及中石化补涨,市场向好,利润也随之攀升,虽期间工业萘价低制约,但萘法苯酐多维持高报价高利润为主。在向好形势下,与邻法苯酐保持相对平衡区间,以致此期利润值高升。但下半年却有一蹶不振之感,主要因素在于下游买气低迷,纵使期间苯酐工厂存挺价稳价情绪,但终端需求难有好转,且相关产品工业萘持续低迷未有改善,对苯酐市场有所制约。
  就目前而言,场内不确定性因素主要来自于大环境面,如经济形势、原油走势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对行情存在影响。
  2016年邻法苯酐新建装置仍居多,故邻二甲苯属于供不应求产品。但下游苯酐方面萘法工艺项目逐步增加,对邻二甲苯市场带来一定冲击力,预计2016年邻二甲苯市场涨价不易。

四、产业调整路漫漫
    1.我国经济复苏弱势
    我国近几年经济都将处于增速回调期,经济运行可能面临外部需求迅速萎缩、短期资本流动大幅波动、房地产价格泡沫局部破灭以及地方融资平台局部性违约等风险。
    宏观环境偏空,“近忧远虑”皆存,势必将成为化工市场的利空因素。虽然2015年国内预计将继续加强基建方面投资及经济结构调整,国内经济有稳中向好走势,但仍寄期望于政策面对国内化工品市场提振。
    2.邻苯/苯酐产业链整合势在必行
    我国的产业升级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产能过剩。地方投资存在过度膨胀的风险,是形成产能过剩的诱因之一。地方政府对投资项目土地的大包大揽、无节制的税收优惠,助长了一些企业不思后果的产能扩张。“运动式”的治理无一例外地落入到“产能越抑制越扩大”的怪圈当中。在税收创收的诱惑下,不少地方政府长期依靠大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一味“大干快上”、重复建设。盲目投资导致化工行业迅速扩张,企业间恶性竞争,造成企业生产多、亏损大,污染了环境,也浪费了资源能源。地方政府还可能运用非市场化手段刻意降低部分产业的进入门槛,人为阻止地方企业破产淘汰,阻碍部分产能落后的项目退出,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现象。
    由于苯酐/DOP投资门槛较低、行业利润起初较高,刺激了产能迅速扩张,而上游原料却未能同步提高,导致上下游产能失衡。因此,对行业竞争混乱、上下游长期挤压、下游增长受阻等问题的治理工作刻不容缓。
    邻苯类增塑剂受上游丁辛醇以及邻二甲苯国内产量偏低、供应受限的影响,长期受制于上游石化和进口商的制约,市场倒挂的现象一直存在,价格方面的自主调节性差。苯酐/DOP产业链投资主体分杂,多为各自为战的经营模式,没有团队协同,行业间以及上下游间缺乏交流沟通,严重制约产业链发展,未来产业链整合势在必行,在此之前则需横向纵向的充分沟通,共度难关。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