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绿色建筑发展目标未能全部实现
当前,我国建材工业基本上属于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绿色建材仅占建筑用材的10%左右。为响应党的十八大“绿色、创新”的号召,加快绿色建材推广应用、促进绿色建筑发展,从而减少碳排放,达到节能环保目的,政府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指导性文件,如《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和《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目标是到2020 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0%,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30%。传统建材行逐渐被绿色新型建材替代,绿色建材应用占比稳步提高。
“十二五”期间的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及绿色规划大部分完成了目标。新建建筑节能执行比例达到了95%,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得到了推广,新型墙体材料产量占墙体材料总量的比例达到65%以上,也实施了100个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建设。但由于绿色技术成本高而且一些技术不成熟,加上相关监管不力,补贴和处罚机制不到位,绿色物业运行维护服务不到位等原因,绿色建筑发展目标未能全部实现。
同时,“十二五”期间传统建材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整合步伐加快。如水泥、粗钢、卫生陶瓷、玻璃等都是产能严重过剩行业。
“十三五”建材行业加速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供给侧改革深入,加大推广绿色建筑和建设海绵城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
1.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广绿色新型建材
建材行业未来的发展重点是开发先进的、绿色的节能环保产品,以替代高能耗和高排放的产品。政府应全面推进建设绿色公益性及大型公共建筑;增加对于绿色建筑的财政支持;制定绿色建筑规范性标准;强制规定绿色建筑面积,要求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 使用可循环、可再利用建材。这些措施将加大绿色建材和环保建筑材料的需求,如:太阳能相关材料,新型绝热保温材料等,有利于促进建筑材料产业的升级和革新。
政府对海绵城市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时间为3年,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 ;强制规定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这将增加对于排水管材、胶黏剂以及水处理、检测和监测设备的需求。
2. 淘汰落后产能, 加快行业整合及结构调整
过去十年,我国基础设施与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建材业的高速成长。但也因此,建材需求被提前透支,建材及相关行业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如:水泥、钢材、玻璃行业。
国家强制要求企业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在政策鼓励、资金投入加大的情况下, 龙头企业将加速调整,“十三五”期间建材行业并购重组将会加速,行业集中度将提高,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
追求环保呼声强烈,新型材料或将一枝独秀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房地产投资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减弱,建筑业需求放缓,导致传统建材需求减少。目前建材行业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产能过剩,其中又以传统、低附加值的建材行业产能过剩现象最为严重。但随着国家推进城镇化、加深供给侧改革、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等一系列宏观政策的贯彻落实,绿色新型建材行业将有望一枝独秀。未来,建筑业预计复合增长率在10%左右,一些新型材料和节能材料产业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我国推广绿色建筑将带动新型建材等产业发展,绿色建材市场有望达到万亿规模。
1. 替代效应拉动需求增长
由于政府限制部分城市现场搅拌混凝土,使得商品混凝土的需求加大;相对于发达国家有70%的纸面石膏板用作墙体,我国的石膏板墙体才刚刚起步,除了应用在天花板外,其开始作为轻质墙体材料在国内市场推广使用;保护主体结构不受侵害,非环保的传统材料被一些新型材料取代,如EPDM等高分子防水材料;实木复合地板逐步代替强化地板;塑料管道逐渐替代水泥管、镀锌铜管和不锈钢管等产品,实现新材料对老材料的替代;由于北京央视新馆辅楼火灾等一系列重大建筑火灾事件的发生,公安部和建设部规定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必须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加上建筑节能的推广,墙体保温材料尤其是绝热保温要求更高。
2. 未来看好的绿色建材
环保漆和涂料 传统油漆消费税政策的出台将促使污染环境、有毒的传统油漆产业的整合。在大气治理的倒逼和政策扶持下,水性涂料等环保型涂料将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太阳能 随着太阳能发电技术的突破和发电成本的大幅下降,未来五年我国太阳能新增装机容量复合增长率为19.8%,远高于全球太阳能市场8.3%的增速。
节能型建材 随着节能技术的推广,Low-e玻璃、绝热保温板等节能型建材需求依然旺盛。此外,诸如混凝土添加剂、沥青添加剂、胶黏剂和密封剂等其他节能型建材也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处于初步阶段,规模化效应尚未形成,推广依然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传统建材产能严重过剩且转型升级缓慢,产业结构调整步履艰难、行业内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十分突出。
企业应该加强绿色环保产品的宣传力度,让市场更加了解和接受绿色环保产品。随着建材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剧,行业兼并趋势明显,对于部分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外资企业来说,可以关注收购兼并的机会。对于产能过剩的行业,部分企业可以考虑在“一带一路”的大方针指引下,去国外建立工厂,寻找新的市场机会。
表1 相关建筑材料产业2010~2014年发展情况
商品混泥土,百万立方米 | 603 | 1554 | 27 |
石膏板,百万平米 | 1859 | 3444 | 17 |
防水材料b,百万平米 | 1031 | 1673 | 13 |
复合地板,百万平米 | 349 | 577 | 13 |
塑料管道,百万吨 | 8 | 13 | 11 |
绝热保温材料,百万吨 | 4.3 | 6.1 | 9 |
水泥,百万吨 | 1868 | 2476 | 7 |
粗钢,百万吨 | 627 | 823 | 7 |
玻璃纤维纱,百万吨 | 4 | 5 | 6 |
卫生陶瓷,百万件 | 178 | 196 | 2 |
玻璃,百万重量箱 | 631 | 660 | 1 |
耐火材料制品,百万吨 | 0.15 | 0.12 | -5 |
戚沛理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高级咨询师,主要从事建筑建材领域方面的中国市场研究、成本分析等。涉及绿色木质结构建筑、建筑涂料市场、聚氨酯保温材料、地板市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