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烯烃产业发展新纪元开启 “专”者胜
■ 本刊记者 吴杨
2017年9月,由神雾科技集团研究院和北京华福工程公司联合开发的“乙炔加氢制乙烯工艺及装备”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在此之前,2010年首套煤制烯烃项目投产,2013年1月中国首套甲醇制烯烃项目投产。我国聚烯烃工业迎来了打破固有体系格局的新纪元。
应用广泛,自给以通用料为主
聚乙烯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制造塑料薄膜、管材、容器、电线电缆、周转筐和渔网丝等。从聚乙烯产品分类来说,目前市场中流通的主要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其中,HDPE占比最高,分为拉丝料、中空料、管材料、薄膜料、电线电缆料和注塑料等。中空和管材类占比45%、注塑类占比30%、薄膜类占比10%、纺丝类占比10%。
我国HDPE薄膜市场需求量为300万吨左右,主要用于超市购物袋、啤酒饮料小垛包装膜、卷装、菌菇袋、糖袋内衬膜、土工膜等领域;HDPE单丝类市场需求量在90万吨左右,主要用于果奶瓶等小中空容器、渔网丝等产品,也大量掺混生产管材、注塑、薄膜等制品;HDPE中空类市场容量约为230万吨,产品主要分为中小型中空容器专用料和大型中空容器专用料;HDPE注塑类市场需求量在220万吨左右,主要用于薄壁容器、家用器具、以及大型注塑容器的生产;HDPE氯化基础料专用料主要用于生产氯化聚乙烯(CPE)产品,应用于PVC改性,如建筑材料、型材、管材的生产,国内70%的产能集中在华北区域,表观需求量在40万吨左右;HDPE管材料市场需求在180万吨左右,如加上用于管材的LLDPE,则市场容量为210万吨左右,主要用于给水管,燃气管领域还以进口产品为主。
近几年,我国聚丙烯市场的需求量稳步增长,2016年需求量增加到2127.45万吨,同比增长约5.87%。我国的聚丙烯产品主要用于生产编织制品、薄膜制品、注塑制品和纺织制品等,广泛应用于包装、电子与家用电器、汽车、纤维、建筑管材等领域。目前我国聚丙烯最大的消费领域是编织袋、打包袋和捆扎绳等编织制品,约占总消费量的30%,主要消耗聚丙烯通用料;注塑制品是第二大消费领域,约占总消费量的27%;另一个主要消费领域是薄膜,约占总消费量的24%,其中以BOPP薄膜为主,约占总消费量的19%;此外,纤维约占9%,管材约占75%,其他方面约占3%。
享受红利,需扩大专用料优势
北美页岩气工业的快速发展使轻烃资源比以往更加丰富,国际原油价格维持在低位,能源来源量增加和成本低廉助推聚乙烯供应进入快速增加周期,更多投资者希望享受到能源市场变化的带来的红利。
浙江石化项目、大连恒力项目、盘锦宝来项目、宁夏宝丰(二期)、神华包头(二期)、烟台万华项目……拟在建项目信息总是不绝于耳,为抢占市场先机,龙头企业都已开始布局。主体思路是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即一方面降低生产成本,包含降低物耗、能耗、剂耗;另一方面,建立或巩固特色高附加值专用料竞争优势,即将通用料做精、专用料做大做强。在聚烯烃专用料开发途径中,笔者建议企业可以考虑选择性能优异的催化剂、改变聚合工艺条件、引入不同的共聚单体、开发专用添加剂配方。聚乙烯专用料开发应以高档膜料、中空料、管材料、电缆料、氯化料为主,同时探索UHMW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品的开发。聚丙烯通用编织制品消费比例逐年降低,注塑、薄膜、管材料消费逐年增加。未来CPP热封膜、汽车、家电及医用透明专用聚丙烯的消费领域将有广阔前景,高流动、高刚性、高抗冲类聚丙烯将有利可图。
11月1~3日,2017聚烯烃科技与装备创新大会将于北京召开,来自石化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中国石化上海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炼化板块、浙江石化研发中心、上海市塑料行业协会、浙江瑞堂塑料科技有限公司的重量级嘉宾将悉数登场,同与会嘉宾共同探讨聚烯烃技术的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塑料材料的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趋势、聚烯烃反应器智能化进展、高性能车用聚丙烯的开发与应用以及湿法锂离子电池隔膜料专用料开发进展等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