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塑料加工业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助力动能转换,取得丰硕成果。2017年,全国塑料制品行业汇总统计企业累计完成产量7515.54万吨,同比增长3.44%,增速高于上年同期0.78个百分点。然而,行业也面临着成本上升、环保治理、低端过剩等挑战,未来要坚持创新战略,实现绿色发展。
稳中有进 稳中向好
2017年全国塑料加工业积极调结构、转方式,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结构调整明显加快、外贸持续改善。
速度效益同步提升。2017年,全国塑料制品行业汇总统计企业累计完成产量7515.54万吨,同比增长3.44%,增长率比上年同期提高0.78个百分点;15350家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2808.36亿元,同比增长6.74%,增长率比上年同期提高0.6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占轻工行业比重为9.41%,占全国工业比重为1.96%。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354.68亿元,同比增长4.81%,增长率较上年同期降低2.51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占轻工行业比重为8.52%,占全国工业比重也为1.8%。
从塑料制品分类看,塑料薄膜产品产量最高,产量1454万吨,占19.35%;泡沫塑料产品增速最高,产量278.65万吨,同比增长7.84%;其次是日用塑料制品,产量665.14万吨,同比增长5.8%。产量增速最低的是塑料人造革、合成革,增幅仅为1.34%。详见表1及图1(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下同)。
结构布局更趋合理。2017年,东部十省市塑料制品产量4181.05万吨(占比55.63%),同比增长2.61%,东部地区塑料制品行业稳定增长。其中山东省、福建省产量有较大提高,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0.02%、7.36%。而广东省产量增长率虽为-1.22%,但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均有较大幅度提高,进入以质取胜的阶段。中部六省塑料制品产量1806.56万吨(占比24.04%),同比增长率为5.05%,其中江西省、安徽省、河南省的产量增长率较高,分别为16.78%、11.21%、7.18%。西部十二省区塑料制品产量1338.94万吨(占比17.81%),同比增长率8.44%。中西部地区产量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市场空间不断拓展。2017年,我国外贸回稳向好的基础不断巩固,发展潜力正逐步得到释放,推动我国塑料制品行业进出口持续增长。全国塑料制品行业累计出口额627.29亿美元,同比增长8.62%,占轻工行业出口额的10.46%;进口额185.76亿美元,同比增长7.22%,占轻工行业进口额的11.42%;进出口总值813.05亿美元,贸易顺差441.53亿美元。2017年全国塑料行业累计出口额贸易国和地区情况见表2。在政策利好推动下,优势企业纷纷“走出去”,在国外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办厂,拓展新市场,如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联塑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纷纷到印度等国办厂。
企业整合加快。随着环保整治的深入推进,原材料涨价和人工成本增加等影响,一些不能以产品创新、质量功能提升而占领市场的小微企业再一次面临被“洗牌”出局的困境,而大中型企业在困境中勇于创新,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行业转型、企业整合加快。
化解困难 实现突破
2017年,面对全球塑料行业创新和发展的深刻变革,塑料加工业在取得不凡业绩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重大困难和严峻挑战:原材料大幅涨价、最严环保整治、禁废令等,业界迎难而上,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加快产业升级等举措应对发展压力,在困难与挑战中实现发展与突破。
1. 成本上升促科技创新。由于国内环保整治及推进供给侧改革淘汰了大量的低端产能,并因禁止洋垃圾入境致废料供应减少,加上运输价格上涨等原因,2017年塑料原材料价格普遍大幅上涨,而制品价格并未相应上涨,给企业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原辅材料价格向上波动幅度加宽,而制品价格并未相应上涨,塑料加工业受上游和市场用户的双重挤压,利润空间缩小。例如:PVC树脂价格一季度基本稳定在6500元/吨左右,3月底开始下降,最低降至5500元/吨左右,到6月底开始持续上涨,至9月初最高达到近8000元/吨,随后又快速回落到6500元/吨以下。由于PVC原料波动大,给相关子行业发泡制品加工企业的经营带来较大影响。2017年,MDI、TDI价格大幅波动,振动幅度超越往年,给聚氨酯及相关产业生产经营带来困难。
面对压力,企业更关注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科技化发展水平:一方面通过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等手段,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盈利水平;另一方面,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费用,并通过管理创新,降低公司内部运行成本,抵销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
2. 环保治理促清洁生产。2017年以来,随着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家治理大气污染环保督查力度不断加大,中央及地方对企业的环保督察越来越频繁,部分企业因排放不达标而关停、限产、整改,为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塑料制品行业逐渐规范化,环保意识增强,注重清洁生产,更加关注产品的绿色化,加快产品转型升级步伐。
3. 低端产能过剩倒逼产品转型升级。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问题仍较严重,市场上类同的通用产品较多,中低档产品占绝大多数,而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相对较少。竞争中的价格战,压缩了利润空间,更造成低质、劣质产品扰乱市场秩序问题。一些行业的企业积极推进自动化改造,提高产品的工艺技术和质量水平。如改性塑料行业从追求扩大生产规模转向求精、求强;从做大路货转向定向加工和个性化生产。BOPET、BOPP、流延薄膜等行业积极做进口产品替代,拓展新的产品应用领域,增加高端产品应用量,瞄准差异化产品、个性化产品和特种产品,成效显著,行业开始复苏。
4. 政策引导发力推动相关行业发展。国家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等新政出台,塑料再生利用行业企业逐渐转型国内废塑料回收加工或在国外设厂。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快递业产生了大量的“白色垃圾”,国家要求快递包装袋采用生物降解塑料,一系列在自然条件下可完全降解的环保材料如PHA生物基可降解塑料等,将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坚持创新 绿色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塑料行业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攻坚阶段,转型升级的新路径仍在探索、新动力正在集聚,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带动塑料加工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加快结构调整升级。
——坚持创新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塑料加工业要突破发展瓶颈,取得新的进步,只有不断依靠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推进产业升级,才能打造行业持续发展的新动能,实现跟跑、并跑、领跑的阶段转换,这是中国塑料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行业创新体系,有效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行业进步和发展。
——落实两个规划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家“十三五”新材料规划》等精神,紧紧围绕《塑料加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和《塑料加工业技术进步“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两大规划,坚持创新发展战略,联合上下游产业,突出“三化一微”方向,推动行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塑料加工业由大向强迈进。
——实施重点突破
一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塑料加工业上下游产业关联性较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是推动上下游协同创新与进步,特别是重要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精准对接,高效创新。要依托上游行业科技进步,促进塑料制品品质提升。
二是加快构建创新体系。只有成体系的创新才是成熟的、系统的、持久的。要建立科技进步推动机制,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用相结合的行业创新体系。
三是大力实施“三品”战略。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抓手,“一企一策”,推动行业领军企业对照世界顶尖产品、工艺技术和企业管理找差距,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发展能力。
四是坚持高效低耗发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积极配合环保整治,加快淘汰一大批污染严重、低质高耗的企业,以最少的资源能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最大的税收利润重新组合产业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