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EVA树脂)是继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之后的第四大乙烯系列聚合物。目前,EVA树脂的生产主要采用管式法和釜式法两种生产工艺。从技术发展来看,EVA树脂和LDPE技术在逐步融合,在LDPE的高压聚合工艺装置中只要增加一些辅助设备,稍加改造即可生产EVA树脂。但从LDPE发展来看,管式法技术正在成为新建装置采用的主要技术,生产厂商通常根据两者的经济效益调整EVA树脂和LDPE的产量。
行业破垄断,实现多元化发展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就进行了EVA树脂高压法连续本体聚合工艺的研究。但一直到1993年,北京东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有机化工厂(简称北有机厂)从意大利埃尼化学公司(现在的意大利Polimeri Europa公司)引进高压釜式法技术,建成一套4.0万吨EVA树脂生产装置,并于1995年2月正式投产,我国才开始EVA树脂的工业化生产。此后,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杨巴公司)20.0万吨装置、北京华美聚合物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华美聚合)6.0万吨装置、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简称北京燕化)20.0万吨装置、台塑集团(宁波)有限公司(简称宁波台塑)7.2万吨装置、联泓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山东昊达化学有限公司(简称联泓新材料)10.0万吨树脂,以及盛虹控股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简称盛虹斯尔邦石化)30.0万吨装置建成投产。截至2018年7月底,我国EVA树脂的生产能力达到97.2万吨。
2015年之前,我国EVA树脂的生产装置均集中在中石化集团旗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行业垄断。2015年,随着宁波台塑和联泓新材料两套新建装置的建成投产,打破了这一传统供应格局,市场供应逐渐多元化。伴随着EVA树脂生产企业的增加,我国EVA树脂行业的原料来源、企业性质、装置技术、产品结构以及装置分布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企业性质:目前的EVA树脂生产企业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北京燕化及北有机隶属于中石化集团,产能合计为24.0万吨,约占总产能的24.69%;扬巴公司、北京华美聚合均为合资企业,产能合计为26.0万吨,约占总产能的26.75%;联泓新材料与盛虹斯尔邦石化均为民营企业,产能为40.0万吨,约占总产能的41.15%;宁波台塑则为外商独资企业,产能为7.2万吨,约占总产能的7.41%。
销售归属:目前北京燕化、扬巴公司均归中石化销售,北有机、联泓新材料、盛虹斯尔邦石化以及宁波台塑为自产自销,北京华美聚合则归美国杜邦进行销售。除了北有机装置专产EVA树脂之外,其余装置均可兼产LDPE。
乙烯原料:目前油制乙烯EVA树脂的生产能力合计为57.2万吨,约占总产能的58.85%。2015年伴随着联泓新材料EVA装置投产,甲醇制烯烃介入EVA树脂领域,目前生产能力合计达到40.0万吨,约占总产能的41.15%。从现有企业原料来源来看,乙烯方面,扬巴公司、北京燕化及联泓新材料均为自产,不同之处是,扬巴公司及北京燕化均采用石脑油裂解制取乙烯,而联泓新材料和盛虹斯尔邦石化则采用MTO线路,用甲醇制取乙烯。北京华美及北有机乙烯多来自于燕山,宁波台塑则主要来自中国台湾地区。VAc方面,除北有机自产乙烯外,其余企业均没有配套装置。北京燕化及北京华美聚合生产所需乙烯多来自于北有机,扬巴公司则多从塞拉尼斯采购,联泓新材料从塞拉尼斯和北有机采购,宁波台塑来源于台湾企业大连化学公司。
技术来源:目前国内EVA树脂生产企业均采用高压本体聚合工艺,莱昂德尔巴塞尔及埃克森美孚为主要技术来源方。北京燕化、联泓新材料均采用埃克森的技术,扬巴公司、盛虹斯尔邦石化则采用莱昂德尔巴塞尔的技术,北有机及宁波台塑均采用意大利埃尼化学公司的技术,北京华美采用杜邦公司的技术。从反应釜的情况来看,北京燕化和扬巴公司均采用管式法生产工艺,联泓新材料、北有机、宁波台塑均为釜式法生产工艺,盛虹斯尔邦石化一条20.0万吨为管式法工艺,另一条10.0万吨为釜式法工艺。其中采用管式法工艺的产能为60.0万吨,约占国内总产能的61.73%;采用釜式法工艺的产能为37.2万吨,约占总产能的38.27%。
装置分布:我国EVA树脂生产装置高度集中,主要集中在华北和华东地区,其中华北地区(北京市)的产能为30.0万吨,约占总产能的30.86%;华东地区(江苏、山东和浙江)的产能为67.2万吨,约占总产能的69.14%。江苏省是目前我国最大的EVA树脂生产地,产能为50.0万吨,约占总产能的51.44%;其次是北京市,产能为30.0万吨,约占总产能的30.86%。另外,山东省的产能为10.0万吨,约占总产能的10.29%;浙江省的产能为7.2万吨,约占总产能的7.41%。
产品类型:目前国内EVA树脂产品主要仍集中在发泡、电缆料等通用料方面,但发泡料、热熔胶等占比出现明显削减,而光伏、涂覆、电缆等行业需求占比提升明显。其中光伏行业发展迅速。VAc质量分数为14%、18%和26%的EVA树脂料为国内企业竞争较为激烈的产品,膜料和高VAc质量含量、高熔液流动指数产品较少,主要依赖进口。
由于我国EVA树脂的生产能力和产量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因此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根据海关统计,2017年我国EVA树脂的进口量为103.47万吨,同比增长约9.94%。我国EVA树脂的进口主要来自中国台湾、韩国、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泰国以及美国等国家和地区,2017年来自这5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量合计达到92.60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89.49%,同比增长约12.23%。在进口的同时,我国EVA树脂也有少量出口,2017年的出口量为6.36万吨,同比增长约3.41%。我国EVA树脂主要出口到尼日利亚、乌兹别克斯坦、坦桑尼亚、越南以及墨西哥等国家,2017年向这5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量为2.00万吨,约占总出口量的31.45%,同比增长约5.82%。
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功能性棚膜、包装膜、鞋料、热熔胶、电线电缆以及光伏膜等行业的蓬勃发展,对EVA树脂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2000年我国EVA树脂的表观消费量为25.92万吨,2005年增加到52.92万吨,2010年进一步增加到66.02万吨,同比减少约6.26%,2005—2010年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4.52%。2012年我国EVA树脂的表观消费量为86.61万吨,同比增长约20.88%,2017年为149.11万吨,同比增长约14.43%,2012—2017年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1.48%。与此相对应,产品的自给率2000年为15.81%,2005年为12.32%,2010年为34.41%,2015年为29.63%,2017年为34.87%。
2008年以前,我国EVA树脂的第一大应用领域是发泡制品,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60%。不过,近几年,随着发泡市场需求接近饱和,消费占比有所萎缩。2010年,EVA树脂在发泡制品领域消费量所占比例下降到约51%左右,2015年进一步下降到约45%。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光伏产业、预涂膜技术和无卤阻燃电缆的发展,太阳能电池、涂覆、电线电缆已成为EVA树脂的重要应用领域,我国EVA树脂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2017年我国EVA树脂的消费结构为:发泡制品对EVA树脂的需求量约占总消费量的40%,太阳能光伏料约占21.0%,电线电缆约占15%,热熔胶约占8%,涂覆约占8%,农膜约占5%,其它方面约占3%。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调整,EVA下游行业发展也表现出不平衡性。鞋材、热熔胶和薄膜属于EVA树脂的传统应用领域,而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预涂膜、电线电缆等属于EVA树脂的新兴应用领域。未来,制鞋行业受到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发展将放缓,对EVA树脂的需求也将放缓。而我国光伏产业经历了过去几年的迅猛发展,预计未来随着国内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出口量的稳定发展,对EVA树脂的需求量仍将快速增长。预涂膜作为新兴产品,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对EVA需求量逐年增加。EVA在薄膜及电缆生产中,多用于高品质产品的生产,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用量将快速增长,尤其在包装用EVA薄膜和无卤阻燃电缆料等领域。总之,我国EVA树脂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对EVA树脂需求增长将继续快速增长。预计到2022年我国对EVA树脂的需求量将达到220.0万~230.0万吨。
发展趋势及发展建议
1. 发展趋势
(1)EVA树脂的釜式法生产工艺和和管式法生产工艺各具特点。近年来,随着EVA下游新兴行业不断发展,对高VAc含量EVA树脂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从目前我国EVA的产品结构来看,高VAc含量产品缺乏,仍依赖于进口,所以釜式法工艺或更能迎合国内对高VAc含量产品的需求。釜式法工艺成为后续EVA装置发展的热点。此外,采用EVA树脂和LDPE装置兼产EVA树脂的生产模式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2)从产能来看,在未来几年,我国仍将有多家企业计划新建或者扩建EVA树脂生产装置,主要有深圳市富德控股有限公司(吉林松原)20.0万吨,神华榆林30.0万吨,神华宁煤10.0万吨,中化泉州10.0万吨,福建古雷石化30.0万吨,宁波台塑的二期12.8万吨,上海焦化集团公司(安徽芜湖)20.0万吨,锦港石化的30万吨,上海石油化工公司10.0万吨,延长中煤榆林能化30.0万吨以及湛江中科20.0万吨装置等,如果这些项目均能按照计划实施,预计到2022年,我国EVA树脂的总生产能力将超过200.0万吨。由于生产装置大多数为LDPE和EVA树脂联合生产装置,因此产量的增加具有不确定性。
(3)从原料来源看,未来EVA树脂新增产能中,依旧不乏甲醇制烯烃项目,预计未来甲醇与石脑油竞争将更加激烈。新增产能多数意向生产高VAc含量产品。随着后续新增产能相继投产,将大大增强我国光伏、涂覆、热熔胶等下游行业所需高VAc含量EVA树脂的自供能力。此外,合资及中石化平分天下的局面将终结,外资、民营将纷纷介入,EVA树脂生产企业将呈现多足鼎立的局面。
(4)从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来看,光伏、高等级电缆料、涂覆、热熔胶对EVA树脂的需求市场值得看好。业内人士预测光伏行业发展对EVA树脂需求量将以30%~40%的速度增长,电缆料、涂覆料及热熔胶在未来5年对EVA树脂的需求年均增长率可达10%。在传统应用领域,农膜行业对EVA树脂的需求增长也相当可观,但能否吸引国内企业扩大生产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初步估计未来5年EVA树脂农膜需求年均增长率为5%。发泡料仍将是EVA树脂的主要消费领域,未来5年预计年均增速在5%左右。EVA树脂在南方的市场会进一步萎缩,但在中西部地区的消费会增长。
(5)由于目前我国EVA树脂多为通用牌号,同质化较为严重,高端产品的大量开发和生产仍需要一定时间,预计未来5年,我国高端EVA树脂产品仍需要依靠一定量的进口来解决。高VAc含量EVA树脂产品将是今后发展的方向。从进口来源国家或地区来看,中国台湾、韩国、沙特阿拉伯以及新加坡仍将是未来我国EVA树脂进口的主要来源国家和地区,美国的进口量对我国EVA树脂市场影响不大。
2. 发展建议
与国外相比,我国EVA树脂行业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装置多数为联产LDPE装置,其产量受LDPE的制约较大,产量的增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另外还存在开工率低、品种牌号宽度不足的问题。为此,原料供应充足的企业,可以考虑采用先进的技术建设一定规模的EVA树脂生产装置,或进行技术升级,以实现装置的规模化,赢得EVA树脂价格空间。新建装置最好采用LDPE/EVA兼产的工艺路线,这样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机动灵活的生产;其次,从进出口结构来看,我国在产EVA树脂大部分是低VAC含量的产品,与市场发展趋势不吻合,高端、特种牌号的EVA树脂主要依赖进口。因此,建议企业在投产EVA树脂产品的同时,引进先进技术,生产高性能、差异化产品,并加大产品的应用开发,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再次,国家应出台相应的鼓励引导政策,鼓励在产装置加大科技投入,升级现有产品等级,以丰富我国EVA树脂产品结构。同时,鼓励相关企业加快各类膜用EVA树脂、涂覆用树脂以及太阳能板的光伏膜树脂等产品的应用开发,实现产品系列化,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促进相关行业健康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