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关于我国石墨烯投资热的冷思考
2018年21期 发行日期:2018-10-30
作者:■ 山东蓬莱市经济贸易局 韩永奇

  当前,国内各地都在引进所谓的石墨烯项目,行业过度投资已露端倪。在抱乐观于石墨烯行业发展前景的同时,还要对投资过热保持冷静克制。当前投资过热必然带来产业泡沫,必然带来结构性矛盾,加剧市场竞争。


产业投资掀高潮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的纳米材料,在众多领域都被广泛应用,如应用在新能源(锂电池)、触摸屏、传感器等行业,在高频电子、光电、聚合物、催化剂等领域也大显身手,具有极好的商业价值和不可估量的前景。
  我国对于石墨烯的研究较为滞后,虽然早在2007年就有这方面的课题,但并无实质性的进展。国内石墨烯行业在2012年起步发展,而后缓慢走向商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到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石墨烯项目经费累计3.30亿元,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资助石墨烯的经费分别累计达到了5915万元和 4605万元。
  2013年以来,石墨烯产业在一片叫好声中快速发展。2015年以来,在多个政府文件,如国务院《“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工业和信息化部《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展改革委等三部委印发的《关键材料升级换代工程实施方案》中都提到促进石墨烯产业发展。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8年,石墨烯材料制备、应用开发、终端应用等关键环节良性互动的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基本完善,开发出百余项实用技术和样品,推动一批产业示范项目,实现石墨烯材料稳定生产,在部分工业产品和民生消费品上的产业化应用;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石墨烯产业体系,实现石墨烯材料标准化、系列化和低成本化,建立若干具有石墨烯特色的创新平台,掌握一批核心应用技术,在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石墨烯企业,建成以石墨烯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该意见还提出,将石墨烯产业打造成先导产业,将该产业发展引向高潮。
  借这股东风,全国各地争先恐后投资石墨烯项目,投资增长加快,各种经济类型投资都进入了石墨烯行业。特别是近年来新能源等产业拉动了石墨烯的快速发展,各地投资加大,重复建设露出端倪。
  投资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发展潜力。在光、电、力学等具有优异特性的石墨烯,将广泛应用于能源、材料、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微纳加工等方面,前景光明。《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指出,到2025年,电动汽车锂电池用石墨烯基电极材料规模将达到万吨级,海洋工程用石墨烯基防腐涂料将达到十万吨级规模,柔性电子用石墨烯薄膜规模将达到上亿平方米。
  二是符合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方向和产业发展的规律。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转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学等新兴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是趋势也是方向。尤其是一些锂电池、防腐涂料、柔性电子等项目建设和开发带来了大的市场需求,加上石墨烯的高利润,导致了石墨烯项目蜂拥而上。此外,石墨烯在很多领域应用广泛,加上国内石墨资源丰富以及近年来石墨烯生产技术、工艺装备等的突破,导致项目投资加快,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投资热。


投资热存隐忧


  纵观这一轮石墨烯投资热,主要表现出四大特点:一是华东经济区成为投资的热点,出现了多个具有石墨烯特色的产业创新示范区,区域性投资特征明显。二是石墨烯粉体及薄膜成为投资建设的主流,向石墨烯粉体及薄膜投资是其重要特征。三是上市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是投资主体。这些公司依靠其资金、资源与人才技术优势,紧紧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的机遇,大力投资石墨烯产业,成为企业转型的新亮点。四是自筹资金是投资的主渠道 。
  从当前来看,投资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当前我国石墨烯材料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还有一段路要走。当前石墨烯研究多处于实验室阶段,大部分项目在实验室可行,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生产技术,走向产业化仍然受到生产技术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全国都在上石墨烯项目,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障碍和风险。
  二是产业化应用路径长。由于我国石墨烯材料批量化生产和应用尚未完全实现,还存在技术转化能力弱、工装控制精度低、质量性能波动大、生产成本比较高、标准化建设滞后、商业应用领域窄等问题,实现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是项目雷同,重复建设。当前,一些地区出现了局部石墨烯投资过热现象。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很多地区热衷于新材料产业,对于石墨烯项目投资采取鼓励政策。目前在建和拟建的石墨烯项目很多,一些企业盲目投资,造成项目雷同、重复建设,加剧了产业布局的不合理和结构的深层次问题,也对环境生态带来了破坏。
  研究报告显示,到2020年石墨烯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49亿美元,2014—2020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在国内有望催生产业规模千亿元。虽然石墨烯消费增长空间较大,但过度上项目导致其价格竞争利润下滑。为保障我国石墨烯的健康长远发展,投资需冷静分析,不可冒然上马。
  一方面要抓好关键技术的创新。
  在石墨烯材料规模化制备共性关键技术上下功夫,如关键工艺及核心装备,包括石墨烯材料的传感器、触控器件、电子元器件等产品的制备技术等。还有对石墨烯层数、尺寸以及表面官能团等关键参数的有效控制等方面,要联合攻关,产学研结合,以关键技术的突破促进产业化,推动石墨烯产业的发展。此外,搞好共性关键技术的创新,必须搭建公共平台,包括公共研发、技术转化、检验检测与信息交流等。对石墨烯材料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要抓紧研究创新,围绕现有大宗产品如电池材料、橡胶、树脂、涂料等的性能提升,围绕以石墨烯材料来促进传统产品综合性能提高和性价比的提升做好文章。加强其在导热、储能、导电、复合、光电子微电子材料等方面的应用,重点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领域所需新产品上下功夫;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重大基础设施等方面协同研制各类新型石墨烯;在功能涂料、环境治理与医疗诊疗用新材料方面也让各类石墨烯大显身手,拓展应用领域,推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要做好产业规划和政策设计。
  要做好产业规划和政策设计,充分发挥好产业政策的杠杆作用与产业规划的导向作用。严格项目管理与控制新建项目,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要以发展高端品种来提升附加值,以完善标准规范体系来提高质量性能;以完善石墨烯行业运行监测、预警机制,强化监督检查、规范建设行为等措施来为投资热降温,避免市场无序竞争、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引导各类资本参与石墨烯企业股权并购和高端项目开发,合理开发利用石墨资源,加强矿山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以及石墨烯生产过程中的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等。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实现石墨烯材料生产过程废物的综合利用及达标排放。推进智能化生产,加强石墨烯材料生产的污染物排放和能耗、物耗管理,开展石墨烯材料生物安全性研究,促进产业绿色发展。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