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我国有机硅行业发展前景向好
2019年11期 发行日期:2019-06-11
作者:■ 北京国化新材料技术中心 王盛柳

市场经历大起大落

  20世纪40年代,世界有机硅工业实现工业化;20世纪70年代后开始规模化生产,但被少数外国公司垄断,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长期以来自21世纪初以来,随着中国有机硅企业的崛起,全球有机硅市场格局逐步发生变化。中国企业在市场所占的比例快速提高,而国外企业所占比例逐步下滑。据全国硅产业绿色发展战略联盟(SAGSI)统计,2018年全球聚硅氧烷总产能约267.0万吨,产量为215万吨;而我国聚硅氧烷总产能已达148.4万吨,产量预计为112.0万吨,2009年和2018年全球(中国)聚硅氧烷产能、产量统计详见表1。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2018年我国有机硅中游产品短期供给端无增量且接近满负荷开工,需求端保持平稳增长,供需关系向好。受海外有机硅巨头产品涨价和国内环保及原料价格上涨的影响,2018年的有机硅市场经历了过山车似的大起大落,截至2018年12月,有机硅产品价格较年初有所回落,但仍比大涨价潮开始前的价格高,行业正在持续向好。

5d0096ca4984f.png


功能性硅烷:开工率明显提高


  功能性硅烷是指主链为-Si-O-C-结构的有机硅小分子。2018年全球功能性硅烷产能约为59.6万吨,产量约为41.5万吨,产能利用率为69.6%,产能、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2%和10.4%,其主要增长动力来自中国。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功能性硅烷生产、出口与消费国。据统计,2018年我国功能性硅烷生产企业有40多家,几家相对大的企业都有扩产,有效总产能约39.79万吨(不含中间体),产量约为25.70万吨,消费量为17.1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4%、16.2%和11.3%,开工率上涨到了64.6%。
  综合考虑目前在建、拟建项目以及小装置淘汰的影响,企业开工率仍有明显的提高。在新能源汽车、复合材料、表面处理等新兴市场逐步成熟的推动下,预计2023年我国功能性硅烷总产能将达到56.4万吨,2018—2023年产能年均增长率预测为4.4%,产量年均递增6.5%(详见图1)。

5d009726b9173.png

  功能性硅烷分为偶联剂和交联剂两大类,其中含硫硅烷偶联剂是产量最大的品种。我国现已成为了世界重要的含硫硅烷偶联剂生产基地,主要生产企业有江西宏柏、荆州江汉、广州艾科普、江西晨光等。2018年我国含硫硅烷偶联剂(包括巯基)产量约为8.08万吨,2018年功能性硅烷主要生产企业产能见表2。其中,江西宏柏依靠上下游全产业链循环、环保设施和储备土地资源丰富、下游扩展新硅烷品种等系列优势,成功跃居为我国含硫硅烷产能第一大公司,同时也是世界含硫硅烷的主要生产厂家。

5d00973e7fe24.png

  2018年我国市场对功能性硅烷的消费总量达到了17.10万吨。从下游市场来看,目前增长较快的依次为复合材料、涂料、金属表面处理和建筑防水,粘合剂及其他领域,2010—2018年我国硅烷消费状况及预测如图2。
  2018年我国有3家功能性硅烷企业扩大了产能,功能性硅烷产能增加1.5万吨(详见表3)。拟在建项目统计如表4,若全部建成投产,产能将至少增加18.5万吨,其中江西宏柏占了34%。

5d009754b5f0c.png


聚硅氧烷:江浙地区产能集中呈规模化


  截至2018年,我国硅氧烷原料生产企业共13家,其中产能超过20万吨的企业有2家;超过10万吨的企业共有7家,这7家企业产能占比在76%左右,集中度大幅提高。预计2023年我国硅氧烷产能将达205万吨,产量155万吨,平均开工率为75.6%。具体来看,江浙地区产能集中且已形成一定规模化,其产能占据了国内有机硅行业的半壁江山。详见表5。
  在2018年我国聚硅氧烷消费比例中,建筑、电子/家电、电力/新能源、医疗及个人护理、纺织服装、工业助剂领域,分别占硅氧烷消费总量的22%、19%、19%、10.0%、8%和7%。日用品和交通领域分别占3%和2%,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海外产能继续萎缩,国内建筑、电子电器和纺织工业等不断发展,我国有机硅产品的消费量长期增速将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预计未来几年国内硅氧烷消费仍将保持在中等水平,预测2019年硅氧烷消费增速为6.6%,消费量达到111.0万吨,2018—2023年间年均增长6.7%,2023年消费量将达到144万吨。


气相白炭黑:消费量保持两位数增长


  我国气硅行业经过18年的发展,出现了以富士特、宏柏、新安等年产能超过4000吨的企业。2018年,我国气相法二氧化硅产能达13.71万吨(详见表6),产量8.69万吨,表观消费量为7.96万吨,平均开工率为 63.4%,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同比分别增加了10.4%和10.6%。
  气相白炭黑主要用于有机硅弹性体的补强,占其总消费量的60%以上;涂料油墨工业是第二大消费领域,占总消费量的8%左右;另外在非硅粘合剂/密封胶、化学机械抛光(CMP)行业,气相法二氧化硅应用也保持快速增长。2018年我国气相法二氧化硅消费总量预计为8.0万吨,同比增长11.9%。  

5d00976aad288.png


多重因素影响有机硅市场发展


  1. 原材料涨价及环保督查趋严
  2017年8月初第四轮环保核查启动后,一些小型硅企无法承受高昂的环保支出,被迫关停。2018年环保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家不仅开展了全国第二次环境污染源普查工作还在同年6月启动了21轮环保督查工作,包括浙江、山东等有机硅大省在内的多个省区继续开展大检查。
  2018年开年,有机硅产品延续了2017年上涨的态势,陶氏、瓦克等国外有机硅巨头纷纷涨价,再加之限产、检修、环保等多方面的影响,国内有机硅全线暴涨,在2018年6—7月冲到了近十年新高,单体、生胶、混炼胶的涨幅均在25%,硅油一度暴涨到了39.2%。狂欢过后往往要面对失落,进入8月后,有机硅下游需求转淡。随着原材料价格走低,有机硅产品价格开始下跌,9月底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将有机硅市场的热情打入冰点,直到10—11月份开始暴跌,下游产品价格也低位徘徊。
  2018年有机硅产品价格堪比坐了一趟过山车,大涨大跌后价格趋于平稳,市场回归理性。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及环保督查趋严的影响,国内有机硅产能及产量皆呈现出波动增长走势。2018年有机硅市场总体供需格局呈现平衡状态,同比仍有增长,趋势向好,景气周期延续。
  2. 供给结构改善及行业集中度提高
  2009—2014年,我国有机硅产能持续快速扩张,而同期海外产能基本保持稳定。快速扩张导致了全球有机硅产能陷入过剩危机,国内市场需求不旺,价格连年下滑,企业亏损。为缓解有机硅过剩局面,我国对于新建有机硅产能提高了准入门槛,要求“新建初始规模不小于20万吨、单套规模不小于10万吨的甲基氯硅烷单体生产装置”,这意味着行业的进入门槛被提高到20万吨,初始投资额至少20亿元。这一举措大大减缓了我国有机硅产能的扩张速度,又借“供给侧改革”实现了去产能化并提高了行业集中度,使得下游市场得到复苏。2018年环保核查频率变高,并逐渐趋严。面对环保风暴,2018年很多小型硅企被关停,可以预见,未来还会有部分化企将被关停。小企业被关停,大中企业通过环保改造及资源整合提高市场份额及利润,也进一步提高了有机硅行业的集中度。在行业门槛的提高和供给结构不断改善的带动下,2018年的有机硅行业持续向好。


未来发展趋势向好


  1.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企业一体化优势明显
  在我国有机硅产业未来发展过程中,一体化已经成为提高企业自身生存能力、降低综合运行成本的重要目标。从原料硅块、氯甲烷纵向延伸至硅橡胶、硅酮胶,横向扩展至各类有机硅分支产品,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产业链越完善,越能提高市场竞争力。新安化工、蓝星集团、合盛集团、江西宏柏的产品链日趋完善,竞争优势显著,已经成为我国有机硅行业一体化程度最高的4家企业。
  其中,江西宏柏发展势头比较迅猛,短短几年的时间就成为了有机硅的龙头企业,目前拥有年产5万吨三氯氢硅生产装置。2012年,宏柏吸收江西嘉捷,持续扩大气相白炭黑产能,2016年产能达到8000吨,并陆续建成和优化硅烷中间体装置。2014年末,公司收购原江西维尼纶厂破产重组资产,产业基础进一步完善。经过产业链的整合,公司形成从氯碱配套、基础硅粉生产、氯硅烷原料到硅烷偶联剂和气相白炭黑等完整的产业链,短短几年已成为国内硅烷行业产业链配套最为完整的企业。2018年该公司功能性硅烷产量为4.4万吨,产品为液体含硫硅烷和固体含硫硅烷(50%硅烷+50%炭黑)两种,主要应用于橡胶加工行业,其中含硫硅烷产能为全国第一。据调查,该公司目前有近6个项目正在建或待建,其中“1.8吨的苯基硅烷新建项目”在2019年3月1日进行了项目环评第一次公示,“氯硅烷绿色循环产业升级项目”也将于2019年中旬投产。
  2.国内有机硅产能及消费量不断提升,未来增速稳定
  2018年我国有机硅市场供需关系较好,市场盈利超出预期。部分企业也在2018年顺利完成了升级改造,扩大规模,抢占市场份额。据统计,2019年我国至少有100万吨有机硅新增产能。目前,发达国家有机硅人均消费量为2kg,而我国的有机硅人均消费量只有0.7kg,可见我国的人均消费量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在电力及新能源、电子电器等新兴领域拉动下,未来有机硅需求将以每年6%以上的增速继续增长。国内有机硅供需两旺,未来增速保持稳定。
  3. 海外产能增长停滞,我国有机硅产品出口趋势向好
  据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初级形状的聚硅氧烷(实物量)净出口量为12.71万吨,较2017年同期的5.7万吨,同比涨幅高达123%,其中出口到韩国、美国及印度的数量约占总出口量的40%。
  近两年,全球范围内经济复苏迹象越发明显,带动有机硅消费回暖。2018年国际上无新增产能投放,叠加海外老旧装置频繁停车因素。(海外迈图工厂的关停以及英国道康宁工厂的老旧设备将影响行业整体开工率),海外产能在短时间能没有大规模增产的可能,从而迫使订单持续流向中国。国外有机硅市场供需关系存在矛盾,这也给中国有机硅持续扩大的产能提供了现实的目标市场。
  我国有机硅原料生产规模大,产业链条完备,生产要素供应充足,生产效率较高,原材料综合生产成本较欧美发达地区具有明显优势,未来出口量将继续呈逐年增加趋势。同时,我国也有望快速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硅氧烷中间体出口国。

数据来源:SAGSI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