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国农药生产有序进行,市场稳定,行业效益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保证了农业生产基本需要。2019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2146.43亿元,同比增长4.8%;实现利润总额197.80亿元,同比下降0.2%;累计生产农药225.4万吨,同比增加1.4%。2019年农药出口146.8万吨,出口金额48.60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5%和7.1%,自2016年以来贸易顺差首降。展望2020年,我国农药行业将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持续迈进,产量维持或低于2019年水平,使用量基本持平,农药进出口贸易将稳步增长。
2019年市场稳定效益增长
1.营收增加,利润增幅收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农药行业719家规模以上企业资产总计2660.52亿元,同比增长5.6%;主营业务收入2146.43亿元,同比增长4.8%;利润总额达到197.80亿元,同比下降0.2%,其中,化学原药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2%,生物化学农药及微生物农药同比增长26.8%。详见表1。
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我国农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稳步增加,但企业数量逐渐减少,2019年较2009年的956家减少了237家。从企业利润方面来看,利润不断增长,但增幅收窄。受外部环境和产业政策的多重因素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产品价格上涨受限,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增幅收窄,2019年利润总额197.80亿元,同比增长0.2%。从企业平均利润表现来看,2019年平均利润为2751.04万元,同比下降6.6%,连续两年同比下降。
2.农药产量小幅增加,结束连续两年下跌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农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化学农药原药(100%)产量为225.4万吨,同比增加1.4%。其中,除草剂产量为93.5万吨,同比增长0.4%,占农药总产量的41.5%;杀虫剂产量为38.9万吨,同比下降2.1%,占农药总产量的17.3%;杀菌剂产量为16.5万吨,同比增长0.3%,占农药总产量的7.3%。2019年农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农药产量情况详见表2。
从各省市产量情况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9年农药产量前3的省份依次是:江苏省、四川省和浙江省,农药产量分别为74.3万吨、39.2万吨和20.8万吨,产量均超20万吨,占总产量的59.6%;其次分别为山东省、湖北省、安徽省和河南省,产量均在7万吨以上。
江苏省作为农药生产第一大省,受响水事故影响,部分重要农药生产企业被迫停工限产。此事件带来的更加严厉的政策波及到省内其他企业,2019年江苏农药总产量同比减少3.3%。浙江、湖北、安徽、河南、江西和湖南农药产量亦有下降,同比分别减少4.5%、7.3%、2.2%、10.2%、11.3%和42.9%。此外,江浙沪一带的部分生产企业外迁,带动一些省市农药生产能力和产量增加。与此同时,其原有本土企业通过增加环保投入和减少停产检修等措施提升开工率,使得产量增长显著,如四川、河北、内蒙、广西和吉林,同比增加分别为24.8%、31.7%、29.8%、35.9%和33.5%。
3.出口回落,贸易顺差首降
2019年,由于中美贸易战、全球经济不振、外部环境恶化,我国农药进出口贸易顺差自2016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农药进出口贸易总额56.2亿美元,同比下降5.0%,贸易顺差41.0亿美元,同比下降9.8%。各类别农药进出口总额和贸易顺差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详见表3。
农药出口量价双降
受贸易战和汇率变动等因素影响,2019年我国农药出口量小幅下降,出口金额降幅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农药出口量146.8万吨,同比下降1.5%,出口金额48.60亿美元,同比下降7.1%。2019年农药出口情况见表4。
从农药类别出口情况来看,除草剂出口量99.2万吨,同比下降2.2%,出口金额27.15亿美元,同比下降11.4%;杀虫剂出口量30.5万吨,同比下降1.4%,出口金额13.81亿美元,同比下降0.7%;杀菌剂出口量9.5万吨,虽小幅增长1.5%,但出口额反而同比下降3.1%。
农药进口量价齐升
2019年,我国农药整体进口量和进口金额出现双增,进口量同比增长14.0%,进口金额同比增长10.7%,进口量增幅明显高于进口金额。进口情况详见表5。
从农药类别进口情况来看,除草剂进口量1.4万吨,同比下降0.4%,进口金额1.00亿美元,同比大增19.6%;杀虫剂进口量1.1万吨,同比下降5.4%,进口金额1.67亿美元,同比下降3.6%;杀菌剂进口量2.8万吨,同比增长8.4%,进口金额2.88亿美元,同比增长5.5%。
行业稳定发展,成效突显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2019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深入贯彻实施的一年,也是农药行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行业呈现出整合加快、环保愈严、生产有序的态势。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农药行业有效结合绿色生产、渠道变革、技术服务和智慧农业等领域,不断创新,共同推动行业向现代化、集约化、一体化、规范化发展,为保障农业生产、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
2.农药行业兼并重组进程加速,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环保压力加大,我国农药行业进入了新一轮整合期。2019年,利民股份收购威远生化,陶氏杜邦完成拆分,扬农化工收购中化作物,南通江山收购哈尔滨利民,印度联合磷化(UPL)收购燕化永乐,重大的兼并重组事件接踵而至。此外,2020年1月下旬,中国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开启全产业链战略重组,两化(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
3. 全球农化重塑格局,中国企业占据20强半壁江山
近年来,全球行业规模化并购在加速提升行业集中度的同时,全球农化企业20强榜单亦重塑出炉。在2019年Phillips McDougall公布的全球农化企业20强榜单中,有10家中国公司入围,占据该榜单的半壁江山,中国元素益加突显。
2019年,中国化工集团子公司先正达以99.09亿美元的销售额雄踞榜首,业绩同比增长7.2%。中国化工集团子公司安道麦的农药销售额同比增长11.0%,该公司在所有地区市场的销售额均同比增长,在拉美的总销售额(包括非农药产品)同比大幅增长了25%。
榜单中的另外8家中国公司中,4家农药销售额同比增长率达到两位数。北京颖泰嘉和成功晋升前10强;南京红太阳和扬农化工农药销售额同比增长均超过20.0%;四川福华销售额同比增长12.8%;利尔化学及立本作物科技首次分别以6.05亿美元及5.61亿美元的销售额成功入围20强榜单,其中利尔化学农药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30%。
4 .国际商贸不断扩展,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我国农药原药出口数量占比递减,制剂在农药出口份额中的比重不断攀升,出口量增速较快。据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统计,我国农药原药出口量在农药出口总量中的占比,由2011年的46.4%下降至2018年的33.6%,出口金额占比由63.2%下降至56.3%;制剂出口量价齐升,2018年制剂出口量和出口金额,较2011年分别增加23.74%和55.0%,说明我国制剂产品逐渐受到国际认可,产品质量和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
5.创新能力日益增强,成果转化不断提升
2019年,江苏清原农冠杂草防治有限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制除草剂环吡氟草酮和双唑草酮首获登记。同时,产学研携手推动创新成果转化提升,其中,微反应生产工艺以安全生产尤其是降低危险系数较高的生产工艺风险的优势,被引入到多家农药生产企业的工业化生产中,如扬农集团自主研发的吗啉丙醛法——首次采用微通道反应器生产关键中间体,丰山集团的微流场反应技术制备手性除草剂的绿色生产工艺等。微反应工艺的快速发展和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精细化的农药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性矛盾是突出问题,贯彻高质量发展是根本要求,行业发展要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加大创新和绿色发展的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力度,加大国际交流深度和广度的拓展,从而持续推动农药工业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