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海外疫情影响及高库存压力压制,纯碱下游玻璃虽复产但备货积极性不足;纯碱装置检修,产量缩减,库存压力缓和,但库存量仍处于历史高位,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尚未从根本上改变。
产能大幅增长需求受限
从纯碱供应端来看,自2016年起,国内纯碱产能出现负增长,部分碱厂退出市场之后,2017—2019年国内纯碱产能保持稳中有增,其中增幅最大的年份在2019年。由于新装置投入,2019年国内纯碱产能达到3247万吨/年,产能、产量均大幅增加。而总需求增幅却较为有限,从而造成库存明显增加。
据了解,阿拉善塔木素天然碱项目将建成年产780万吨纯碱、80万吨小苏打加工装置配置,包括7条纯碱生产线、1条小苏打生产线,未来供应压力将愈发明显。
从产量来看,2020年1—5月份国内纯碱产量为1160.21万吨,比2019年的1097万吨增加63.21万吨,增幅为5.76%;其中,轻质纯碱产量为584.87万吨,重质纯碱产量575.34万吨。
从开工情况看,春节之后,受疫情影响,运输不畅、人员返岗受限、原料供应不足,纯碱厂家开工负荷一度从80%以上下调至72.4%。之后,随着各地复工复产工作的推进,纯碱企业开工负荷恢复较快。至3月中下旬纯碱厂家开工负荷已经恢复至往年正常水平,利润也出现一定程度回升,因此碱厂恢复生产意愿较强。不过随着碱厂逐渐复工,行业利润再度出现下滑。
尽管原料燃煤、原盐等价格有小幅下跌,纯碱实际生产成本降低,但下游需求低迷,使产成品价格下跌幅度远大于原料端的成本缩减,使原本就处于平衡边缘状态的纯碱行业平均生产利润进一步下降,亏损企业数量持续增加。
集中检修季结束
由于高温对装置正常生产有一定影响,因此夏季6—7月通常是纯碱企业集中检修的季节,今年受自发性、季节性因素共同作用,使纯碱行业检修装置数量大幅增加。统计数据显示,4—6月纯碱周产量由接近58万吨下降至44万吨,产量下降比例达到23%。
据不完全统计,近期一共有14家大中企业进入周期长短不同的设备检修:云南云维年产能20万吨的生产线自4月17日起停车检修,检修1个月;河南骏化的年产能60万吨生产线将开工率下调至80%;龙山化工年产能30万吨生产线自4月22日起停车检修,检修时间20天;湖北双环的年产能110万吨生产线自4月11日起检修10天,日产量减少1000吨;耀隆化工的年产能40万吨生产线自4月10日起检修30天;江苏井神的年产能60万吨生产线开工率调整至90%;五彩碱业的年产能110万吨生产线自4月24日短暂停车检修2天时间,目前已恢复生产;华昌化工年产能70万吨生产线自4月20日起减量检修,日产量减少800~1000吨,计划检修15天;中盐红四方年产能35万吨生产线于5月底开始停车检修;实联化工的年产能110万吨生产线自5月开始检修1个月时间;南方碱业年产能60万吨生产线自5月7日起停车检修13天;丰成盐化年产能60万吨生产线自5月中旬起停车检修;三友化工年产能230万吨生产线自6月检修7~9天;淮南德邦年产能60万吨生产线自5月25日起检修7天。
设备检修有利于缓解纯碱供应压力和库存压力,改善供需关系,提振市场价格走势。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多数企业已经完成年内检修,后期计划检修厂家减少。6月底至7月,随着集中检修季的结束,前期检修厂家将逐步开车运行,纯碱企业开工负荷或逐步提升。
如果盈利状况无好转,部分氨碱厂家不乏继续限产的可能,但氯化铵货源紧张,短期联碱厂家集中限产难度大。而下半年金大地四期30万吨/年装置、江西晶昊10万吨/年装置有投产计划,供应压力将继续增加。
开工率上升利空市场
6月,纯碱整体开工率维持在60%~65%区域,其中氨碱开工率约为64%,联产开工率约为60%,12家百万吨企业整体开工率约为64%。生产企业已处于亏损境地,现货价格整体保持稳定。由于产量连续下降,库存压力减轻,但纯碱市场整体供过于求现状无明显改变。
进入7月,纯碱行业整体开工率为73.88%,其中氨碱开工率为74.20%,联产开工率为72.37%。12家百万吨企业整体开工率为81.47%。可见,6—7月间,不论是氨碱开工率还是联碱开工率,均呈上升态势,说明纯碱、氨碱及联产供应压力渐趋沉重,对纯碱供需关系产生偏空压制作用。
玻璃下游加工厂及贸易商积极进货,厂商库存加速向社会库存转移。但随着备货进入尾声,贸易商和加工企业采购趋缓,价格涨势随之放缓,现货价格预计仍有上行空间。预计7—8月玻璃产能小幅调整,有3条生产线放水冷修,不过前期限产生产线多数恢复生产,因此整体开工率有所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