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再生塑料发展迎来机遇, 完善回收体系迫在眉睫 ——访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秘书长 王永刚
2020年15期 发行日期:2020-08-13
作者:■ 常晓宇

C:\Users\baokan-zhengli\Desktop\QQ图片20200813155452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秘书长  王永刚


    7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联合公布文件,要求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8月底前,各地要启动商场超市、集贸市场、餐饮行业等重点领域禁限塑推进情况专项执法检查。年底前,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相关部门开展塑料污染治理督促检查联合专项行动,对各地实施方案制定、工作推进和监督执法情况进行部委联合督查。当前我国再生塑料行业存在哪些问题?呈现什么样的特点?未来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秘书长王永刚近日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产业体系成熟,仍受限于小散污

    

   【CCN】近年来,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塑料污染问题,当前,再生塑料行业发展呈现出怎样的新局面? 

   【王永刚】在废弃塑料回收利用方面,我国已积累了几十年的塑料回收利用经验,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体系,再生塑料应用领域也较为广泛,在全球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

    从废塑料的处理方式来看,主要有填埋、焚烧发电和回收等形式。2019年废塑料回收量为1890万吨,占比30%。该比例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全球范围内,都是处于较高水平的。


   【CCN】我国再生塑料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王永刚】首先,过去我国废塑料再生企业存在“小、乱、散”的现象,有不少是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带来的环境污染不容忽视。随着国家环保力度的加强,整治成效显著。目前“小、乱、散”越来越少,但行业仍以小微企业居多,真正有代表性的企业凤毛麟角。许多企业都属于综合性的资源回收企业,再生塑料只是其业务的一部分。

    另外,行业分布不均衡,此前进口废塑料进行再生的产业模式造成了目前沿海城市再生塑料产能严重过剩。虽然国家把塑料回收定位为了新兴产业,但由于这个行业过去给人的印象就是小散污,造成项目落地难。我们正在寻求一个新的平衡,即在全国布局废塑料再生产业,然后将原有资源合并相关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

    此外,受困于回收分拣环节,目前我国废塑料回收收益小,分拣难度大、成本高。例如,生活中产生的废塑料品类十分复杂,增加了物理回收的难度,并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比如餐盒这些东西上沾有很多油脂,如果前端分类做不好,会给后端加工带来很多困扰。目前大部分物理回收的塑料都只能降级利用,利用率不高。


正视再生塑料机遇与挑战

    

   【CCN】202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正式实施,随后,多地相继升级“禁塑令”,这波“禁塑令”对行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王永刚】政策的出台肯定利好行业发展,说明国家领导层都很重视塑料污染,而且我国政策还是比较理性的。就再生塑料行业而言,废塑料污染问题是一个综合治理的问题。再生做得好,并不代表就能解决废塑料污染问题。要评判其环境影响,就必须同时考虑其经济成本。

    过去,我们获取资源往往倾向于贪图成本优势,而非从环保优势考虑。废塑料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源头设计到后端应用都要做综合判断,需要全生命周期的环保考量。比如,设计塑料制品时就要考虑其可回收性、易回收性,采用可以普遍使用的材质,不能为了降成本而使用一些很难回收的塑料。虽然目前一些塑料袋上印有可回收标识,但这仅仅代表其可以回收,有些回收起来各方面的成本很高。

    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化解废塑料污染危机,首先肯定是要减量化,能不用的场合就不用或少用,然后再考虑综合回收再利用方式。因此,废塑料污染综合治理,不能只考虑回收,要从源头把控,同时还应鼓励各种处理途径并存互补。

    近十几年来,我国生活垃圾的处置能力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主要得益于居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这为废塑料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CCN】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对整个再生塑料行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王永刚】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油价暴跌,对再生塑料行业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主要体现在以下这几方面:

    一是废塑料回收体系彻底瘫痪。主要是整个经济几乎不运行,后端进展缓慢,在限制人员流动的情况下,不止是废塑料,几乎全部的回收体系都处于停滞状态。

    二是企业复工后的经营出现巨大问题。首先是复工难,由于再生塑料企业需要大量人工,人员缺岗导致的复工难成为重要问题。另外,前端回收工作停滞,再生原料供应失去保障,市场风险急剧加大。

    三是行业风险增加。行业抗风险能力太差,企业手中现金流普遍较少。目前下游需求受到抑制,一则是由于石油价格的暴跌导致塑料原料价格超低,使得再生料的价格优势几乎不存在。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降低了市场预期,打破了再生料和新料各自的供需平衡,而利空气氛又进一步影响了下游需求,造成了当前再生行业整体疲软的局面。

    作为企业,首先要活下来。坚持下来就会迎来更好的发展,企业在这种极端事件影响下,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共渡难关,积极参与利用一切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获取最大支持,降本增效,坚持到底活下来。

    其次,要练好内功。其实就是做好基础工作,包括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企业效率等。企业可以趁机优化管理流程、人力资源、生产工艺和物流,从而降本增效,减少不必要的“跑冒滴漏”。

    最后,要努力提高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企业经营者应该时刻保持风险和忧患意识,尤其要重视财务风险。企业应该储备一定的资金以抗击风险。另外,在企业经营方面,可以采取灵活、多渠道、多途径的经营模式,开发附加值更高、更有竞争力的产品线,有效地利用对冲方式,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废塑料回收体系还需优化

    

   【CCN】针对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困局,您有何建议?

   【王永刚】行业的未来发展还需要群策群力,动员各方力量通力解决。关于行业未来的发展,我们呼吁在政府层面:

    第一,确定再生塑料行业服务定位,打破限制行业发展瓶颈。废塑料的回收处置是全社会生产生活重要的代谢系统,意义重大。建议国家引领主导、地方政府扶持,建立一定数量的废塑料处置龙头企业,使城市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固定下来,为未来我国废塑料处置建立完整的体系做好储备。建立鼓励废塑料回收处理的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纳税,真正为行业、企业发展减负,保持我国废塑料回收利用完整体系的优势。

    第二,鼓励大型企业参与废塑料回收体系建设,可参考环卫企业模式,建立专业化、集团化回收体系。建议国家考虑扶持类似于环卫系统的回收服务企业,为全社会回收系统提供高效、专业化的服务。

    第三,尽快出台支持废塑料处理企业政策。一方面对废塑料回收企业进一步减税,在原来税收50%退税的政策上加大退税力度;另一方面,退税制度向下游利用再生塑料的塑料制品企业倾斜,通过退税鼓励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多用再生材料。

    第四,提高人员素质。过去行业门槛比较低,造成整体水平较低,而人才的结构和素质对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决定了行业的整体水平。 


   【CCN】目前,国家针对废塑料再生领域的政策体系是否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王永刚】我国废塑料回收体系方面的政策已经比较完善,但是还不够优化,还缺乏相应的管理体系和监管制度。建议建立废塑料的流向监管体系,要从源头管控,包括数量和总量都要监控。同时,也需要对后端的正规企业进行一个判断,要严格控制废料流向,不流入小作坊,要进入正规企业处理。然后,明确好主体责任,全社会也形成一种联动责任,使再生塑料产业依托流向监管系统,进行规模化生产,提高原料利用率。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