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纤维级PET:市场整体呈下降态势
2020年18期 发行日期:2020-09-16
作者:■ 金联创化工 李安超

    聚酯切片( PET),由PTA和乙二醇聚合而成。按照下游用途,纤维级PET主要可分为三大类:民用丝级、工业丝级和膜级,三者比例约为73∶14∶13。PET作为聚酯加工产品的中间体,其商品量一直存在,并随着聚酯产能的增长而扩大。目前,我国纤维级PET产能持续稳定增长,开工率也保持高位。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纤维级PET市场整体呈下降态势,下半年可能将继续维持震荡走势。


纤维级PET产能稳步增长,华东为主要地区

   

    近年来,由于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纤维级PET产能持续增长。纤维级PET作为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纺织工业的高速发展是拉动其产能的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为了满足国内外纺织、服装市场的需求,近年来我国纺织行业的生产规模持续扩大。2018年,全球纤维加工量达9927万吨,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近5460万吨,占世界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55%。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促进聚酯工业发展的最大动力。

    图1为2019—2020年国内纤维级PET产能统计。如图所示,2019—2020年国内纤维级PET产能稳定增长,2019年总产能在668万吨/年附近,湖北及浙江、广东新增3套纤维级PET产能,共计52万吨/年左右。随着下游产业升级,不少织造企业外迁至安徽、苏北等地区,华中地区的聚酯企业及贸易商也相应小幅增长,后续市场活跃度继续增加。

    截至9月份,国内纤维级PET总产能在683万吨/年左右。图2为2020年我国纤维级PET企业产能地区分布。如图所示,江浙地区是纤维级PET的主要生产地,同时也是切片的主要消耗地。安徽及湖北新增2套纤维级PET产能,共计约32万吨/年。浙江省是国内产能集中度最高的省份,产能为348万吨/年;排第二名的是江苏省,产能为170万吨/年,两个省份的产能总和约占纤维级PET总产能的74%。

    聚酯装置多数配套熔体直纺装置,剩余熔体造粒,俗称“侧切片”,其产能可称为“侧切产能”。聚酯装置少部分没有后续配套,熔体全部造粒,这部分产能可称为“主产产能”。多数纤维级PET工厂产能为聚酯装置的侧切产能,产能数量较小。其中,产能在20万吨/年以上的企业仅有13家,涉及产能450万吨/年,占总产能的64.29%。

    我国传统的纤维级PET及原料消费市场集中在沿海地区,近几年国内外对该区域集中投放了大量新增产能,迅速导致沿海地区的纤维级PET及其原料产品处于全面供过于求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炼化一体化,产能与市场的精细匹配,提升装置运行水平,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等,有助于国内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纤维级EPT产量稳步上升,开工率保持高位

    

    图3为2019—2020年国内纤维级PET产量统计。如图所示,2019年,国内纤维级PET产量出现逐月递增的趋势,较上年同期出现上涨。春节后,纤维级PET工厂开工率快速增长,产量随之提高;然而“金三银四”市场成色不足,纤维级PET工厂开工率增长速度放缓,但3月份新增产能45万吨/年,月产量随着增长至50万吨;随着下游“小淡季”行情的到来,5—6月份,纤维级PET工厂开工率出现下滑;7—8月份,下游传统淡季行情里,纤维级PET工厂开工率下滑力度加大,月产量僵持在50万吨附近。下半年,传统“金九银十”行情里,纤维级PTE工厂开工率涨至较高水平,但是终端纺织服装市场去库存压力加大,下游需求整体疲软,导致纤维级PET开工率没有呈现持续性走高趋势。随着行业亏损压力的增加,纤维级PET工厂减产力度加大,行业开工率小幅下行。随着纤维级PET市场价格不断下探,下游工厂适量采购低价原料,纤维级PET市场产销连日放量,加之前期工厂亏损压力下库存数量不高,因此纤维级PET工厂开工率也稳步回升,国内产量稳定在53万吨附近。11月中下旬后,个别聚酯工厂提前进入春节检修,纤维级PET工厂开工率亦温和走低,产量相应小幅减少。

    图4为2020年纤维级PET开工率走势图。如图所示,2020年1—7月纤维级PET平均开工率在81.29%,较去年同期增长4.89%。年初中东局势紧张,国际原油大涨,切片工厂库存低位,工厂跟涨原料。但临近春节,聚酯切片市场交投气氛回落,多家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停车、降负,此时行业开工率有所回落,产量小幅减少。2—3月份,受疫情管控影响,多数下游尚未返工,且国际原油暴跌,聚酯切片工厂不得不降价刺激出货,但下游及终端需求转弱,加之停车的装置未能如期重启,且古纤道等大厂装置停车,行业开工率处于低位,国内产量大幅减少,工厂库存增多。3—4月份,随着国内疫情被有效控制,经济活力逐步回升,且防疫类产品销售火爆,推动热风棉、无纺布热销,部分下游切片纺企业和再生纺企业积极外采切片,生产中长型短纤和水刺型短纤,切片工厂积极出货,行业开工率较高,国内产量逐步提高。5—6月份,行业开工整体处于高位,且有新装置投产,国内产量相应提高。7—8月份,终端制造进入传统行业消费淡季,向上传导下切片纺维持较低开工,且月内聚酯切片企业多执行减产或停产计划,行业开工率随之下降,国内产量小幅下降。

受疫情影响,2020年纤维级PET进出口数据出现下滑

      

    近几年,我国纤维级PET进口与出口数量均有大幅增长。但进入2020年,受疫情影响,进出口数据出现下滑趋势。

    进口方面:国内纤维级PET进口量出现大幅增长。一方面因为环保政策收紧,部分落后印染产能淘汰,导致国内黑丝、有色丝的需求大幅增长,推动切片纺涤纶纤维开工率明显增长,对原料需求增加,刺激纤维级PET进口量增加;另一方面,去年废料PET禁止进口后,部分国内工厂不得不进口原生PET,加之一部分大颗粒塑料进口目录规整到纤维级PET进口目录下面,因此今年进口量较去年出现了大幅增长。2020年进口量同比大幅减少,主要是由于疫情在全球蔓延,国外相关企业受影响较大,且国内企业开工率整体处于高位,下游需求疲弱,国内供应充足,纤维级PET进口量逐月减少。据海关统计,2018年国内纤维级PET进口量为31.24万吨,同比增长93.08%。2019年,国内纤维级PET进口量为53.63万吨,同比增长71.67%。2020年1—8月份,国内纤维级PET进口量为19.23万吨,同比下降31.01%。

    出口方面:2019年,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出口关税如期增加。受此影响,纤维级PET出口数量没有较往年出现大幅增长。1—4月份,国际贸易关系紧张,部分工厂抢出口操作,纤维级PET出口数量保持稳定增长势头。而6—8月份,加税政策落地,聚酯工厂出口压力增加,纤维级PET出口数量出现窄幅波动,出口市场气氛不佳。9—10月份,出口数量再次大幅上涨,中美贸易战利空氛围基本出尽,且国内市场需求逐步走弱,国际价格竞争力优势提升,导致纤维级PET市场出口数量再次稳步上涨。11月份之后,尼日利亚加大扶持国内纺织行业的力度,我国纤维级PET出口市场较2018年同期回落。2020年,纤维级PET出口量大幅回落,主要由于疫情全球性蔓延,国外需求量相应大幅减少,且国际贸易关系紧张,出口较为困难。2018年我国纤维级PET全年总出口量为42.8万吨左右,同比增长32.67%。2019年我国纤维级PET全年总出口量约53.56万吨,同比增长25.14%。2020年1—8月份,我国纤维级PET出口量为19.81万吨左右,同比下降40.95%。

纤维级PET市场整体呈下降态势

    

    国内纤维级PET市场基本跟随聚酯原料PTA、乙二醇市场走势,呈现成本波动型行情,没有明显独立行情。但若供大于求,切片市场重心难以追赶成本面上涨幅度,同样,若需求有好转时,切片价格同样背离成本面,提供上行助力。

    图5为2019—2020年纤维级PET市场走势图。如图所示,2019年,我国纤维级PET市场震荡走跌。纤维级PET市场年度均价在7030元/吨,较2018年均价8458元/吨同比下跌16.88%,价格最高点为7月2日的8150元/吨,最低点在11月15日的5850元/吨。

    2020年聚酯切片市场主流价格低于2019年,且反弹力度有限。年初聚酯成本面支撑良好,切片市场价格稳中偏强。临近春节,聚酯切片市场交投气氛回落,切片工厂优惠适量放宽,市场重心小幅下跌。春节后,受疫情管控影响,多数下游尚未返工,主流聚酯切片工厂不报价,市场重心暂僵持运行。3月份,疫情在全球蔓延,加之国际原油暴跌,切片工厂不得不降价刺激出货,但市场产销低迷,市场成交重心不断下探。随着国内疫情被有效控制,国内经济活力逐步回升,且聚酯切片市场价格触底反弹,清明假期期间,除传统下游切片纺企业适量备货外,大量场外资金涌入抄底,报价大幅上调,市场成交价格大幅攀升300~500元/吨。随后,国内防疫类产品销售火爆,部分下游企业积极外采切片,生产中长型短纤和水刺型短纤,切片工厂库存再次下降,部分工厂再次积极推涨100元/吨,市场成交重心稳步走高。4月底,国际原油偏强运行,且原料PTA和乙二醇市场偏暖,成本支撑好转,同时主流聚酯工厂因亏损压力,积极推涨出货,推动聚酯切片市场成交重心上涨。进入5月份,聚酯切片市场价格继续向上修复,市场平均价格升至4650元/吨。随后,切片市场重心震荡下跌,终端织造进入传统需求淡季,下游切片坊开工仅维持三到四成,疲弱需求拖累市场产销低迷,切片市场重心震荡下滑。截至8月31日,纤维级PET市场均价在5008元/吨,同比跌32.31%,价格最高点为1月8日的6450元/吨,最低点在4月23日的4400元/吨。


下半年纤维级PET市场或将维持震荡走势

    

    从成本面来看,下半年PTA新装置投产及需求疲软或导致供需面失衡。但在原油市场回暖的带动下, PTA仍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四季度或存在偏弱震荡格局,行业将有多套新装置集中投产,供应量持续增加,市场压力较大。另一原料乙二醇市场反弹空间有限,成本面支撑较弱。

    从市场供需面来看,下半年仍有两套共计40万吨/年聚酯新装置即将投产,纤维级PET行业供应将呈稳增长趋势。而疫情在全球性蔓延,出口订单明显减少,且外贸市场受到反倾销打压,势必将给内贸市场更大的销售压力。内贸方面虽国内经济逐步复苏,但居民收入减少,服装需求疲软。近年来终端纺织业增速有所放缓,市场竞争激烈,利润不断被压缩,企业库存高位,下游需求仍将处于恢复阶段,市场供需基本面偏弱,仍对市场形成一定压力。但随着今年市场价格跌至相对低位,且企业利润较低,市场或将迎来一波向上调整反弹行情。但碍于持续向上动力不足,综合来看,2020年下半年纤维级PET市场或将维持震荡走势。


当前评论